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A SPORTS-R's net profit increased by nearly 40%, paving the way for the re-listing of its subsidiary brand Amer with an 11 billion devaluation?

華爾街見聞
2023.08.24 03:2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多品牌組合使得安踏體育(2020.HK)在今年上半年以領先於行業的速度快速復甦。

8 月 22 日,安踏體育公佈 2023 年中報業績,報告期內營收達到 296.5 億元,同比增長 14.2%;淨利(不含分佔合營公司損益)錄得 52.6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39.8%。

儘管報告期內,安踏主品牌的營收增速降至僅有個位數 6.1%,但在去年一度陷入增長停滯的 “現金奶牛” FILA 恢復增長,毛利率相比前二者更高的其他品牌(包括迪桑特、可隆體育等)營收同比大增 77.6% 至 32.46 億元。

除安踏、FILA 外的 “其他品牌” 快速增長帶動安踏上半年的淨利率創下自 2021 年中報以來新高,該部分業務淨利率高達 30.3%,相比安踏主品牌高約 9.3 個百分點,儼然是另一頭 “現金奶牛” 的模樣。

財報發佈次日,安踏股價高開高走,午盤前一度漲近 12%,當日收於 84.5 港元/股,漲幅達 8.82%。

備受外界矚目、擁有始祖鳥品牌的安踏合營公司 AS Holding(Amer Sports 為其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對旗下另一户外品牌 Peak Performance 業務確認商譽及商標減值約 11.31 億元,這直接影響 AS Holding 為安踏帶來應占虧損 5.16 億元。

要知道,在去年 Amer Sports 才實現自 2019 年被收購以來的首次盈利。

有市場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商譽減值通常是與基本面和市場估值相關聯,安踏此次動作大概率是在重新釐清資產評估。

結合 Amer Sports 的資產負債表來看,這一財務動作或許也是推動 Amer Sports 獨立上市的前奏信號之一。

信風(ID:TradeWind01)就此向安踏相關人士進行詢問,對方僅表示沒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直營更多、復甦也更快

渠道改革使安踏在過往面臨比同行更大的運營壓力,但也幫助其在今年上半年更快地復甦——上半年營收淨利分別同增 14.2% 和 39.8%。

本輪復甦中,安踏暫時還未感受到消費 “降級”。均價更貴也貢獻更多利潤的 FILA 等品牌為安踏貢獻了更好的增長表現。

報告期內,FILA 品牌貢獻 122.3 億元,同比增長 13.5%,不僅從去年負增長的泥潭中走出,淨利潤甚至超過 2021 年同期,達到 36.38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50%,相比 21 年增長 15.53%。

迪桑特、可隆體育為代表的 “其他品牌” 上半年營收則同比大幅增長 77.6% 至 32.46 億元,淨利率高於 FILA 和安踏主品牌達到 30.3%,同比增長 8.7 個百分點。安踏歸因於迪桑特和可隆體育業務帶動,表現優於內部既定目標。

主品牌安踏貢獻則營收 141.7 億元,同比增長 6.1%,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的 26.3% 大幅放緩。

安踏對主品牌的渠道改造還在繼續。分渠道來看,安踏主品牌的 DTC 渠道貢獻營收 80.85 億元,同比增長 21.8%;電商渠道同比增長 1.4% 至 46.35 億元;傳統批發渠道自 2020 年以來連續三年下滑,同比減少 32.6% 至 14.5 億,僅相當於 2020 年同期的 31.81%。

在過去三年間,當消費環境不景氣時,DTC 渠道也給安踏帶來了更大的運營壓力。存貨週轉天數從 2019 年的 119.99 天激增至 2020 年的 158.46 天,2022 年,安踏的存貨週轉天數為 157.18 天。

不過當消費環境復甦,安踏的直營門店、電商等 DTC 渠道也會驅動公司業績更快增長,存貨壓力更快得到緩解。

今年上半年,安踏的平均存貨週轉天數同比下降 21 天至 124 天,存貨同比減少 20.81% 至 64.87 億元。

作為對比,同期李寧的存貨週轉天數卻在增加,後者接近一半的營收由批發渠道貢獻,安踏的電商渠道佔比也更多約五個百分點,達到 30.8%。

鋪路 Amer 再上市?

今年上半年,安踏的合營公司 AS Holding 將子公司 Amer Sports 旗下品牌 Peak Performance 業務確認商譽及商標減值約 11.31 億元,這導致 AS Holding 為安踏帶來應占虧損 5.16 億元,而前者在 2022 年剛剛扭虧為盈。

在去年同期,AS Holding 對 Peak Performance 在上一年計提的商譽減值金額僅有 2.69 億元。

財報中,安踏對減值給出的解釋為 “減值測試下貼現率大幅上升及品牌發展優先順序做出調整”。

在安踏的 “五個十億歐元” 發展計劃中,分別有 Amer Sports 的始祖鳥、薩洛蒙和威爾勝,被減值的 Peak Performance 不在此列。

有市場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分析,上述商譽減值有兩種可能:

其一是為 Peak Performance 的掛牌出售做準備。早前在 2020 年和 2022 年,Amer 分別將旗下的健身設備品牌 Precor(必確)和運動表品牌 Suunto(頌拓) 出售,將 Amer Sports 旗下的 7 個品牌縮減至 5 個。

其二或是為 Amer Sports 的上市做準備,重新釐清資產估值。

該人士分析稱,商譽減值的影響簡單來説,就是放大公司的虧損並縮小淨資產。在受減值影響,淨利表現呈較低基數的條件下,有望在接下來表現出更高的增長態勢。

今年上半年,AMER SPORTS 營收同比增長 37.2% 至 132.7 億元,EBITDA(按綜合基準)達到 17.79 億元,創下自 2019 年私有化後的最佳半年度業績表現。

去年年末,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説法,安踏正考慮最早在 2023 年啓動 Amer Sports 的 IPO,計劃募資 10 億美元。彼時安踏相關人士的回應是 “不作評論”。

但種種跡象顯示,安踏正在向這一方向努力。

今年 1 月,安踏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丁世忠 “後退了一步” 卸任 CEO,轉而任亞瑪芬董事會主席;曾牽頭收購 FILA 的鄭捷則卸任專任亞瑪芬體育首席執行官。

外界普遍將這一系列人事調整解讀為 Amer Sports 正在為衝擊 IPO 做準備。

從緊迫性來看,Amer Sports 確有上市的動力為其募資還債。

截至今年上半年,AS Holding 的流動負債足增加 100 億元至 191.61 億元,非流動負債則達到 193.81 億元,其流動資產僅有 151.16 億元,不足以覆蓋流動負債。

為了償還收購 Amer Sports 時加的槓桿,安踏也在做出更多努力。今年 4 月,安踏就為了償還 A 融資,配股募資 118.02 億港元,截至報告期末已償還完畢。

不過,另有價值 9 億歐元(約合 70 億人民幣)的 B 融資同樣將於今年到期,而安踏上半年配股募資來的款項還剩 63.81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