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帶出今年最妖 IPO,7800 億

華爾街見聞
2023.08.31 06:0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越南首富造車,市值暴漲暴跌,VinFast 股價曾兩週暴漲 7 倍,市值是比亞迪的兩倍,隨後又暴跌 43%。

泡沫似乎開始出現。

今天,截至美東時間 8 月 29 日收盤,越南電動汽車生產商 VinFast 股價暴跌 43%,收盤價 46.25,市值 1074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7800 億元)。而在一天前,VinFast 仍在一路高歌猛進,一度達到超 2100 億美元的市值。

VinFast 被稱為 “越南特斯拉”。8 月 15 日,這家成立僅 6 年的電動車品牌,藉助 SPAC 登陸納斯達克,合作方是賭王何鴻燊之子何猷龍發起的黑桃資本。彼時,合併對 VinFast 的估值約為 270 億美元。

站在 VinFast 身後,是 54 歲越南首富——潘日旺。和許家印相似的是,潘日旺也是從房地產投身造車,但他成功了——在 CEO 黎氏秋水的率領下,VinFast 不僅交付了電動汽車,還把工廠建到了美國和德國,如今登陸納斯達克,成為 2023 年迄今為止美國市場最大 IPO。

上市後,VinFast 一路狂飆的股價不禁讓人目瞪口呆,被投資人稱為 “年度最妖 IPO”。直到今天,VinFast 股價開始大跌,讓人想起了市值一度突破 1500 億美元、如今僅剩 210 億美元的 Rivian。

越南首富造車,市值暴漲暴跌 年度最妖 IPO

過去半個月,VinFast 賺足了眼球。

在上市前,VinFast 還僅僅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越南電動車,直至上市後股價飆升,VinFast 開始大殺四方。回顧上市首日,VinFast 開盤價為 22 美元,收盤價為 37.06 美元,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 254.64%。以收盤價計算,VinFast 市值高達 860 億美元,足以令人驚訝。

沒想到,這只是一個開始。隨後,VinFast 股價兩週暴漲 7 倍,8 月 28 日收盤市值超過 1900 億美元,此間一度狂漲 688%,盤中市值一度突破 2100 億美元。憑藉此,VinFast 躋身全球汽車製造商市值榜單的前三甲,是排名第五的比亞迪市值的兩倍。

但一切在今天按下暫停鍵。截至美東時間 8 月 29 日收盤,電動汽車生產商 VinFast 股價暴跌 43%,收盤價 46.25,市值 1074 億美元。儘管如此,超千億美元的市值依舊讓人錯愕。

“炒” 成天價,VinFast 聲名大噪。這是一家總部位於越南的私營汽車初創制造商,成立於 2017 年。嚴格意義上來説,VinFast 是第一個生產電動汽車的越南汽車品牌,更是越南第一個進軍全球市場的汽車品牌。

故事要從 54 歲的越南首富潘日旺(Pham Nhat Vuong)説起。上世紀 60 年代,潘日旺出生在越南中部河靜省一個普通家庭,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卻學業有成,考入了河內礦業地質大學。早年間,潘日旺曾公派留學蘇聯,後來又常年旅居莫斯科和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在哈爾科夫,潘日旺東拼西湊 1 萬美元,經營起了一家越南餐館。

潘日旺不斷尋找身邊機會,不久後他發現烏克蘭人對物美價廉、能填飽肚子的方便麪的需求特別旺盛,於是他放棄餐廳,和朋友投資成立了一家名為 Technocom 的食品公司,推出速食品牌 Divina。第一桶金就是這樣賺來的。

潘日旺的食品公司規模逐步擴大,拓展了多項業務,出口幾十個國家。2002 年,潘日旺回到越南,先是在河內創辦了 Vincom——從事大型購物廣場、高端寫字樓和公寓的開發;此後又創辦了 Vinpear——打造五星級酒店、豪華度假村、海灘別墅、水上樂園和高爾夫球場等旅遊娛樂地產項目。2012 年,他將 Vincom 和 Vinpear 合併,温納集團(Vingroup)由此誕生。

