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 Street Review of Non-Farm Payrolls: Unexpectedly Strong, Federal Reserve Likely to Raise Rates in November! Opposing View: A Report Cannot Change the Overall Situation

華爾街見聞
2023.10.06 18:1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9 月非農就業令人們開始緊張美國經濟加速,不僅可能重新推高通脹、誘發進一步加息,還令 “利率在更長時間維持更高水平” 的邏輯更加深入人心。儘管多數分析師認為 “年內加息重新成為可能”,也有人稱,美債收益率飆升降低了加息必要性,無論如何,下週 CPI 和 PPI 通脹都是關鍵。

10 月 6 日週五,美國 9 月非農新增就業飆升 33.6 萬人,是預期 17 萬人的兩倍,較 8 月上修後的前值增超 10 萬人,不僅完全打消了招聘速度放緩的預期,還創下今年 1 月以來最大月度增幅。

素來以毒舌著稱的金融博客 Zerohedge 稱,這一數據比華爾街最高的預期值 25 萬人還要多,而此前的共識預期是 9 月新增就業將創 2023 年最弱水平,並開啓未來就業數據大幅下跌的勢頭。

更驚人的是,7 月和 8 月的數據分別上修了 7.9 萬和 4 萬人,抬升月度就業增幅均至約 23 萬人,等於此前兩個月的就業數據增加了接近 12 萬,顯示美國夏季就業創造力度強勁。

報告還顯示,美國的餐館和酒吧就業人數已恢復至 2020 年 2 月、即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水平。失業率持平前值在 3.8% 的歷史低位,薪資同比增 4.2% 略遜於預期,創 2021 年中期以來最小。

華爾街共識觀點:“利率 higher for longer” 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了

堅韌的勞動力市場令期貨交易員一度大幅提高年底之前美聯儲加息押注至 56%,不過美股午盤時的押注重新降回就業數據公佈前的 40%。首次降息的預期從明年 7 月被推遲到了明年 9 月。

正如有 “新美聯儲通訊社” 之稱的財經記者 Nick Timiraos 參與撰寫的報道所言,美國 9 月非農就業激增,是經濟勢頭加速的最新跡象,為美聯儲今年再次加息打開了大門

“週五的報告表明,勞動力市場近期的強勢可能會阻礙美聯儲最近在放緩經濟方面取得的進展。 招聘激增可能會讓美聯儲官員對今年夏天通脹持續下降的信心降低。

該報告不太可能解決美聯儲關於是否再次加息的爭論。官員們將密切關注下週四發佈的美國 9 月 CPI 消費者通脹數據,以及對經濟強勁增長的擔憂如何導致債市借貸成本上升。”

還有英國主流財經媒體認為,9 月非農加劇了投資者對 “利率在更長時間內維持更高水平”(higher for longer)的焦慮,導致數據發佈伊始的債券拋售再度爆發:

“人們必須適應利率在更高位維持更長時間的世界,廉價資金時代不再,將產生重大的經濟影響。債市收益率上升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動盪,歐美明年經濟增長預期會放緩,(無法持續利率上升當下表現出的韌性。)然而,希望信貸成本重新回落至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的低點是愚蠢的。”

意外利好的新增就業,令不少主流分析師開始押注美聯儲 11月加息

由於 9 月非農體現出,在利率上升、勞資衝突和美國國會功能失調等重壓下,經濟仍具有韌性,不少華爾街分析師都開始展望,美聯儲將在 11 月 1 日結束的會議上宣佈加息 25 個基點了。

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 Liz Ann Sonders 稱,最新就業數據顯然正在提高人們對美聯儲尚未完成加息任務的預期,債市表現將繼續 “處於市場主導地位”。嘉信理財的首席固收策略師 Kathy Jones 也稱,這為美聯儲再次加息打開了大門,在抑制通脹和強勁增長之間需要取得艱難的平衡。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解決方案的首席投資官 Wylie Tollett、BMO Capital Markets 的美國利率策略主管 Ian Lyngen、花旗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Andrew Hollenhorst、巴克萊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Marc Gianninoni,以及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裏安(Mohamed El-Erian)都稱 “11 月加息重新成為可能”。

埃裏安更是直言不諱地警告稱,這可能動搖華爾街對美聯儲有能力實現 “經濟軟着陸” 的信心:

“隨着美國就業報告推動美聯儲在更長時間內維持更高利率,有些東西可能會因此破裂。這份數據是眼下經濟的好消息,但對市場和美聯儲來説都是壞消息,美聯儲不會歡迎這份報告。從長遠來看,對經濟可能也是個壞消息,因為這與我一直呼籲的美國經濟終將衰退相一致。”

華爾街總體認為年內再度加息勢在必行,明年降息開啓時點也會推遲

Global X ETFs、Vital Knowledge、威爾明頓信託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 Luke Tilley、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 的研究總監 Matt Peron、信安資產管理的首席全球策略師 Seema Shah 等分析師,雖然沒有置評具體的加息時點,但都承認 “過熱的經濟數據難以應對,令年內再度加息勢在必行”:

“今日數據不僅表明美聯儲需要通過更多加息來應對燙手的經濟,還強化了過去幾周困擾債市的 ‘higher for longer’ 的説法,這對股市和債市都很不幸,異常強勁的數據對市場是一個挑戰。

