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通脹衝擊,巴菲特的護城河理論又贏了

華爾街見聞
2023.09.26 13:3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美債站上 4.5%,對高分紅資產構成衝擊。

近期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站上 4.5% 關口,為 2007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以 10 年期 TIPS 衡量的實際利率正逼近 2.2%。

長端利率持續創新高反映了美國經濟和通脹的韌性,同時美債的供需矛盾也推高了利率水平,higher for longer 正在成為現實。

在 9 月 FOMC 會議後的記者會上,鮑威爾表示實際利率水平已經明顯高於市場對當前中性利率的估計值,未來幾年中性利率水平可能比之前市場預計的更高。

過去四十年間,美債收益率長期處於下行通道,在 2022 年經歷了美聯儲有史以來最快的緊縮週期後,美債收益率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重新回到 2007 年的水平。

長期的低利率環境,導致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回報下降,資金競相追逐較高安全性資產,進而出現了 “資產荒” 的供需矛盾,配置資金為提高收益不得不加快向風險資產轉向的步伐。

伴隨美債收益率的大幅上行以及利率即將見頂的可能性,資金的配置風向也發生了轉變,投資者重新開始加大對美債的配置。

根據美銀的統計,截至上週美國國債連續第 32 周錄得資金流入,為 2008 年以來最長的連續流入記錄。

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出於對穩定現金流的追逐,高股息資產成為了類固收資產,配置價值提升。過去十年標普 500 指數的股息率中樞在 1.8%,高股息板塊能夠提供高於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的穩定回報。

但與現在的股息率相比,美債收益率明顯更具吸引力。

此外基於 FED 模型,將股票市場的收益率(即 PE 倒數)與長期國債收益率相比來衡量當前股市的估值水平,美債作為無風險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已經超過了標普 500 的盈利收益率。

現在的情況是:無論是看股息率還是看盈利,債相對於股都更具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