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竟然有基金重倉 “木頭姐”,比納指更刺激!

對於風險偏好極高的基民來説,算是多了一個 “賭具”,不知道日後,國內是否會出現 3 倍槓桿做多/做空納指的 QDII 基金,那才是真的刺激~
巴菲特大家都知道,
股神嘛,價值投資的標杆,
這兩年,海外有一位 “女版巴菲特”,也極負盛名,
她就是人稱 “木頭姐” 的 Cathie Wood,
跟巴菲特截然不同的是,木頭姐屬於極致的成長風格,以重倉 “顛覆式創新” 揚名海外。
看看這張圖,

你以為納指漲幅已經很驚人了,但瞅瞅木頭姐巔峯時期的戰績,
紫線是她管理的規模最大的一隻旗艦基金 ARKK 的表現,
從 2014 年下半年發行到 2021 年初最高峰,ARKK 累計漲幅超過 680%,資產規模從十幾億美元一度升至 600 多億美元。
而同一時期的標普 500 漲幅是 94%,科技指數王者納斯達克 100 的漲幅是 229%。
可以説,在木頭姐面前,納指那點兒波動都只是小弟。
因為重倉押注特斯拉,她在華爾街一戰成名,追隨者眾。
但這種輝煌持續的時間並不長,
2022 年,隨着美聯儲開啓數十年來最猛的加息週期,科技公司估值被瘋狂打壓,
納指去年累計跌了 33%,這是 2008 年以來從未見過的慘狀,
木頭姐旗下基金也全軍覆沒、節節敗退。
ARKK 去年暴跌了 67%,另一隻下一代互聯網 ETF(ARKW)虧損也超 50%。
這輪下跌之後,ARKK 五年七倍的神話,已經化為泡影,成立以來收益甚至跑不贏標普 500。
有人説,木頭姐只是一個膽子奇大、運氣又奇好的 “賭狗”,
也有人説,她對於創新和新經濟的理解遠超絕大多數後輩,她抓住了特斯拉、Square、Zoom 甚至是比特幣的機會。
原本,我們只能在新聞裏看到關於 “木頭姐” 的報道,
沒想到,今年年初出現了一隻 QDII 產品 “華寶海外科技”,竟然把木頭姐旗下主動管理 ETF 幾乎都買了,
根據半年報披露的持倉,這隻基金持有 8 只 ETF,佔基金淨值的 94%,其中投資 “木頭姐” 的 5 只基金,佔比達到 73.53%。
剩下三隻基金分別買的是 QQQ(納斯達克 100ETF),半導體,還有科技板塊。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木頭姐,以及這隻基金。

(常規聲明:本文不推薦任何基金或策略,請大家獨立決策,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木頭姐其人
木頭姐的個人經歷很有意思,
雖然大家叫她 “姐”,其實 Cathie Wood 已經 67 歲了,到了完全可以退休的年紀,
她在華爾街工作了 40 多年,曾擔任保德信的首席經濟學家,43 歲那年進入聯博基金擔任全球主題戰略的首席投資官,管理 50 億美元的資產。
在 2000 年的科網泡沫中,木頭姐靠着重倉科技股的傳統手藝,業績非常亮眼,
但隨後的金融危機中,她遭遇巨大回撤,因為波動太大,公司要求調整投資組合,買入標普 500 這類指數。
這事兒成了木頭姐離職的導火索。
2014 年,在聯博基金工作 12 年後,56 歲的木頭姐決定創業,成立自己的基金,而且還是主動管理型 ETF 基金。
這在當時是個相當冒險的決定。
那段時間,被動指數 ETF 橫掃華爾街,80% 的基金經理長期業績都跑不贏指數。
巴菲特那個賭約到現在還傳為佳話。
但木頭姐對這種觀點不屑一顧,她説,這是不求上進的表現。
“指數投資都是關於過去的成功,上帝不希望我們被困在過去,他希望我們進入新的世界。”
她認為,傳統大型基金對科技股的分析框架太落後,跟不上這個時代。對價值投資理念的死守,必將錯過改變世界的高成長型公司。
她不僅想要通過投資科技股改變世界,也想顛覆資管行業。
2014 年,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正式成立,風格還是一如既往,高風險、高波動、小市值、極致成長。
在創業的前兩年,沒有外部融資,木頭姐拿出了所有籌碼,自掏腰包支付整個公司的運營費用。
從組織形式上,ARK 確實和傳統機構很不一樣。
他們想投醫藥領域,就招聘癌症科學家,想投 AI,就招聘人工智能專家,
團隊裏有遊戲工程師,有帆船船長,卻很少見到金融和 MBA 背景的專業人士。
對外溝通上,大多數基金都不太願意透露自己的投資細節,
但木頭姐不僅不怕你抄作業,甚至希望你來抄作業。
他們給大眾提供免費的訂閲服務,展示公司的研究成果,每天公佈最新持倉,
每週五的頭腦風暴會議向所有人開放,包括行業專家和競爭對手。
重倉特斯拉
創業前兩年,木頭姐在業內籍籍無名,日子比較難熬,直到 2017 年,她看好的科技公司股價迎來上漲。
而真正讓她家喻户曉的,是特斯拉。
2018 年,特斯拉現金流面臨斷裂,產量遲遲不達預期,馬斯克還在電台直播中抽大麻,在電話會議裏狂懟分析師,華爾街空頭認為特斯拉 “一文不值”。
萬念俱灰的馬斯克也萌生了退市的念頭,他考慮以 420 美元每股的價格把特斯拉私有化,當時特斯拉股價在 340 美元左右。
兩週後,木頭姐的一封信,影響了馬斯克和董事會最終的決定。
她寫道,特斯拉是很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機會之一,股價會在 5 年內漲到 700-4000 美元/股(拆股前),以 420 美元的價格私有化,絕對是嚴重低估。
“科技創新的價值被低估了,特斯拉是資本錯配的縮影。當市場明白這一點時,特斯拉的股價會上漲,到時投資者們將會為現在的短視後悔莫及。”

