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ing 10,000 H100 cards, this AI company has raised $200 million in funding with a valuation of $1 billion, and NVIDIA has invested again!

華爾街見聞
2023.09.08 11:1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Imbue 主要訓練針對推理能力進行優化的基礎模型,該公司首先將其應用於開發可以編碼的人工智能代理。該公司表示,其目標是讓任何人都能夠構建定製的人工智能代理。

作者:王眉

編輯:硬 AI

AI 領域又誕生了一家獨角獸。

據媒體週四報道,AI 初創公司、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 Imbue 獲得了 2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使其成為為數不多的由女性領導的獨角獸之一。

該公司還手握 1 萬張英偉達 H100 芯片,但其創始人表示,推出產品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

此輪融資由加密貨幣億萬富豪 Jed McCaleb 成立的非營利組織 Astera Institute 領投,參與方包括英偉達,以及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首席執行官 Kyle Vogt、Notion 聯合創始人 Simon Last 等人,融資金額是 Imbue 先前已籌集資金的 10 倍。

Imbue 主要訓練針對推理能力進行優化的基礎模型,該公司首先將其應用於開發可以編碼的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該公司表示,其目標是讓任何人都能夠構建定製的人工智能代理。

此輪融資使 Imbue 的融資總額達到 2.2 億美元,成為近幾個月來融資狀況最好的 AI 初創公司之一,僅落後於 AI21 Labs(2.83 億美元)、Cohere(4.35 億美元),以及 Adept(4.15 億美元)等生成式 AI 獨角獸。

在 AI 持續火熱的背景下,一家初創公司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可以籌集數億美元,這並非聞所未聞。但這是一個風險較高的賭注,讓人們對 Imbue 的下一步行動有了更多的關注。

與此同時,投資者對 Imbue 也存在一些質疑,尤其是最近“英偉達造假論” 甚囂塵上,外界尤其關注,從長遠來看,Imbue 將 AI 代理模型作為商業項目發佈的雄心,能否使它從其他資源充足的實驗室中脱穎而出。

瞄準 AI 代理,主攻 AI 推理能力

與 OpenAI 等公司都在努力構建像 GPT-4 這樣的大規模人工智能基礎模型不同,Imbue 選擇的路線是 AI 代理:一種可以模擬人類決策來完成複雜任務的計算系統。

Imbue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

“這筆最新資金將加速我們對能夠推理和編碼的人工智能系統的開發,這樣它們就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大的目標。”

“我們的目標始終是:構建實用的人工智能代理,可以為我們實現更大的目標,並在現實世界中安全地為我們工作。”

Imbu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Kanjun Qiu 認為,優化 AI 系統的推理能力對構建高效的 AI 代理至關重要。

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

“我們針對推理去優化系統,就能得到真正幫我們做我們想做之事的 AI,而不僅僅是對話。”

Imbue 訓練的 “超大型” 模型擁有超過 1000 億個參數,為此 Imbue 已經積累了 1 萬張英偉達 H100 GPU——與 OpenAI 用來訓練 GPT-3 的處理器數量大致相同。

去年秋天,該公司發佈了一個名為 Avalon 的開源訓練環境,用於訓練這些工具,創始人説,未來幾個月還會有更多的原型機和產品發佈。

目前,Imbue 並不打算將它正在開發的大部分產品投入生產。相反,它將這些工具和模型視為改進未來更通用的人工智能的一種方式,併為人們能夠用來創建自己的定製模型的平台奠定基礎。

Imbue 聯合創始人 Kanjun Qiu 和 Josh Albrecht

英偉達又是投資方之一、領投是非營利組織惹質疑

針對 Imbue 此輪融資也存在一些質疑。

首先,英偉達又是投資方之一。

今年以來,包括 Imbue 在內,英偉達已經連投七家 AI 獨角獸企業,其餘六家是:Adept、Coreweave、Cohere、Inflection、Runway、AI21 Labs。

近日,社交媒體上的陰謀論者質疑,英偉達參投的 AI 初創企業 Coreweave 協助做局增厚二季度收入,更多大廠可能也合謀以抬升股價,財報多個方面看似 “疑點重重”。

還有懷疑論者認為,向英偉達下了數十億美元訂單的 Coreweave 甚至可能都不是一家真正的公司,而是由英偉達最大股東、資管巨頭貝萊德與英偉達合作創建並支持的空殼機構。

當然,對於這些説法,華爾街專業分析師進行了駁斥,認為這背後證明英偉達多空博弈非常膠着,底層邏輯是擔心 AI 泡沫一旦破裂將拉垮整個大盤。

其次,儘管估值已經躋身獨角獸行列,但 Imbue 的發展還處於令人吃驚的早期階段。該初創公司只有大約 20 名員工。硅谷有幾位 AI 投資者懷疑該團隊是否有能力運營一家嚴肅的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

一位瞭解 Imbue 創始人的人認為,這種擔憂並不重要,因為風投偏向於支持幾個有著名背景的創始人。

Qiu 和 Albrecht 對他們團隊的研究能力沒有任何顧慮。他們指出了少數具有人工智能研究、神經科學和等離子體物理學學術背景的員工,認為他們的廣度是一種優勢。

最後,創始人表示,他們的產品還沒有準備好推向公眾。該公司此輪融資的主要投資方是致力於支持科技項目的非營利組織 Astera Institute,與最近湧入其他人工智能項目的知名風險投資公司和大型科技雲提供商相比不同尋常。

兩位創始人説,在 Imbue 最近的融資過程中,他們故意沒有與風險投資公司進行任何正式會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承認,他們的工作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開發出成熟的商業項目,而非營利組織可以對其商業化時間表更有耐心。

對此,他們的最大投資者——加密貨幣億萬富豪 Jed McCaleb 表示贊同:

“我認為,作為一個局外人,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有益的。”

至於像 Imbue 這樣一個剛剛起步的項目卻有着令人瞠目的估值,McCaleb 表示,在看到 Qiu 和 Albrecht 關於如何建立 AI 代理的演示 PPT 後,他感到滿意。不過這與他對待其他人工智能實驗室要看到 “99% 的(研究)努力” 不太一樣。

McCaleb 説:

“為了真正推動這項研究進入下一個階段,看看我們是否可以構建它,然後將其產品化,你需要一大筆錢,因為你需要 GPU,對吧?”

“我們要麼繼續研究,而所有其他實驗室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或者我們可以在這裏打個賭,然後去做。所以,現在似乎是時候這麼做了。”

也許有一天,就像 OpenAI 推出廣受歡迎的 ChatGPT 一樣,Imbue 也會迎來自己面向公眾的高光時刻。這些事情需要時間。

Qiu 和 Albrecht 指出,十年後的今天,早期對 PPT 的興奮將轉化為更多的應用。Albrecht 聲稱,像 Imbue 這樣的主流 AI 代理提供商可能不會花上十年的時間;當然也不可能只花幾個月的時間。

Albrecht 説:

“我們將積極探索,我們想等到我們準備好了,並認為這真的很好,我們相信它,它是強大的、安全的、偉大的,然後我們會把它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