边际储蓄倾向

阅读 1305 · 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5日

在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增加时储蓄而不是用于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比例。换句话说,MPS 是每增加一美元收入中储蓄而不是消费的比例。MPS 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计算方法为储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MPS 可以用储蓄线来表示:通过在垂直 y 轴上绘制储蓄变化和在水平 x 轴上绘制收入变化形成的一个倾斜线。

定义

在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增加时选择储蓄而不是用于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比例。换句话说,MPS 是每增加一美元收入中储蓄而不是消费的比例。

起源

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他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首次提出。凯恩斯的理论强调了消费和储蓄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MPS 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类别和特征

边际储蓄倾向可以通过储蓄线来表示:在垂直 y 轴上绘制储蓄变化,在水平 x 轴上绘制收入变化,形成一个倾斜线。MPS 的值介于 0 和 1 之间,0 表示所有新增收入都用于消费,1 表示所有新增收入都用于储蓄。MPS 的高低反映了消费者的储蓄习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案例研究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显著上升,因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感到不确定,选择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另一个例子是日本,在长期经济停滞期间,家庭储蓄率较高,反映出高 MPS,这对经济复苏构成了挑战。

常见问题

投资者常常误解 MPS 与消费倾向的关系,认为高储蓄率总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然而,过高的 MPS 可能导致消费不足,抑制经济增长。理解 MPS 的动态变化对于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