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 is not as bright as the East": Middle Eastern capital is experiencing a shining moment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華爾街見聞
2023.09.07 20:1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有業內人士直言:現在每個(有金錢需求的)人都想去中東,這就像美國曾經的淘金熱一樣,因為在其他各處籌集資金都很困難。在當前環境下,“手裏有糧心裏不慌” 的中東金主們確實擁有更大話語權和選擇權。

被成為 “沙漠版達沃斯論壇” 的沙特 “未來投資倡議”(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將於今年 10 月 24 日至 26 日在利雅得舉行第七屆會議。

有知情人士透露,由於預期來自全球金融界的高管們參會需求龐大,將向每位高管收取每人 1.5 萬美元的費用,官方預計共有 5000 人蔘加。

有分析指出,這説明渴求擴大全球影響力的中東海灣國家正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東地區的主權財富基金們已成為在全球其他地方很難籌集到資金的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和房地產基金的流行 ATM 提款機”。

基金投資籌款正遭遇 “西方不亮、東方亮” 的窘境,對中東資金需求量正變大

籌款諮詢公司 Jade Advisors 的創始人 Peter Jädersten 稱,現在每個(有金錢需求的)人都想去中東,這就像美國曾經的淘金熱一樣,因為在其他各處籌集資金都很困難。

為私募股權基金提供諮詢服務的貝恩公司執行副總裁 Brenda Rainey 坦言,過去 12 個月融資變得愈發困難。

私募股權巨頭 TPG、KKR 和凱雷集團的高管也直言,中東的興趣依然保持強勁,全球其他地區的興趣卻在減弱。

就鎖定投資者資金多年的私募基金而言,去年起,當其他渠道的資金來源開始變得緊張時,對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需求變得更大。

數據顯示,由王儲薩勒曼直接領導的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對包含私募基金在內的 “投資證券” 類別出資額,已由 2021 年的 330 億美元增長七成至 2022 年的 560 億美元。阿聯酋政府所屬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去年的股權投資翻倍至 180 億美元。

與此同時,基金業傳統的支持者——養老金計劃和大學捐贈基金卻在撤退,主要由於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令其投資組合最大的組成部分股票和債券遭遇損失。

據為風投、私募和收併購提供金融數據庫的 PitchBook 統計,今年上半年,投資者向美國風險投資基金注入了 330 億美元 “活水”,不到 2021 年同期 740 億美元的一半。另一數據商 Preqin 發現,去年全球所有私募基金的籌款額下降 10% 至 1.5 萬億美元,預計下降趨勢將持續。

有報道稱,越來越多的基金正在中東地區開設辦事處,以便更輕鬆贏得投資。

其中包括黑石、Millennium Management、私募股權公司 CVC Capital Partners、史上最大對沖基金初創公司 ExodusPoint Capital Management、橋水創始人達利歐的個人家族投資辦公室、歐洲的 Tikehau Capital 和 Ardian,以及美國另類投資管理公司 Pretium 等。

甚至於,幫助軟銀集團的最新風投基金從多家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處籌集了超過 60 億美元的金融家米斯拉(Rajeev Misra)正從英國搬家到阿聯酋常駐,今年一再削減融資目標的老虎環球基金風投部門在其他地方遇冷,卻唯獨能獲得沙特 PIF 的公開支持。

新冠疫情以來,中東金主的投資模式新變化:與職業經理人合作,聚焦初創公司和亞洲機遇

據美國智庫 Middle East Institute 總結,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東海灣國家正憑藉出售石油和天然氣獲得的龐大現金收入,利用其主權財富基金積極推動本國建設項目,加強與其他私募和機構共同投資的國際戰略伙伴關係,並在世界舞台上發揮着更為突出的作用。

據其統計,過去二十年來,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數量穩步增長,從 2000 年的 62 只增至 2023 年的 176 只,資產管理規模(AUM)也從 1 萬億美元激增至 11.36 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和中東地區的主權財富基金約佔全球同類基金總資產的五分之四。

中東海灣地區目前擁有約 20 個主權財富基金,財力雄厚,共管理着約 3.7 萬億美元。據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的數據,該地區最大的七個基金總資產超過 3.2 萬億美元,約佔全球主權財富基金資產的 40%,主要來自阿聯酋、沙特、卡塔爾和科威特。

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雖然在資產管理規模、投資策略、多元化方法、任務和目標,以及治理結構方面各不相同,但至少有兩個共同點,即資金的主要來源是石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出口產生的盈餘收入,其次是都在政府或統治家族的指導和監督下運作。

有研究稱,油價上漲和持續的市場動盪,是中東海灣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暴利背後的驅動因素,“高油價帶來的金融火力已轉化為該地區主權財富基金支出的增加”。

據在線跟蹤機構 Global SWF 統計,2022 年中東海灣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在全球投資支出近 890 億美元,是上一年的兩倍,其中 516 億美元部署在歐洲和北美,其他投資焦點則聚集在亞洲。

由阿聯酋、沙特和卡塔爾組成的排名前五主權財富基金去年投資超過 730 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到 2026 年,海灣生產商可能還會獲得高達 1.3 萬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增厚投資現金庫。

研究稱,新冠疫情以來,中東地區的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模式和目的地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主要體現在:向另類資產和 “未來產業” 的轉變、對全球初創企業興趣激增、更加註重於私募股權和風投的共同投資合作,並在堅守持有西方資產的同時尋求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的投資機遇。

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現在傾向於投資利潤更高(且風險更大)的領域,例如私募股權和上市股票,並對投資科技和創新驅動型公司,以及醫療保健、物流、可再生能源、寬帶與數字基礎設施等高優先級行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希望參與 “孵化新產業”,且與國際資本合作瞄準亞洲資產。

其中,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在亞洲的支出目標涵蓋多個領域,包括遊戲和電子競技、農業綜合企業、可再生能源以及消費科技和數據服務。

有分析總結稱,海灣主權財富基金不甘於僅作為國家財富的守護者,它們已成為滿足當前和未來需求的重要金融資源,以及在國內外發揮國家政治權力的日益重要工具。

但也有人預警稱,油價下跌可能會迅速導致中東海灣國家的經濟回調,就像過去數次能源週期時一樣。只不過在當前環境下,“手裏有糧心裏不慌” 的中東金主們確實擁有更大話語權和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