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aoyaozi bids farewell to Alibaba Cloud


作者 | 黃昱
編輯 | 張曉玲
在卸任阿里巴巴集團主席之後,沒想到,逍遙子張勇再次去職阿里雲董事長,徹底退出了阿里,而這一刻,距他加入阿里已 16 年。
9 月 10 日,籌劃已久的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交替,出現了變數。蔡崇信和吳泳銘按計劃分別接任董事會主席和 CEO 職務時,原本要 all in 阿里雲的張勇(花名:逍遙子),突然選擇了掛冠而去。
張勇的離開有些意外,但他的去留,並不影響阿里雲的腳步。作為阿里巴巴旗下最有可能率先獨立上市的業務板塊,阿里雲的上市仍在穩步推進中。阿里巴巴在當晚公告強調,阿里雲的分拆計劃將繼續執行。
新任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則臨危受命,接替張勇兼任阿里雲董事會主席與 CEO。但這大概率也就是一個過渡性安排,畢竟吳泳銘還擔任淘天集團董事長,並出任本地生活集團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董事,阿里雲最終的掌舵人,相信很快就會明朗。
至此,風清揚、逍遙子,兩任阿里巴巴主席,都選擇了離開。阿里新的歷史階段,也正在徐圖展開。
上市不停
時間回到 6 月 20 日,彼時宣佈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 CEO 的張勇,在內部信中指出,會專心全職做好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會主席兼 CEO,要 “創造一個新江湖”。
當時,阿里宣佈啓動 “1+6+N” 組織變革,人事調整全面鋪開。張勇空降阿里雲,在阿里雲分拆上市的關鍵時刻,外界也普遍認為由張勇親自下場掌舵,能幫助公司迅速實現上市目的。
阿里內部顯然對這一安排是達成過共識的。近半年來,張勇也將主要精力放到了阿里雲的工作上,AI 和大模型是他唯一公開對外談論的話題。8 月 23 日,張勇還出現在阿里雲牽頭舉辦的一場中國大模型領域創業者的閉門會上。
一位阿里員工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對張勇離任確實感到很意外,但細想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這是他個人的選擇”。
今年 51 歲的張勇在過去 4 年承受了最大的壓力。無論是業務變陣、平台整改、還是因為圍繞馬雲的爭議,張勇作為馬雲的繼任者都是首當其衝。
關於做 CEO 這件事,張勇曾開玩笑説,馬雲説過,做 CEO 需要做好下地獄的打算。所以做 CEO 是一個苦活,馬雲是把他推下了 “地獄”。2019 年張勇又接任阿里集團主席,勢必遭受了更大的壓力。
如今在阿里一拆六之後,他選擇退出,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張勇最終的離開,阿里巴巴給予了足夠的體面,授予他阿里史上第一個 “功勳阿里人” 榮譽稱號。
蔡崇信代表阿里用 “成績斐然” 四個字,高度評價並感謝了張勇過去 16 年為公司的付出與貢獻。
不過,今後阿里雲的上市疾行中,就少了張勇的身影。
從阿里巴巴釋放的信號來看,即便換帥,阿里雲在未來 12 個月完成分拆上市的目標也不會改變。
阿里雲不僅被阿里巴巴視為第二增長曲線,更承擔着再造一個阿里的重任。張勇也曾表示:“希望阿里雲作為一家獨立公司,能成長得跟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團一樣大,甚至比它更大。”
阿里雲穩居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行業研究機構 IDC 發佈 2022 年全球雲計算追蹤數據,全球前三名雲廠商依次為亞馬遜、微軟、阿里雲,其中阿里雲以 6.2% 份額位居全球第三,國內第一;華為雲、中國電信、騰訊雲、中國移動和百度雲的市場份額位列六至十名。
然而如今存量見頂、雲服務廠商競爭激烈,阿里雲雖然穩坐國內雲計算賽道首席寶座,但仍難免出現了營收增速也大幅放緩的局面。
自 2016 年一季度營收增幅創下 175% 高點後,阿里雲開始連年回落,到 2023 財年,同比增長降到了 3.5% 的個位數。
為爭奪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等頭部雲服務廠商還掀起了一輪價格戰。
事實上,無論是掀起價格戰,還是今年以來加碼大模型、AI 模型社區服務,以及開源、建立社區生態,阿里雲都是在加速為上市創造更大的估值空間。
只有更有想象力的商業故事,才能讓阿里雲在分拆上市中獲得更多的資金,為後續的市場競爭積累籌碼。
順勢而退
花名逍遙子,其實已經能看出張勇內心,嚮往的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放手阿里,徹底離開封地阿里雲,張勇成為名副其實的逍遙子。
阿里的公告中,可以看到張勇的堅決,他沒有留戀阿里雲的上市夢,比這更大的場面他已經體驗過,那就是阿里巴巴當年上市的時候,那是全球互聯網的盛宴。
16 年前,從盛大網絡跳槽到阿里,在之後的職業生涯中,張勇不止一次展現了他驚人的商業敏鋭度和決斷力,並藉此一步步高昇,直到接過阿里集團的至高權杖。
他創造了雙 11 這個家喻户曉的全球消費者狂歡節、帶領天貓快速發展推動了品牌企業全面互聯網化的大潮,同時讓阿里順利跨越到無線時代、帶領集團在多個領域和全球進行佈局。
2015 年,張勇贏得阿里集團及馬雲的信任,從陸兆禧手中接任阿里巴巴集團 CEO,正式站上了這個互聯網巨頭的二號位。
同年,張勇提出敏捷組織,“希望阿里像豹子一樣的敏捷”,“大中台,小前台” 這一統領了互聯網大廠六年之久的組織戰略自此誕生,解決平台快速開發、快速試錯的效率問題。
阿里也從此開始進入高歌猛進的時期,不再只是一家電商,而是逐漸蜕變為以大數據為驅動,以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文娛為場景的數字經濟體。那是阿里最好的日子,市值從 2015 年的 5600 億港幣上漲到 2020 年的 6 萬億港幣的歷史高位。
馬雲對張勇的能力高度肯定,並在 2019 年退休後,讓張勇接替他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然而 2020 年開始,阿里高光破滅,在平台監管、抗擊疫情、消費降級等眾多挑戰下,也陷入了各業務增長放緩的現實困境;阿里核心的電商業務中,張勇曾經引領的消費升級,在拼多多等圍攻下疲態顯現。
直到今年 3 月,馬雲回國,阿里開啓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組織變革 “一拆六”,各業務獨立運營,都將分拆上市,蔡崇信等一眾阿里元老再度 “出山”,重掌權力;馬雲也提出了迴歸淘寶、迴歸用户,重新拉攏中小商家。
在這個過程中,張勇選擇一步步退位,直到離開。
他也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和阿里產生聯繫。據蔡崇信致全員信,阿里巴巴決定投資 10 億美金支持張勇設立面向未來的科技基金,協助阿里對未來的科技佈局打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16 年,張勇完成了自己在阿里的歷史使命,阿里的 “逍遙子時代” 也徹底畫上了句號,從此江湖再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