不到兩年,這句話就市場驗證。
2020 年,特斯拉股價開始火速躥升,年漲幅高達 743.1%,市值從 600 億不到一路飆到了 7500 億美元,馬斯克登頂全球首富。
木頭姐因此斬獲鉅額回報。
她從 2016 年特斯拉股價只有 40 美元的時候開始大幅建倉,多年來不停的買買買,穩居組合第一大重倉股。
四年後,木頭姐旗下的五隻基金年度回報超過 100%,ARKK 更是斬獲了 150% 的超高收益。她的管理規模一舉突破了 500 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了近 20 倍。
可惜,隨着科技股暴跌,木頭姐的神話很快破滅,管理規模縮減到 100 億美元出頭。
這輪迴撤中,ARKK 最大跌幅達到 81.57%,很多追高的用户遭受鉅額損失。
有趣的是,新老股神在這波週期中兩度相逢,從結果來看,薑還是老的辣。

或許,只有等下一輪風雲再起,木頭姐才有機會證明自己,只是不知道,她説的五年時間,夠不夠。
主動 ETF
目前,木頭姐旗下一共有八隻基金,其中六隻是主動 ETF。
這類基金國內很少見,海外比較普遍,雖然是 ETF,但仍然需要基金經理主動選股,
只不過每日披露持倉,交易所實時交易,管理費比指數 ETF 稍貴,方舟的收費大概在 0.75% 左右,單隻基金持股數量在 35-55 之間。
這六隻 ETF 分別是:
·ARK 創新型 ETF(ARKK)
·ARK 新生代互聯網 ETF(ARKW)
·ARK 自動技術&機器人科學 ETF(ARKQ)
·ARK 金融科技創新 ETF(ARKF)
·ARK 基因革新 ETF(ARKG)
·ARK 太空探索&創新 ETF(ARKX)
另外還有兩隻被動 ETF:
·3D 打印 ETF
·ARK 以色列創新科技 ETF
無論是 DNA 技術、基因編輯、靶向治療、機器人、能源變革,還是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可回收火箭、軌道航天等等,這些都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前沿的、討論最為火熱的創新方向。
穿透到底倉,木頭姐的第一大重倉股是特斯拉,配置權重高達三成,其次是一家開發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平台的全球軟件公司 UiPath,排在第三的是比特幣概念股 Coinbase。(下圖來自華寶證券)

今年以來,在 AI 狂潮的帶動下,美國科技公司重新站上潮頭,木頭姐的業績也大幅反彈,但相對納斯達克 100 的超額並不顯著。
截止 9 月 22 日,ARKW(新生代互聯網 ETF)和 ARKF(金融科技創新 ETF)漲幅分別是 36.7% 和 31.7%,旗艦基金 ARKK 漲幅是 24.26%。
作為對比,標普 500ETF 漲幅為 13.4%,納斯達克 100ETF 漲幅為 35%。

華寶海外科技
説回國內這隻 QDII 基金,華寶海外科技是今年 4 月才成立的,初衷就是投海外上市的科技 ETF。
目前市面上也有跟蹤納指 100、納指科技的指數產品,
華寶海外科技的主要特點在於靈活性和彈性,
其底倉更加偏向於中小市值的科技股,可能比納斯達克 100 更具攻擊性,反過來回撤可能也會更大。
基金成立五個月,最大回撤-17.79%,同期納斯達克 100 指數基金最大回撤-6.99%。


基金經理也並非複製指數,而是會進行主動管理。
當 ETF 波動過大,基金經理會進行相應的減倉操作。
權重設置上,會考慮宏觀環境和產業鏈各環節,對不同的 ETF 配置不同權重。
比如,現階段對 ARKG 的配置相對謹慎,基金經理認為,醫藥板塊目前所處的基本面尚未出現較強的突破信號,且板塊受利率的影響會更大。
至於未來,這隻基金是否會始終重倉木頭姐,也存在不確定性。
後續基金跑出來的效果,還需要保持跟蹤和觀察。
總而言之,對於風險偏好極高的基民來説,算是多了一個 “賭具”,膽小的人就別輕易碰了。
不知道日後,國內是否會出現 3 倍槓桿做多/做空納指的 QDII 基金,那才是真的刺激~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