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RY GARDEN is about to hold a creditors' meeting.

華爾街見聞
2023.08.13 01:5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走向債務重組。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遭遇 “成立以來最大困難” 的碧桂園,迅速採取了行動。

8 月 12 日晚間,碧桂園宣佈,將 11 只境內公司債券自 2023 年 8 月 14 日開市起停牌,復牌時間另行確定。

碧桂園方面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集團近期擬就境內公司債券兑付安排事項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根據相關規定,對部分境內債停牌。

一名熟悉房企債務重組的資管公司人士認為,這是碧桂園準備先行對部分境內債進行重組或展期,只是究竟是整體重組還是逐個展期,還待與債權人協商。接下來推進境外債重組也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房企來説,債務展期或重組,與債務違約隔了層窗户紙。而今年初一度恢復海外市場融資能力,成功通過 “內保外貸” 獲取境外融資的碧桂園,走到這一步,背後充滿辛酸、無奈。

原本業內還有不少人期望,碧桂園在 8 月 7 日公告美元債利息未償還後,能在 30 日寬限期內獲得機構、監管支持,守住自己在公開市場的信用。然而隨着債權人會議召開,債務重組拉開了序幕。

在銷售乏力,融資渠道仍不通暢,卻要投入天量資金保交樓,還要硬償還債務的情況下,碧桂園的管理層也只能做出這樣的選擇,讓自己渡過眼下的難關。

有熟悉碧桂園的機構人士表示,今年碧桂園的到期債務壓力主要在境內債,中介機構也建議,先對境內債務進行債務重組。

據華爾街見聞不完全統計,碧桂園涉及停牌的 11 只境內公司債存續本金金額合計約 157 億元,均為在一年內到期債券。其中數額最大的是一隻將在 9 月 2 日到期的私募債,債券餘額為 39.04 億元。

境外債方面,碧桂園存續的海外債券則有 17 只,存續金額 107.95 億美元。明年 1 月是其境外債到期的一個小高峰。

接近碧桂園的人士也告訴華爾街見聞,對債務進行展期或重組,能讓碧桂園得以喘息,將更多精力放在 “保交樓” 上。他表示,目前不用擔心碧桂園 “保交樓” 的問題,很多資金在監管賬户內;在交付完成後,反倒還能有資金回流。

數據顯示,碧桂園上半年交付住宅 27.8 萬套,位居行業第一。今年全年交付計劃是 70 萬套。

碧桂園總裁莫斌表示,把保交樓放在碧桂園 “立足自救” 的第一位;董事局主席楊惠妍也在 8 月 11 日表態,會全力以赴保交付,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保障經營有序開展,拼盡全力扭轉當前的困局。

當前的碧桂園,遭遇的是流動性困境,如若債務重組成功,可以保障公司的正常經營和回款, 恢復流動性,隨着接下來市場回暖,可以將資金集中投入到一些好的項目上,撬動更多現金回流。

自 2021 年下半年恒大暴雷以來,房地產行業的四巨頭已傷其二,碧桂園和萬科成為活下來的房企代表,而最大民營房企的身份,令碧桂園的堅持顯得更為艱難、可貴。

然而在比融創多扛了一年半之後,碧桂園還是走到了債務重組這一步。在房地產業內人士看來,碧桂園陷入流動性困境,並不意外。它是當下房地產行業和房企生存狀況的縮影。

碧桂園目前的走向,與融創債務重組的過程類似,先進行境內債展期,再進行境外債重組。不過,兩家公司有着各自的獨特性,碧桂園的重組方案依然未定。

而且,在比融創等房企堅持了更多時間後,碧桂園多賣了幾千億,交付了 100 多萬套房子,風險已經降低了不少。

“碧桂園的債務展期大概率會比較輕鬆,因為有充足的抵押物保證,” 一位機構人士認為。

根據碧桂園公告,截至 2022 年底,公司淨資產約 3096 億元,總權益可售資源約 1.2 萬億元(其中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 9555 億元)。

另一家民營房企人士認為,對房地產行業而言,碧桂園進行債務重組可以説是利空出盡了,希望接下來行業能輕裝上陣,繼續前行。

碧桂園債務重組的走向,將預示着房地產接下來的困局能否化解,以及這個行業能否重獲新生,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