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水中國:美聯儲轉向寬鬆的條件尚未成熟

橋水認為,名義支出和收入增速的下降幅度,以及工資增速的下降幅度,是兩個當前影響美聯儲是否有必要轉向寬鬆的關鍵條件,而這些條件尚未成熟。
自美聯儲開啓緊縮週期以來,通脹率已見頂回落,由此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從明年開始轉向寬鬆。我們認為,基於現有的經濟基本面邏輯,以及美聯儲的政策目標——即 2% 通脹率和 2% 經濟增長率,下述是兩個當前影響美聯儲是否有必要轉向寬鬆的關鍵條件:
-
名義支出和收入增速是否已降至 3-5% 這一必要範圍,以實現 2% 通脹率和 2% 實際增長率的目標?
-
資增速是否已從之前的 5% 降至大約 2.5%,以進一步降低整體通脹?
觀察近期數據可以看出,多個通脹指標已經回落,但工資增速和支出增速仍然很高,阻礙美聯儲實現其通脹目標。本文將簡要分享我們對上述兩個條件的評估,並比較當前經濟形勢與市場預期的差異。
名義支出增速下降,但仍處於高位
支出是經濟週期的驅動因素。首先是企業觀察市場需求的變化,並據此決定招聘和投資,然後再通過收入轉為支出反饋到經濟中。當名義支出增速超過產能時,就會出現通貨膨脹。
因此,要降低通脹就需要支出增速降温,使其與經濟產能相一致。為了實現美聯儲 2% 通脹率和 2% 實際經濟增長率的目標,支出增速需要降至 3-5% 的區間內。左圖顯示,雖然名義支出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然高於實現目標所需的水平。右圖從兩個角度觀察名義支出增速:1)支出本身;2)支撐支出的來源(如收入、淨借款、儲蓄減少)。
兩個角度均表明,今年上半年以來,雖然名義支出增速下降,但仍維持在 5.5-6.5% 的過高水平。

工資增速仍然過高 無法為支出增速和通脹降温
為了將使經濟恢復均衡狀態,需要收入增速放緩、儲蓄率升高,使名義支出降低到與經濟產能相匹配的水平。由於名義支出、收入和工資之間存在循環關係,因此實現上述目標的主要辦法是加大緊縮力度,通過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導致裁員;或者將儲蓄率提高至足夠高並且維持高位,藉助市場的力量壓低工資水平。
那麼工資增速需要降低到什麼能使通脹長時間內保持在目標水平?我們認為,需要整體收入增速(綜合考慮工資和其他收入)與目標通脹率加上生產率相一致。當下而言,生產率位於較低水平,其他收入來源(資產增值和政府補貼)沒有顯著增長。由此,我們認為實現美聯儲通脹目標所需要的工資增速應該在 2-2.5% 左右。
根據上述框架,我們可畫出歷史工資增速,以及要實現通脹目標所需要的工資增速。如下圖所示,目前工資的年增速約為 4.5%,距離實現目標所需要的水平(2-2.5% 左右)還比較遙遠。

市場預期美聯儲將轉向寬鬆 但實際上條件尚未成熟
觀察上文提到的兩個條件弱,目前的措施並不足以將通脹一路降至 2%。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通脹率不再繼續下降,而是穩定在當前水平(左圖),這將推動美聯儲保持緊縮態勢。然而,市場在美聯儲暫緩加息後預期其很快轉向寬鬆(右圖),這可能難以實現。如果美聯儲保持緊縮態勢,具體可能體現為加息,也可能體現為維持當前的高利率。無論是哪種,風險資產表現都可能承壓。

本文來源:橋水中國,原文標題:《美聯儲轉向寬鬆的條件尚未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