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全球 “藥王” 之爭,當懸念開始出現

從 K 藥到司美格魯肽,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這,或許是全球醫藥行業 2023 年最大的 “懸念” 之一。
原本,大家都認為,修美樂日薄西山,表現強勁的 K 藥將會取而代之。的確,K 藥上半年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銷售額一舉突破 120 億美元大關,下半年超越修美樂銷售額紀錄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就在 K 藥準備登基之際,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強勢崛起。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魯肽三個版本的藥物銷售總額已經達到 91 億美金,接近去年全年銷售額。
要知道,這是司美格魯肽在產能極其受限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這也進一步讓人感嘆司美格魯肽不容忽視的爆發力。由此,藥王之爭漸起波瀾。
而在這背後隱藏的真相是,過去十年,在生物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頂流藥物一再突破着自己的天花板。
未來,一款成功的創新藥,將會擁有怎樣的天花板?
K 藥:登基的新晉藥王
在諾和諾德公佈半年報之前,K 藥的登基之旅極為順利。
受到專利懸崖影響,修美樂走下神壇,銷售額同比下降 25%,縮水至 75 億美金。雖然這一數字仍是絕大部分藥物難以仰視的高峰,但 K 藥屬於例外。
上半年,K 藥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 120 億美金。市場唯一的疑惑,或許是 K 藥的銷售額天花板能有多高?
K 藥的恐怖在於,不僅同比增幅高達 20%,且環比仍在持續增長。2023 年第一季度其銷售額為 57.95 億美元,第二季度則達到 62.71 億美元,環比增幅接近 10%。
當然,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過去幾年,K 藥的強勁增長主要由非小細胞癌這一適應症貢獻。比如,2017 年 K 藥在美國的收入中,有 55% 來自非小細胞癌領域;2018 年,這一比例則達到 70% 左右。
但如今來看,K 藥的增長引擎逐步增加。例如,從 2021 年開始,輔助/新輔助治療的相關適應症,正成為 K 藥的新增長引擎。
在今年的二季度財報中,默沙東也表示,需求增長除了來自肺癌適應症,還包括腎癌、三陰性乳腺癌,尤其是輔助/新輔助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適應症。
雖然在美國,輔助/新輔助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適應症增長空間開始受到限制,但默沙東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在全球其它國家地區這些適應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並且,未來在肺癌等核心適應症領域,K 藥依然有增長潛力。
默沙東的潛台詞是,K 藥的增長遠未結束。很顯然,K 藥的銷售峯值將是其成為藥王之後,一個備受關注的謎團。
不過,就在 K 藥強勢出擊的同時,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似乎也展現出 “天人之姿”。
司美格魯肽:崛起的超級 “黑馬”
司美格魯肽之強悍,大家並非沒有預期。基於在降糖市場和減肥領域的突出表現,司美格魯肽在 2022 年銷售額已經超過百億美金。
截至目前,司美格魯肽共有 3 個版本在銷售,分別為注射用降糖版本 Ozempic,口服用降糖版本 Rybelsus,以及注射用減重版本 Wegovy。
去年,Ozempic 的銷售額為 597.5 億丹麥克朗,Rybelsus 銷售額為 112.99 億丹麥克朗,Wegovy 銷售額為 61.88 億丹麥克朗。三者銷售額總計約 110 億美金。
只是,這還不足以摸到藥王登基的門檻。司美格魯肽 3 個版本累加銷售額,在全球只能排到第七。在其之前的修美樂和 K 藥,銷售額均超過了 200 億美元。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並沒有想到,司美格魯肽在今年會成為藥王的有力爭奪者。
日前,司美格魯肽用極其亮眼的銷售額數據,展現其 “野心” 所在。今年上半年,Ozempic 的銷售額為 417 億丹麥克朗,Rybelsus 銷售額為 83.44 億丹麥克朗,Wegovy 銷售額為 120.81 億丹麥克朗。
也就是説,三者銷售額總計約 91 億美金,已經接近去年總收入規模。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對司美格魯肽下半年的表現頗為期待。畢竟,司美格魯肽當前處於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態。在美國,由於司美格魯肽供貨緊張,市場已經把需求延伸到短效的利拉魯肽身上。
根據諾和諾德全年 31%—33% 的營收增長預期來看,全年收入大約在 2300 億丹麥克朗左右。上半年,司美格魯肽佔諾和諾德總收入比重約為 58%。這意味着,司美格魯肽收入大約在 1300 億丹麥克朗,摺合美元在 200 億美金左右。
但實際上,司美格魯肽全年收入有可能超過這一數字。因為諾和諾德的胰島素收入在持續下降,這意味着下半年司美格魯肽佔諾和諾德收入比重或將進一步提高。
這,無疑給藥王的歸屬留下了一個懸念。
藥王爭奪戰背後:不斷提高的門檻
雖然藥王之爭還有懸念,但其背後透露出的一個事實是:藥王的門檻在不斷提高。
這一現象,在過去十年已經得到充分體現。
2022 年全球暢銷藥排名第 10 的藥物,是再生元的眼科藥物 Eylea,其銷售額為 96.47 億美元。也就是説,未來一款藥物想要進入暢銷藥 TOP10,銷售額起碼要達到 97 億美元。
但如果將時間往前拉十年,回到 2012 年。彼時 96.47 億美元的銷售額,足以讓 Eylea 在全球暢銷藥排行榜上超越修美樂,登頂 2012 年的藥王之位。
彼時,進入全球暢銷藥 TOP10 只需要 53.18 億美元。然而,十年後的今天,這一門檻漲至 96.47 億美元,漲幅達 81.4%。
從 K 藥、司美格魯肽等表現來看,未來藥王的門檻勢必還會繼續提高。畢竟,作為司美格魯肽的直接競爭對手,禮來的 Tirzepatide 也展現了極強的戰鬥力。
不斷飆升的創新藥價,是推高全球暢銷藥 TOP10 門檻的 “幕後黑手” 之一。但從根本上來説,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這些藥物之所以能夠不斷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藥企對藥物認知的提升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進步。
從這一點來説,藥王門檻的提高無疑是必然的。越來越高的全球暢銷藥排行榜門檻,讓我們看到一款成功的創新藥天花板之高,更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藥大航海時代的精彩。
期待未來有更多國內藥企,加入 “藥王” 角逐場。
本文來源:氨基觀察,原文標題:《2023 年全球 “藥王” 之爭,當懸念開始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