温納集團的業務包含房地產、超市零售、旅遊娛樂、生命健康、智能手機等方方面面,併成功於 2007 年在胡志明市證券交易所上市。憑藉温納集團,潘日旺成為越南首富,他還是首位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越南老闆,被譽為 “越南李嘉誠”。

很快,這位首富也盯上了造車。2017 年,潘日旺在偏遠鄉下葛海縣成立 VinFast,在此之前,越南本土甚至沒有一家真正的民族汽車企業。最初,VinFast 的主要產品為內燃機汽車、環境友好型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2018 年還開始生產第一批燃油車。

VinFast 野心勃勃,自成立起瞄準的就是國際市場。2018 年 7 月,VinFast 在法蘭克福設立了德國分公司,不久又在巴黎設立了歐洲分公司;購買了霍頓在澳大利亞的前試驗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設立一箇中心,以開發其電動汽車所需的新技術,還在洛杉磯設立了美國總部等等。

2022 年 1 月,VinFast 首席執行官 Michael Lohscheller 離職回到歐洲後,該公司迎來了新的 CEO 黎氏秋水(Le Thi Thu Thuy)——這是一位全球矚目的女性汽車高管。

在此之前,黎氏秋水在獲得 MBA 學位後,曾擔任日本雷曼兄弟公司的副總裁。事實上,黎氏秋水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 Vingroup 度過,在工業、技術、金融、投資和國際關係方面都擔任過相關職務。正是在她的牽頭下,VinFast 從投資者手裏籌集到超過 10 億美元,還與通用汽車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聘請了來自豐田等傳統汽車品牌的頂尖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説,在 VinFast 的國際化之路上,黎氏秋水功不可沒。

2022 年,VinFast 正式宣佈在這一年年底起停止生產燃油車,只生產電動車的計劃。至此,VinFast 變身為一個純電新勢力,一躍締造越南最大 IPO。

交付不足 2 萬輛 “越南特斯拉” 成色幾何?

市值如此之高,Vinfast 有何過人之處?答案可能會令人失望。

回看 VinFast 的造車歷程,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其首款車型 LUX A2.0 的動力系統核心其實就是 2017 年就停產的寶馬 BMW N20 渦輪增壓發動機,直到 2018 年,通過德國西門子的幫助,VinFast 才拿到了東南亞地區電動巴士的零部件生產資質,真正進入電動車造車領域。

2021 年,VinFast 推出第一款電動車型 VF e34,並在此基礎上延伸出 VF 5、VF 6、VF 7 以及 VF 8 和 VF 9 一系列車型,涵蓋從 A 級至 D 級的各種車型。目前,VinFast 在全球範圍內推出 7 款電動汽車。

從銷量上來看,截至 2023 年 6 月底,Vinfast 總共交付了 10.5 萬輛汽車,其中大部分是燃油車,電動車僅有 1.87 萬輛——甚至還不如蔚來、理想的單月銷量,與比亞迪交付 500 萬輛新能源車,更不可同日而語。

不難看出,飆升的股價似乎與公司的基本面 “脱鈎”。

招股書中也出現了蛛絲馬跡。VinFast2021 年營收為 6.7 億美元,運營虧損為 11.33 億美元,淨虧損為 13.48 億美元;2022 年營收為 6.34 億美元,運營虧損為 17.91 億美元,淨虧損為 21.12 億美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此外,2023 年第一季度,Vinfast 營收為 8354 萬美元,運營虧損為 4.72 億美元,淨虧損為 6 億美元,交付上,2023 年上半年 1.1 萬台。

而 VinFast 財務長曼斯菲爾德(David Mansfield)仍樂觀地表示:公司目標是在未來 3 年內盈利,並希望 2026 年時突破 7.5 萬輛的年銷量。據悉,潘日旺也稱,VinFast 預計今年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 5 萬輛,比 2022 年增長近七倍,並最快在 2024 年底實現收支平衡。

