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ttle for Huawei's dominance has just begun.

華爾街見聞
2023.10.13 04:4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理想、問界 “相愛相殺”,但誰才能率先走入比亞迪、特斯拉的圈層,甚至實現超越?只有卷贏了技術、產品、交付這三大綜合能力,才有拿到船票的機會。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張曉玲

汽車圈微博之王李想,本以為已經戰勝了問界殺出了重圍,6 月他發文洋洋灑灑爆料去年如何迎戰問界,理想近幾個月每月都能賣 3 萬台以上,而問界前九月卻盡顯頹勢。

沒想到,國慶前後,餘承東帶着新問界 M7 殺了回來,狂攬 5 萬多台大定,又讓李想不淡定了。

市場上,理想和問界已經打起了來。

“您問界已經下定的問題,我去申請把大定的錢給免掉。我們理想是現車”,一些理想銷售與客户溝通,為了 “拿下” 該車主,可以承擔對方 5 千元的問界定金,還保證有現車交付。

與此同時,理想還推出了數萬元的限時優惠、保險補貼以及數十項禮品等措施,爭搶客户。

粗略估計,理想這一單的 “獲客成本” 或將高達 4、5 萬元。

理想銷售人員透露,“搶” 問界大定的是上海某門店的銷售,因為上海已經停止為增程車贈送車牌,所以補貼比外地多。

理想方面對於上述的優惠幅度也並不諱言:“現在競爭很激烈,主要是今年實施了經營權下放,各地政策和補貼也都比較靈活。不過這一般都是限時限量的促銷活動,不會一直如此”。

月銷 3 萬多台的理想,竟然都得集中火力下場搶單。可見 9、10 月份華為問界爆賣後,對二、三十萬元價位的 SUV 市場帶來的強烈衝擊。

9 月中旬,華為汽車 BU 董事長餘承東打出王炸,把一年多來都沒有 “存在感” 的 M7 換代並降價到 25 萬元區間後,25 天就賣出了 5 萬 +。期間餘承東的每日訂單海報,更是不斷挑起行業的焦慮,當然也包括李想。

在該車對標的諸多競品中,重合度、市場熱度中最高的,莫過於理想今年的銷冠 L7。在發佈新 M7 時,餘承東也與之和理想 L7 對比,新 M7 在配置和價格方面都有優勢。

作為理想現有產品矩陣中的入門產品,L7 在 9 月就收割了 1.3 萬台銷量,但問界新 M7 來勢洶洶,很想後來居上。

就在當雙方針尖對麥芒的激烈時段,理想內部,進行了一場為期四天的中高層閉門 “腦暴”,重點就是將現金轉化為持久的競爭力和銷量,在 2028 年行業終局前鎖定贏面。

在門外發起奇襲的問界,被必然要被擺上桌面。據知情人士透露,戰略會第一天晚上,理想管理層召開的一個多小時會議,就着重討論了該如何應對華為。

理想不僅將華為的戰略高度提到特斯拉、比亞迪之前,鎖定為最強對手,並且有意將華為吹來的 “寒氣” 向中層傳遞,公司上下敲響警鐘。

因為理想知道,L7 和 M7 的雙雄之爭,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兩家的相互滲透將進一步加速。

事實上,餘承東的造車軍團已經開始集結,其中在今年底,華為和奇瑞合作的轎車智界 S7、以及問界最重磅的旗艦 SUV M9 都將上陣參戰。在智選車的彈夾裏,後續或許還會有與江淮合作的百萬 MPV,以及北汽的車型;理想這邊,同樣在年底有着旗艦 SUV MEGA,以及一款 50 萬元的旗艦 MPV 規劃。

李想率領的部隊將作何決策進一步迎戰華為成為焦點。

理想判斷,到 2028 年,公司若想成為留在牌桌上僅剩的四五個巨頭,就必須達到 300 萬台的銷量水平,這是理想今年目標的十倍。

面對當下的市場局勢,如何 “花好錢”,成為理想此次內部達成的共識。財報顯示,截至二季度末,理想在手現金 737.7 億元,相當於蔚來與小鵬同期之和。接下來,選定方向和瘋狂投入,是理想謀求破局的關鍵。

產品方面,理想對於需求端的思考,是選擇繼續深耕家庭細分的主戰場,並將產品規劃延伸到了 2027 年。另一面,李想還在着手加速打破產能瓶頸。10 月 10 日他發文稱,9 月底常州工廠升級以及北京工廠資質切換的影響已經解除,“這個月可以提前挑戰一下四萬交付量了”。

同時,對於華為殺手鐧的智駕功能,李想也有 “遲來一步” 的反思,並直言,“投入不足落下的課,只能通過加強投入來解題”。

有智駕行業人士指出,擅長 “後發制人” 的理想,原本計劃等技術更加成熟再加碼智駕,此時投入成本更低,走的彎路更少。但如今理想發現拐點已到,智駕的風口稍縱即逝。好在時間還不算晚,後續的投入力度將決定勝負。

對於李想在會議上的發言和規劃,理想方面只表示 “不代表官方”。不過就在此次閉門會後,10 月 10 日,理想一口氣公開發布了 50 多個智駕相關崗位的招聘,涵蓋算法、智駕大模型、軟硬件、決策規劃、高精地圖、仿真測試等諸多種類。並表示,在後續的車型上,理想將堅持智駕的標配,同步向 L4 級衝擊。

有接近理想的人士透露,他們認為到 2025 年,下半場智能汽車的決戰就結束了,那個時候能跑出來就出來了,跑不出來也就沒了。因為數據模型、訓練量這些底子都就已經定型了,背後需要的是大量的啓動用户,也就這三年決戰時間。理想將用大模型,在智駕賽道彎道超車。

可以預見的是,待年底之後,理想和華為將在產品矩陣和技術上,進一步短兵相接。在接下來的淘汰賽裏,任何短板都有可能給予對手反超的機會,無論是智選車合作的統籌、產能的調配規劃;還是理想技術層面的發展,和純電產品的走向。

不過,兩個新能源明星的 “互卷”、產品力的拼殺,反倒有可能共同吸引更多用户,為各自的銷量水池引流。李想也認為,其與華為、比亞迪、特斯拉將有望成為最終的 “四常”。可以説是在 “相愛相殺”。

有接近理想的人士透露,李想和餘承東二人相互加了微信,私下裏偶爾也會聊。但在台面上,血雨腥風的競爭才是常態,一位想在國內橫掃 BBA、一位想要做到整個行業的 TOP1,他們都有着成為巨頭的野心。

而究竟誰才能率先走入比亞迪、特斯拉的圈層,甚至實現超越?只有卷贏了技術、產品、交付這三大綜合能力,才有拿到船票的機會。李想説,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汽車行業最過癮的幾年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