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year's cumulative increase is nearly 15%! Buying small-cap stocks is becoming a winning strategy for emerging market investors.

隨着 2023 年最後一個季度的臨近,在新興市場的一個制勝策略變得越來越清晰:購買小公司的股票。
隨着 2023 年最後一個季度的臨近,在新興市場的一個制勝策略變得越來越清晰:購買小公司的股票。
智通財經 APP 獲悉,今年迄今為止,這一交易的回報率比 MSCI 大盤股指數高出了 12 個百分點,有望成為過去 14 年來相對回報率第二高的交易。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大型企業更容易受到一些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影響。
另一方面,小盤股正受益於印度等當地的增長故事,以及投資於人工智能和電動汽車領域年輕公司的熱潮。
管理着超過 1 萬億美元資產的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副首席投資官 Jitania Kandhari 表示:“自新冠疫情結束以來,新興市場的小盤股相對於大盤股有所上漲,這與以往小盤股在走出衰退後表現優於大盤股的歷史情況一致。強勁的國內復甦週期推動了初期的優異表現,而大盤股的表現不佳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勢。”

今年以來,MSCI 新興市場小盤股指數累計上漲 14.7%。該指數包括 1905 只股票,平均市值 5.83 億美元。相比之下,大盤股的平均市值規模為 79 億美元,漲幅為 2.5%。
增長故事
個別小盤股正在產生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回報:中國台灣的緯創公司 (Wistron Corp.) 和創意電子 (Global Unichip Corp.) 今年分別飆升 255% 和 131%,這得益於它們與人工智能發展的聯繫。印度的 Jindal Stainless Ltd.和 Rail Vikas Nigam Ltd.等股票至少上漲了 100%,這主要是因為當前印度是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國家。
韓國的 Ecopro BM Co.在一項電動汽車指數中漲幅最大,上漲 204%。巴西教育公司 Yduqs Participacoes SA 股價飆升 103%,這讓那些押注該公司從新冠疫情後的低迷中復甦並強調數字收入的投資者獲益。
Loomis Sayles & Co. Portfolios 資金經理 Ashish Chugh 表示:“新興市場小盤股跑贏大盤股更多是因為國家因素。” 並補充道,他當前的投資策略是優先考慮印度、中國台灣和韓國的投資組合。
然而,極高的回報率也意味着投資者的風險增加。新興市場小盤股的波動性是出了名的大,當風險情緒惡化時,這些股票通常是最先被拋售的。在 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裂、2008 年金融危機和 2018 年地緣政治惡化期間,這些股票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損失,MSCI 小盤股指數的表現都比大盤股指數差約 30%。
監管水平較低、政治干預和治理問題都影響着小盤股的表現。即使在印度這樣的大型經濟體,這類股票也是市場操縱者的目標,這使得散户的投資毫無價值。
對於管理和商業計劃健全的小盤股來説,下一次提振可能來自準備降息的央行。瑞士寶盛銀行駐蘇黎世的股票策略師 Nenad Dinic 表示,新的增長週期可以延長它們的優異表現。
“在借貸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小盤股明顯受益,因為它們往往比大盤股更依賴債務融資,” Dinic 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