潘日旺的 Vingroup 在資金上支持頗多。據瞭解,Vingroup 迄今為止已向 VinFast 投入 66 億美元,並組建了一支從福特、雷諾、通用汽車和寶馬等公司挖來的領導團隊,試圖讓 VinFast 能夠真正對標特斯拉。

鮮為人知的是,VinFast 與中國企業聯繫頗深。新能源電車最關鍵的電池和其他零部件,基本從越南之外採購,例如寧德時代、國軒高科、青島雙星、華陽集團、金盃電工等等,其中,國軒高科還與 VinGroup 合作越南首個磷酸鐵鋰電池製造工廠。

更關鍵的是,根據招股書,VinFast 集團董事長潘日旺實際控制該公司約 99% 的股份,也就是説,VinFast 可供交易的股票數量很少,只有 1% 留待散户爭搶,有點 “飢餓營銷” 的味道,這也意味着 VinFast 股價走勢和公司基本面關係不大。

下一個超級泡沫?造車新勢力正排隊倒下

VinFast 的警報已經拉響:上市並不等於上岸,前車之鑑歷歷在目。

時間回到 2020 年,彼時美聯儲為了救市,將基準利率下調至 0-0.25%,是有史以來最低水平,並啓動了規模達 7000 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電動汽車由此成為熱錢流入最多的領域之一。

那一年,美國至少有 20 家電動汽車相關公司通過 SPAC 方式實現上市。其中最為轟動的是,2021 年 11 月,被稱作 “特斯拉殺手” 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Rivian 登陸納斯達克,並募集資金超過 119 億美元,成為 2021 年規模最大的 IPO。

與 VinFast 相似的一幕是——此後,Rivian 的股價水漲船高,市值曾突破 1600 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車企。

然而,好景不長。Rivian 的市值從 2022 年開始就一路下跌,最新市值僅有 210 億美元,較最高點跌幅近 90%。顯然,Rivian 的故事讓華爾街頗感失望。

背後的原因在於,Rivian 的交付計劃一拖再拖,2022 年全年僅交付 20332 輛車,遠低於預期目標。同時鉅額虧損仍在繼續,2023 年第二季度淨虧損高達 11.95 億美元。

不僅如此,破產一幕也開始在新能源汽車上演。

去年 6 月,美國電動商用車製造商 ELMS 宣佈,公司計劃根據美國破產法第 7 章申請破產保護。這意味着,ELMS 將成為首家以 SPAC 方式上市後申請破產的新能源車企,而這僅距離公司上市才剛剛一年。回想 2021 年 6 月,ELMS 上市首日市值高達 14.3 億美元。

“你可以吸引大量資本,但最終必須生產汽車、貨車或卡車,這很難做,成本也很高。” 一位美國投資人曾表示,“ELMS 耗資數十億美元,不幸的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

這樣的警醒同樣適用於 VinFast。

一位華爾街分析師近日表示,VinFast 股價上漲是低流通量和高波動性的結果,現在的市值並不能證明該公司未來幾年的增長前景是合理的。美國巴倫週刊同樣警告,VinFast 的股價雖然在飆升,但毫無意義,投資者不要失去正常視角。

從新能源汽車的競爭之路不難發現,各家車企從最初的拼產品概念、拼資源、拼資金之後,第一個賽點就發生在量產之際——能夠快速實現量產、並保質保量交付用户,才是在賽道站穩腳跟的第一步。回過頭看,99% 的造車新勢力就倒在了量產前夕,因此大規模量產交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國內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提醒道,VinFast 在汽車產品質量、生產規模效益等方面與傳統車企及造車新勢力等相比並不具備競爭優勢,“這家越南車企半路出家,核心技術依靠外部採購,明顯受制於人,且量產能力仍未得到驗證,暴漲的股價後期沒有業績支撐必然會崩塌。”

當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誰在裸泳,歷史的經驗已經反覆驗證。

本文作者:楊繼雲 劉博,本文來源:天天 IPO,原文標題:《她帶出今年最妖 IPO,7800 億》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