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ind the trillion-dollar Nvidia, there is another hidden AI player in the market.

華爾街見聞
2023.09.01 12:4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收購狂人” 博通,向全球第二大 AI 芯片公司出發。

2023 年迄今,英偉達被公認為本次全球 AI 淘金浪潮的最大 “賣鏟人”,也是各大媒體和社交平台上討論度最高的一家 AI 芯片公司。除此以外,老牌芯片設計巨頭 AMD 和芯片初創公司 Cerebras 等等也獲得了一定的關注度。

然而,在所有 AI 芯片公司中,還有一位被大多數人忽視的大玩家——博通。

二季度,博通芯片營收超預期增長主要是靠 AI 需求拉動。下一財年,博通 AI 相關芯片業務有望翻倍至 70 億美元,成為僅次於英偉達的全球第二大 AI 芯片公司。

華爾街也一致認為,博通很可能是英偉達之後,AI 基礎設施繁榮下的最大贏家,美銀分析師甚至將博通評為 “最被低估的 AI 受益者”。

雖然博通當前在 AI 芯片市場上的擴張速度遠無法與英偉達相提並論,但隨着全球半導體行業史上最大併購案——博通收購 VMware——清除最後一隻攔路虎,博通能否在 AI 領域書寫多大傳奇?

籠罩在英偉達光環之下,博通還值得期待嗎?

週四,博通公佈最新財報顯示,二季度淨營收同比增長 5% 至 89 億美元,小幅超過市場預期。

其中,博通支柱業務芯片營收同比增長 5% 至 69.4 億美元,同樣小幅超過市場預期。該公司表示,芯片業務主要靠 AI 拉動,否則該業務收入將和去年同期持平。

展望未來,博通預計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4% 至 92.7 億美元,略低於預期。受此消息影響,博通週四美股盤後一度跌近 5%。

根據最新公佈的財報,英偉達第二季度(截至 7 月份)營收同比翻番至 135 億美元,這在所有大型芯片製造商中幾乎沒有先例。

分業務來看,數據中心表現十分強勁。二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營收達到了創紀錄的 103.2 億美元,僅一個季度就翻了一倍多。

三季度業績指引更是爆表。英偉達預計,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170% 至 160 億美元,連續兩個季度翻倍增長,較分析師預期高 28%。

在英偉達的襯托下,博通的業績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有些令人失望。

最大的利好信號可能是,博通三季度業績增長仍主要由 AI 芯片支撐。

博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福陽(Hock Tan)表示:“我們預計在第四財季(第三季度)將實現同比增長,反映了公司在生成式 AI 領域的持續領先地位。”

目前,博通 AI 芯片業務大客户主要包括谷歌、Meta 和微軟。

谷歌正在力推的自研 AI 芯片 TPU 張量處理器就是由博通生產,根據摩根大通分析師 HarlanSur 於 5 月底發佈的報告,谷歌 TPU 訂單可以為博通帶來 30 億美元以上的營收。

除此以外,Meta 也正在使用博通製造其自主研發的 AI 芯片,但 Meta 目前還沒有部署太多芯片。

乘着 AI 投資的東風,博通今年迄今累計大漲近 67%,但仍不及英偉達超過 240% 的漲幅。

業績增速不如英偉達,股價也到達了一個很高的門檻,但華爾街分析師仍對博通 AI 的前景充滿信心。

博通曾預計,下一財年 AI 相關收入將從今年的 38 億美元增至 75 億美元。這種增長速度足以使博通成為僅次於英偉達的第二大 AI 芯片公司。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 Ross Seymore 在一份研報中寫道:

總體而言,我們仍然相信博通正成功實現軟着陸,其週期彈性、AI 領域的長期增長機遇,以及 VMware 的潛在增長,這些因素交織產生了具有吸引力的上行空間。

Seymour 將 Broadcom 的目標價從 905 美元上調至 950 美元,並維持買入評級。

二季度業績公佈後,投行 Key Banc 分析師 John Vinh 將博通目標價從 940 美元上調至 1000 美元;Oppenheimer 分析師 Rick Schafer 則將博通目標價從 900 美元上調至 990 美元。

“買買買” 造就的芯片巨人

博通的故事始於惠普的半導體部門。

從半導體行業誕生直到 80 年代和 90 年代,大多數硬件公司都與其半導體部門和晶圓廠實現了垂直整合。惠普也不例外。

惠普測試和儀器部門內部存在一個芯片部門,專注於開發射頻元件 (如濾波器) 以及無源元件 (如電阻器和電容器)。

1999 年,惠普決定剝離與其企業服務器、軟件、PC 和打印機部門無關的業務。

Agilent Technologies 就是由被剝離的半導體業務建立起來的公司。該公司於 2005 年進一步被 KKR 和 Silver Lake 為首的私募股權財團收購,同時更名為 Avago Technologies。

2006 年陳福陽出任首席執行官後,Avago 就開始了瘋狂擴張的腳步,一直到現在也沒停下。

陳福陽年輕時曾先後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理工碩士學位和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技術和財務雙學歷背景加持下,他開始在以工程師背景為主的半導體行業大展拳腳。

陳福陽在 Avago 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 2008 年以 3000 萬美元的白菜價從英飛凌購買了體聲波(BAW)業務,將其 FBAR 濾波器產品納入麾下,為其在該領域的霸主地位打下堅實基礎。

在隨後的 2013、2015 年,Avago 分別以 4 億美元、66 億美元、6 億美元和 370 億美元收購了磷化銦 (InP) 光學芯片龍頭 CyOptics、存儲芯片公司 LSI、光纖交換統治者 Emulex 和通訊芯片大廠博通。

短短几年間收購了數家比自己更大的競爭對手,陳福陽也因此被業界稱為近年來全球半導體行業最為兇猛的併購操盤手。

值得一提的是,Avago 在收購博通之後便放棄了原來的名字,採用了博通作為新公司的名稱。

據稱,Avago 無論整體規模、盈利、專利數量,還是品牌知名度方面均遠不如博通,蛇吞博通後,Avago 可以藉助博通的品牌實力掀起更大浪頭。

2017 年,“收購狂人” 博通以 59 億美元吞下了網絡設備製造商博科。同年,博通又瞄準了高通和東芝存儲器業務,雖然之後不了了之,但也顯露出博通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無比野心。

統一半導體硬件的半壁江山後,陳福陽又將注意力轉向了軟件公司。

2018 年,博通以 190 億美元收購了軟件公司 CA Technologies,然後在 2019 年以 107 億美元收購了信息安全巨頭賽門鐵克(Symantec)公司的企業安全業務。

2021 年,博通還被爆出要收購數據分析軟件巨頭 SA SInstitute,但該交易最終以談判破裂告終。

通過瘋狂收購同行,博通已從無名小卒成長為市值超過 3800 億美元的全球芯片巨頭,但它仍沒停下 “買買買” 的腳步。

今年 7 月份,博通宣佈,歐盟委員會有條件批准其以 610 億美元收購雲計算巨頭 VMware 的交易,為全球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掃清障礙。

普遍認為,這筆交易將把博通轉變為一個從芯片到雲計算服務的多元化科技巨頭。

然而,瘋狂 “買買買” 的代價是巨大的,由於不停通過舉債收購推動擴張,博通的槓桿率看起來並不樂觀。

分析認為,完成對 VMware 的收購後,博通債務槓桿率為 2.9 倍 (債務與最近 12 個月調整後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之比),略低於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