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 要來了?參數或達 10 萬億!入職 13 年,特斯拉 “財務大腦” 為何離職?

新浪財經
2023.08.12 21:3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GPT-5 要來了?OpenAI 申請商標引廣泛關注: 參數或達 10 萬億級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歐愛運營有限責任公司(OPENAI OPCO, LLC)在中國申請註冊 2 枚 “GPT-5” 商標,引發廣泛關注。在 GPT-4 爆火後,GPT-5 成為了萬眾期待的下一個版本。

GPT-5 要來了?OpenAI 申請商標引廣泛關注:

參數或達 10 萬億級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歐愛運營有限責任公司(OPENAI OPCO, LLC)在中國申請註冊 2 枚 “GPT-5” 商標,引發廣泛關注。

在 GPT-4 爆火後,GPT-5 成為了萬眾期待的下一個版本。

當地時間 8 月 8 日(週二),OpenAI 在官網介紹了新產品 GPTBot,這是一種網絡爬蟲,可大規模爬取網絡數據用於訓練 AI 模型,據稱可以用來改進未來的聊天機器人大模型。

OpenAI 在其官網發佈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使用 GPTBot 用户代理抓取的網頁可能會被用來改進未來的模型。” 公司還補充稱,GPTBot 可以提高內容準確性,擴展未來迭代的能力。此外,由於 OpenAI 近期剛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了 GPT-5 商標,國外不少科技媒體認為,OpenAI 所指的這個 “未來迭代” 就是 GPT-5。

OpenAI 提交 GPT-5 商標申請

網絡爬蟲是一種主要通過瀏覽網絡抓取數據的工具,方式包括數據挖掘,網頁數據複製/拍照、網站鏡像等方式。網絡爬蟲是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最重要工具之一,被譽為 “黃金礦工”,應用場景非常廣泛。例如,谷歌、必應等搜索引擎通過網絡爬蟲來收集和建立網頁索引,方便用户通過關鍵字快速找到相關的網頁。

OpenAI 表示,網絡爬蟲將從互聯網上收集公開可用的數據,但會過濾掉需要付費的內容來源或個人身份信息的消息來源,以及有違反其規定的文本來源。需要指出的是,網站的所有者可以通過在服務器上的標準文件中添加 “disallow(禁止)” 指令來拒絕網絡爬蟲。

圖片來源:OpenAI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發佈 GPTBot 前,OpenAI 還在美國申請了 GPT-5 的商標,這被認為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 GPT-4 的升級迭代版本。

該申請被 OpenAI 於當地時間 7 月 18 日提交給美國專利商標局,涵蓋了 “GPT-5” 在基於人工智能的人類語音和文本、音頻到文本轉換、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中的使用。在這份新商標申請中,OpenAI 將 “GPT-5” 描述為一種 “用於使用語言模型的可下載計算機軟件”。 

圖片來源:美國專利商標局

在這次披露的申請書中,OpenAI 提到,尚未發佈的 GPT-5 將具備眾多 GPT-4 所沒有的能力,而且幾乎每一項都劍指通用人工智能(AGI)。

OpenAI 最先提到的一個變化,就是多模態功能的加強。具體來説,GPT-5 的功能包括把文本或語音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語音識別、生成文本和語音等。有觀點認為,文件中突出的語音識別功能,看似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改動,但從某種程度上説,這也是 OpenAI 對 GPT-5 在通往 AGI 的道路上鋪下的又一塊路磚。

除了上述特點外,OpenAI 提交的文件中還提到:“GPT-5 可能還具備學習、分析、分類和回應數據的能力”。從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來看,這很可能是指 GPT-5 具備了類似智能體的主動學習能力。而這樣的能力,將會使 GPT-5 與以往只能被動地通過人類投餵數據來學習新知識的模型相比,產生本質的區別。