今日數據之後,美聯儲將保持高度警惕,而且非常擔心上行風險,因為這會加劇他們對經濟重新加速的擔憂,也意味着美聯儲可以輕鬆再加息 25 個基點,並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在較高水平。”

巴克萊銀行的利率主管 Ajay Rajadhyaksha 表示,除非下週四 10 月 12 日公佈的 CPI 顯示通脹壓力 “異常疲弱”,否則美聯儲將不得不進一步加息。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的戰略諮詢解決方案全球主管 Candice Tse 指出,出人意料的強勁就業數據表明,美聯儲將繼續專注於管理通脹,11 月 FOMC 會議之前的就業和通脹數據,不僅將為當月的貨幣決策提供信息,而且也將成為 2024 年降息時間表的重要考量。

Blanke Schein 財富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 Robert Schein 也稱,9 月非農就業鞏固了美聯儲今年進一步加息的理由,並可能推遲最終降息的步伐。此前,包括鮑威爾在內的美聯儲官員們表示,勞動力市場仍然過熱會造成工資和物價螺旋上升的壓力,導致通脹遠高於央行 2% 的目標。

但 Sit Investment Associates 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 Bryce Doty 認為,這份報告雖然將 “加息堅定地重新提上了議事日程”,時薪數據表明更多的工人供應將意味着更少的工資通脹,“但美聯儲卻本末倒置,認為更多的就業增長會引發通脹。”

美聯儲也有可能不加息?唱唱反調:美債收益率飆升降低了加息必要性

不過,也有不少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不認同 “一份火熱數據就足以改變美聯儲對後續利率政策的謹慎態度”。

PGIM 固定收益的首席全球經濟學家 Daleep Singh 便對 9 月非農能否迫使 “美聯儲採取更加鷹派的姿態” 表示懷疑,一方面是由於 “大量證據表明勞動力市場正在重新平衡,通脹正在降温”,同時,美債收益率近期飆升正在愈發成為 “美聯儲有了不加息之替代品” 的理由。

認為美聯儲不必再加息的陣營指出,正是美國借貸成本飆升,增強了投資者對美聯儲已經完成加息的信心。本週美國長債收益率刷新十六年最高,提高了企業和消費者的融資成本,“就算美聯儲不採取進一步行動,也可能會導致經濟放緩並壓低物價”。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票委、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也支持 “美債收益率飆升令美聯儲沒必要加息” 的觀點。她週四明確表示,過去 90 天內發生的金融狀況大幅收緊如果持續下去,將減少央行採取進一步加息行動的必要性。高盛衡量企業借貸成本的金融狀況指數已升至一年來最高。

鷹派的明年票委、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本週也稱,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變動 “肯定會影響” 今年是否有必要再次加息的決定,雖然她仍認為 11 月會議存在加息空間。另一位鷹派理事鮑曼稱,貨幣政策並未走上 “預設路徑”:

“但如果數據表明通脹進展已經停滯,或者因降温太慢而無法及時降至 2% 的目標,我將支持在未來的會議上再次加息。”

已有美聯儲官員暗示關注收益率飆升,下週 CPI和 PPI 通脹走勢將是關鍵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首席經濟學家 Diane Swonk 也承認,近期長期美債收益率的飆升可能已經在完成央行的部分工作,但美聯儲鷹派或於 11 月會議上擔心通脹方面取得的進展出現倒退。

因此,傾向於認為美聯儲不會再加息的分析師們,正在忙碌尋找 9 月非農報告中 “不盡如人意” 的地方,藉此證明勞動力市場仍在降温,美聯儲不需要 “倉促作出任何利率決定”。

例如,哈佛大學教授、前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Jason Furman 認為,失業率高於預期,可能表明更多工人正通過移民或結束觀望來進入勞動力市場,導致勞動力供給增加,有助於打破長期供需失衡並逐漸降低薪資通脹。這與 Jefferies 的高級經濟學家 Thomas Simons 觀點不謀而合。

再比如,Academy Securities 的宏觀策略主管 Peter Tchir 指出,最新非農就業的內部細節看起來沒有 “標題黨” 那麼好,平均時薪和工作時長似乎都低得過頭,家庭調查顯示的就業增長全靠兼職維持,福利更高的全職工作則連降三個月,回覆家庭調查的比例過低等,都令數據 “反常”:

“名義數據令人很難對抗那些最初推高美債收益率的算法,但預計隨着市場上的許多人慢慢開始質疑這份報告的真實性,債券和股票的盤初損失將被大幅收窄,甚至全天或者本週轉漲。”

而市場反應也確實顯示,美股在午盤時已經集體轉漲,特別是科技股居多的納指漲 1.5% 強勢領跑,標普 500 指數也確實周內翻漲,否則盤前在非農數據公佈後,納指期指曾跌 1% 領跌主要指數,標普大盤也看似邁向第五週連跌。同時,長債收益率在創下 2007 年來最高後漲幅顯著砍去了 2/3。

AXS Investments 的首席執行官 Greg Bassuk 總結稱,進入本週以來,投資者伴隨好壞參半的美國經濟數據在看漲和看跌之間不停博弈: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下週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和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上,這些數據將顯示 9 月份的通脹水平,將成為美聯儲下次加息決定的關鍵驅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