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龍頭上市競速

菜鳥上市提速。

作者 | 黃昱
搶先阿里雲一步,菜鳥可能要率先成為阿里首個分拆上市的業務了。
近日有市場消息稱,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平台,菜鳥最快可能在下週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明年上半年掛牌上市,目標最少集資 10 億美元。菜鳥方面就此對華爾街見聞表示,不予置評。
從 3 月份阿里宣佈一拆六以來,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上市,其中菜鳥的進度是最快的。
5 月 18 日,阿里在 2023 年財報中披露,董事會批准啓動探索菜鳥集團上市,目標是在未來 12 到 18 個月完成這項上市計劃。一同宣佈上市計劃的還有阿里雲和盒馬。
按照此時的規劃,阿里雲將於 12 個月內上市,是最有可能率先獨立上市的業務板塊。
但在適應組織變革的人事調整中,原本擔任阿里雲董事會主席與 CEO 的張勇,卻突然選擇掛冠而去,由新任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兼任。
雖然阿里強調阿里雲的分拆計劃將繼續執行,但上市節奏或已受到影響。
目前,菜鳥的上市進程看起來更為順利。
另據高盛 5 月份的一份內部報告顯示,菜鳥的估值達到了 285 億美元。胡潤研究院給出的估值更高,據其《2023 全球獨角獸榜》,菜鳥以 1850 億元的估值,躋身全球獨角獸前十。
若能按上述估值上市,菜鳥將成為市值僅次於順豐的第二大物流科技公司。
在阿里巴巴的業務板塊中,菜鳥是今年營收增速最快的。阿里巴巴財報顯示,2023 年菜鳥實現收入 556.81 億元,同比增長約 21%,佔阿里集團營收比例約為 6%。
但菜鳥仍未實現盈利,2023 年經調整 EBITA 為虧損 3.91 億元,相較上一財年虧損 14.65 億元有明顯收窄。
未來脱離阿里獨立運營,菜鳥會面臨不小的挑戰。一方面離開了阿里的資金支持,菜鳥需要儘快轉虧為盈;另一方面,完全市場化的菜鳥在業務上也需要單打獨鬥去獲取更多客户資源,包括原本擁有的阿里系資源,也需要更用心去留住。
為了打開上市估值的想象空間,在全力衝刺上市的前夕,菜鳥也不斷在豐富自己的商業故事。
首先在管理層配置上,菜鳥的掌舵者由阿里巴巴一號位親自兼任。剛接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不久的蔡崇信,從今年 6 月就開始擔任菜鳥集團董事長。在蔡崇信接任董事長的當天,他與菜鳥 CEO 萬霖一起考察了菜鳥總部園區。
一週後,萬霖宣佈菜鳥推出自營快遞業務菜鳥速遞,被業內視為菜鳥對順豐、京東的直接宣戰,這不僅將影響其上市表現,也將改變中國物流快遞業格局。
在激烈的快遞行業競爭中,菜鳥需要儘快從分拆上市中獲得更多的資金籌碼。截至目前,極兔、順豐也均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書。
無論是自營業務還是融資上市,一場快遞大戰不可避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