具體來説,主動學習的能力,是指模型可以根據自身的目標和需求,自主地選擇、獲取和處理數據,而不是僅僅依賴於人類提供的數據。

這樣可以讓模型更有效地利用數據中的信息和知識,更靈活地適應不同的數據環境和任務場景,而不只是被動地接收和輸出數據。而這樣的能力,在 GPT-5 面臨一些比較陌生、垂直的領域時,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 GPT-5 具備了主動學習的能力,它可以自動地從網絡上搜集和更新這些領域的相關數據,分析和分類這些領域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最新動態,以及回應這些領域的常見問題、典型案例和實際應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GPT-3.5 有 1750 億參數規模,OpenAI 沒有公佈過 GPT-4 的具體規格,但之後的分析認為其擁有 16 個專家模型,每個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語言處理)專家大約有 1110 億個參數,總計 1.8 萬億參數,是 GPT-4 的 10 倍。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提升,GPT-5 將突破 10 萬億參數,有望成為最大規模的大語言模型。

GPT-5 仍可能在未來重新定義 AI

雖然目前 GPT-5 仍然處於理論概念的階段,但它仍可能會在未來重新定義人工智能,並有可能達到通用人工智能的高度。

GPT 是一種大型語言模型神經網絡,可以執行並回答問題、生成代碼和總結文本等任務。通過掃描數以百萬計的網絡文章和數據,GPT 模型可以生成真實和非剽竊的內容。目前,GPT-5 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界廣泛期待和猜測的話題。儘管 OpenAI 沒有給出官方的 GPT-5 上線日期,但各路專家早已在各大論壇上分享見解。

據外媒報道,GPT-5 有望顯著減少回答所包含的錯誤內容,OpenAI 可能會通過先進的訓練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此外,GPT-5 或將具有更高的計算效率,從而擁有更快的響應時間。雖然具體的細節尚未透露,但人們相信 GPT-5 可能會通過突破自然語言理解、上下文推理和整體語言流暢性等領域的界限,為 AGI 做出貢獻。

圖片來源:美國專利商標局

一位名為 Siqi Chen 的開發者在 Twitter 上發文稱,GPT-5 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完成訓練,並有可能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AGI 旨在創建無需顯式編程即可執行任何智力任務的智能系統。如果 GPT-5 實現 AGI,它可以顯著提高生產力並自動執行復雜的認知任務。

不幸的是,外界目前只能從 OpenAI 申請商標的動作來對其計劃進行推測,這也並不一定表明 OpenAI 何時或是否計劃推出 GPT-5。就在今年 6 月份,OpenAI 創始人兼 CEO 山姆·阿特曼表示,公司距離開始培訓 GPT-5“還差的很遠”,他解釋稱,在開始(訓練 GPT-5)之前還需要進行廣泛的安全審核。“在啓動 GPT-5 之前,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阿特曼 6 月份在一次會議上説道。

還有外媒分析認為,更有可能的結果是,OpenAI 將把精力集中在改進 GPT-4 模型上,而不是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下一個大語言模型的迭代中。

與此同時,OpenAI 最近的數據收集策略還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尤其是圍繞版權和用於許可的問題。例如,今年 4 月,意大利監管機構還指控 ChatGPT 違反了多項歐盟隱私法律,隨後將 ChatGPT 進行了 “封殺”;今年 6 月,日本隱私監管機構就未經許可收集敏感數據向 OpenAI 發出了警告。6 月下旬,16 名原告對 OpenAI 提起集體訴訟,指控其從 ChatGPT 用户交互中獲取私人信息。

此外,OpenAI 還收到了 GitHub Copilot 的訴訟,原告稱代碼生成工具侵犯了開發者的權利,因為它在沒有提供適當歸屬的情況下抓取了他們的代碼。如果這些指控屬實,OpenAI 以及同樣被列為被告的微軟,將違反《計算機欺詐和濫用法案》(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這部法律的應用在網絡抓取案件方面有先例。

入職 13 年

特斯拉“財務大腦” 為何突然離職?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特斯拉的財務大腦、曾被視為馬斯克接班人的扎克·柯克霍恩(Zach Kirkhorn)突然宣佈離職。美東時間週一(8 月 7 日),特斯拉在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文件中稱,自 8 月 4 日起,特斯拉首席財務官扎克·柯克霍恩將卸任,並任命首席會計官瓦伊巴夫·塔內賈(Vaibhav Taneja)接替首席財務官一職,與此同時,塔內賈還將繼續承擔首席會計官的職務。

