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gan Stanley warns: El Niño will trigger an "inflation storm"

厄爾尼諾現象捲土重來,全球能源、糧食供應將迎衝擊,其中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供給或受干擾。
厄爾尼諾現象捲土重來,大摩警告通脹風暴和財政風險。
週二,新西蘭國家水與大氣研究所氣象學家 Ben Noll 發推文指出,9 月份南方濤動指數 (SOI) 暫定值為-1.6,為 2015 年以來的最低值,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性進一步加大。
南方濤動指數 (SOI) 是衡量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大氣指標,持續的負值表示厄爾尼諾現象,正值表示拉尼娜現象。

對於即將到來的厄爾尼諾現象,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Rajeev Sibal 在最新報告指出,厄爾尼諾現象在 2023 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為 90%,全球能源、糧食供應將迎衝擊,其中高通脹和財政壓力是兩大主要風險。
尤其是對新興市場而言,從較冷的拉尼娜現象轉入厄爾尼諾現象,這些經濟體往往最容易受到能源和糧食價格及生產大幅波動的影響,而且通常財政緩衝能力有限,無法抵禦通脹風暴。
大摩警告稱,厄爾尼諾現象將使對抗通脹的鬥爭變得更加艱難,美聯儲加息週期也可能因此持續更長時間。
厄爾尼諾如何影響氣候模式?
首先是關於厄爾尼諾如何改變太平洋地區天氣模式,並對全球各地氣候帶來何種影響?
Sibal 指出:
如果天氣模型準確,預計美國、阿根廷和安第斯山脈的降雨量會增加,而其他地區,如東南亞、澳大利亞、巴西、哥倫比亞、非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等則面臨乾旱風險。
大摩強調,受厄爾尼諾影響最大的國家在拉丁美洲,秘魯、智利、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最容易受到厄爾尼諾的衝擊。此外,在中東、北非和非洲地區,肯尼亞、莫桑比克和埃及也比較容易受到影響。總體而言,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農業庫存佔產量的百分比低於亞洲。

能源、糧食供應受衝擊
其次,厄爾尼諾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能源、糧食供應方面,最近的 2015 年厄爾尼諾週期引發了全球糧食價格波動和能源中斷。
厄爾尼諾現象最常與糧食供應中斷聯繫在一起,根據大摩的報告:
亞洲和澳大利亞的農作物生產面臨着乾旱風險,而歐洲大部分地區和北美大片地區則不受到這一天氣現象的明顯影響。同時,南美洲和美國部分地區的降雨量高於平均水平。
下圖顯示了作物生產受影響最大的地區,目前亞洲地區的乾旱已經引發了大米市場的恐慌。Sibal 表示:
大米和棕櫚油的生產集中在亞洲,而全球玉米和大豆生產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北美和南美。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亞洲出現乾旱條件的風險很高,這意味着該地區大米供應面臨下行風險。由於美國和南美洲部分地區降雨量較高,這些地區的大豆產量可能會增加。
除了對糧食價格波動的擔憂,能源也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方面,特別是綠色能源。下表顯示了最容易受到水力發電中斷影響的國家。
大摩指出:
對於依賴水力發電的國家來説,不尋常的天氣模式會影響水流量和發電量。此外,厄爾尼諾現象還會干擾風能、太陽能,從而導致能源中斷。
通脹風險加劇、財政面臨壓力
最後,大摩從經濟增長、貿易和通貨膨脹的角度分析了厄爾尼諾的影響。
大摩通過對以往厄爾尼諾週期分析得出,通脹是主要的受影響方面,經濟增長受到的影響小於貿易或通脹。
經濟增長方面,Sibal 指出:
分地區來看,澳大利亞、烏克蘭、泰國、阿根廷和埃及受天氣相關影響最大。此外,上一輪厄爾尼諾週期中經濟波動最大的國家是烏克蘭、俄羅斯、斯里蘭卡、贊比亞、埃及、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阿根廷、哥倫比亞和巴西。
關於氣候風險對財政政策和信貸的影響,這些問題主要是較貧窮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所擔心的。大摩認為:
秘魯、厄瓜多爾、巴拿馬、肯尼亞和埃及也會受到負面影響,而智利和阿根廷的抗災能力較強。
此外,Sibal 還警告了通脹再次失控的風險:
如果在價格衝擊期間沒有削減對食品或能源的補貼,財政赤字繼續擴大,就會出現第二輪通脹衝擊,給經濟體帶來更廣泛的失衡問題。
大摩總結指出,不僅是美聯儲,全球多國貨幣政策的命運,現在都可能掌握在厄爾尼諾現象的手中,這種氣候現象使對抗通脹的鬥爭變得更加艱難,美聯儲加息週期也可能因此持續更長時間。
目前,能源成本上漲和汽車業大罷工的影響令美聯儲進退兩難,Stifel Financial Corp.首席經濟學家 Lindsey Piegza 説:
能源成本是美聯儲目前面臨的一大不確定因素。這可能導致總體通脹出現重大逆轉,迫使美聯儲採取比我認為投資者關注的更為激進的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