扎克的離職引發了市場對特斯拉未來發展的擔憂,消息曝光後,特斯拉股價立馬下跌,盤中一度跌超 4.4%,刷新 6 月 27 日以來盤中低點至 242.76 美元。

扎克已在特斯拉工作 13 年,見證公司從一家虧損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成長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他曾經幫助特斯拉實現盈利、償還債務、入選標普 500 指數,並在 2021 年推動公司市值突破萬億美元。

現年 38 歲的扎克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經濟學、機械工程和應用力學雙學士學位。馬斯克也是該校的畢業生,持物理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大學時期,扎克就對新能源非常感興趣,曾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太陽能汽車團隊的負責人,該團隊曾打造了一輛名為 “Keystone” 的太陽能汽車。這或許也是他與馬斯克產生共鳴的一個原因。

扎克曾在微軟實習,畢業後入職麥肯錫,後於 2010 年 3 月跳槽到特斯拉任高級財務分析師,那時特斯拉甚至還沒有上市。在特斯拉工作 18 個月後,扎克又到哈佛商學院攻讀 MBA,後回到特斯拉,先後五次晉升,於 2019 年 3 月升任 CFO,成為公司的財務負責人。

據《財富》雜誌報道,在他擔任 CFO 之前,特斯拉長期虧損,單季度偶爾會燒掉超過 10 億美元。當他 2019 年接任 CFO 時,特斯拉的估值僅為 500 億美元。當年 6 月,特斯拉股價跌至每股 177 美元的最低點。而到 2021 年,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利潤率最高的車企。截至本週四(8 月 10 日)美股收盤,該公司的估值超過 7770 億美元。

有知情人士此前透露,特斯拉董事會成員已經討論過讓扎克接替馬斯克擔任 CEO 的可能性。但是,馬斯克本人並沒有表現出要退休或者放權的意願。

對於扎克的離職,特斯拉官方和扎克本人都沒有給出解釋,但外界有不少猜測。

而據《福布斯》報道,有猜測認為,他已經完成了特斯拉的繁重工作,幫助公司走上了成功之路。在扎克的領導下,特斯拉在過去三年中實現了盈利並償還了約 100 億美元的債務,獲得了投資級評級。特斯拉財報顯示,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末,該公司坐擁超過 230 億美元現金,較 2022 年底增長 8.9 億美元。

也有猜測説,扎克是因為與馬斯克存在某種根本性分歧。

此外,長期看好特斯拉的投資人、未來基金的管理合夥人加里·布萊克(Gary Black)在其個人推特頁面上解讀稱,他已經累積了足夠多的財富而選擇 “退休” 了。

據彭博社匯總的數據,扎克的淨資產達 5.9 億美元,主要是特斯拉股票和期權。在公佈離職信息前,特斯拉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的文件顯示,扎克今年已經拋售價值 600 多萬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扎克還是會在特斯拉待到 2023 年結束,幫助完成過渡,足見扎克這個崗位和他個人對於特斯拉的重要性。對於他未來的去向,Wedbush 證券分析師 Dan Ives 預測稱,“我相信,到 2024 年,他將在其他地方擔任首席執行官。”

英偉達萬億市值告急

華爾街警告:AI 概念股泡沫正在接近頂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截至當地時間 8 月 11 日美股收盤,英偉達收跌 3.62%,總市值為 1.01 萬億美元,接近失守 1 萬億美元市值的關口,芯片板塊跌約 5%。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來,超微電腦(Super Micro Computer)、C3.ai、英偉達、Upstart Holdings、Palantir 股價已翻倍,但近期紛紛下挫,且多家公司跌幅在美東時間 8 月 9 日尤為顯著——超微電腦與 Upstart 單日跌幅便分別高達 23.39% 與 34.24%。

當前,越來越多的華爾街機構開始警告美股科技泡沫風險。其中,摩根士丹利在近期一份研報中表示,美股人工智能(AI)概念股的泡沫正在接近頂峯;摩根大通的美股策略師科拉諾維奇表示,對 AI 概念股的炒作正在美股中製造一個泡沫,而這個泡沫可能很快就會破裂。

然而,有做空科技股的機構卻倒在了黎明前。當地時間 8 月 9 日,Noble Absolute Return ETF(NOPE)突然發佈公告稱,將於 8 月 24 日收盤後清算並關閉基金。自 2022 年 9 月上市以來,該基金累計損失 59%,堪稱 “年度最慘 ETF”。

橋水二季度增持拼多多和中國 ETF

索羅斯建倉阿里巴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週五(8 月 11 日),知名對沖基金橋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截至二季度末的持倉情況(13F)。

文件顯示,橋水二季度新進美光科技、Spotify、科磊等 77 只股票。清倉 SPDR 黃金 ETF、家得寶奈飛、AIG 等 91 只股票或 ETF。增持 iShares 安碩核心標普 500 ETF、默克製藥、iShares 安碩中國大盤股 ETF、iShares 安碩 MSCI 中國 ETF、優步、拼多多等 270 只股票或 ETF。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橋水基金大幅加碼中國資產,旗下的橋水中國也成為了首家管理規模突破百億元人民幣的外資私募。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更是多次強調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此外,據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建倉做多通用汽車、阿里巴巴、先鋒自然資源等 23 只股票。

歐洲 7900 億元芯片狂潮來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球芯片巨頭台積電在歐洲的最新動作,引發關注。

近日,台積電官宣,將在德國東部建設首座歐洲半導體工廠,計劃在 2024 年開始建造,並於 2027 年投產,規劃月產能達到 4 萬片 300mm(12 英寸)晶圓。整個項目投資額將超過 100 億歐元,其中,台積電將出資 35 億歐元,佔 70% 股權,另外,歐洲本土半導體企業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將投資並分別持股 10%。

兩週前,《歐洲芯片法案》剛獲得了歐洲理事會的批准,將給歐洲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帶來超過 1000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7900 億元)的投資。在鉅額補貼的誘惑下,芯片巨頭紛紛宣佈了歐洲建廠的計劃。

在台積電之前,英特爾與德國政府簽訂了調整後的投資意向書,英特爾將在德國馬格德堡市興建兩座芯片廠,總投資額也從之前的 170 億歐元提升至 274 億歐元,德國政府將給予三分之一的補貼。2023 年早些時候,英飛凌宣佈獲批在德國德累斯頓投資 50 億歐元建設 300mm 晶圓廠,這座工廠已經在今年 5 月破土動工,計劃在 2026 年投產。德國政府可能會提供 10 億歐元的補貼。今年 6 月法國政府確認,將向格芯和意法半導體的克羅萊工廠項目提供 29 億歐元的國家補貼。

正值俄烏衝突時期,展示國家技術實力

俄羅斯時隔 47 年重啓探月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環球時報,當地時間 8 月 11 日 2 時 10 分許,俄羅斯 “月球-25” 號探測器搭乘 “聯盟-2.1b” 運載火箭從位於俄遠東地區阿穆爾州的東方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

預計飛行持續數天後,探測器將進入月球軌道,並最終在月球南極地區着陸。若着陸成功,“月球-25” 號將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在月球南極着陸的探測器。這也是自前蘇聯 1976 年後,俄羅斯 47 年來首次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

許多西方媒體注意到,目前俄羅斯正值俄烏衝突期間,俄航天計劃受到西方的制裁和孤立,同時面臨技術、資金等問題,這次探月發射對俄來説有着特殊的意義。不少網友在國際社交媒體上發出感慨:“俄羅斯大國雄心猶在。”

瑞銀集團終止與瑞士政府的損失保護協議

據央視新聞,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當地時間 11 日宣佈,中止與瑞士政府和瑞士央行在瑞信收購案中的損失擔保協議。

瑞士政府為促成瑞銀緊急收購瀕臨破產的瑞信銀行,與瑞銀簽署了擔保協議。瑞士政府撥出 90 億瑞士法郎的納税人資金,以彌補瑞銀收購瑞士信貸帶來的潛在損失。

瑞銀表示,瑞銀已不再需要這一擔保,且目前已經償還了瑞士政府為瑞信收購案提供的 1000 億瑞士法郎的流動性援助。

現在送您 60 元福利紅包,直接提現不套路~~~快來參與活動吧!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 APP

責任編輯: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