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2 LI AUTO-W revenue doubled YoY, Q3 delivery expectations have reached production capacity limits.

8 月 8 日,理想汽車-W 公佈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季度營收達 286.5 億元,同比增長 228.1%,同期向用户交付新車 86533 輛,同比增長 201.6%,營收和交付量均創新高。
智通財經 APP 獲悉,8 月 8 日,理想汽車-W(02015) 公佈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季度營收達 286.5 億元,同比增長 228.1%,同期向用户交付新車 86533 輛,同比增長 201.6%,營收和交付量均創新高。銷量方面,得益於理想 L 系列車型的暢銷,理想汽車連續刷新月銷紀錄,7 月理想汽車銷量再度超 3 萬輛,1 至 7 月累計交付 17.3 萬輛。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想先生評論道:“我們在 6 月份跨過了三萬輛月交付的重要里程碑,二季度的交付量達到歷史新高,且理想 L 系列的三款車型均在各自細分市場保持銷量領先。這些成就鞏固了理想汽車作為家庭首選豪華汽車品牌的市場地位,也為 2023 年突破 1000 億元的營業收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愈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我們於今年二季度實現了歷史最佳盈利水平,同時通過持續投入研發、快速擴張業務、提升組織流程和經營能力,以進一步增強我們的競爭優勢。”
三季度交付量偏保守,已達產能極限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對於三季度的交付量偏保守,公司預計三季度車輛交付量為 10 萬輛至 10.3 萬輛 (月均 3.33 萬—3.43 萬輛),同比增長 277.0% 至 288.3%。在業績説明會上,李想直言,“目前提出的交付預期,是我們的產能極限”。對此,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透露,常州有兩條產線生產 L7、L8 和 L9 等車型,最大月產能為 5 萬台,主要的瓶頸在於零部件供應。目前零部件產線還在調試和驗證之中,新的產能將很快釋放。
不過,公司已於二季度制定了相關零部件的提升策略和規劃,不過零件的產線和工裝調試、驗證還需要一段時間。此外,理想針對明後年的產能,也提前進行了規劃與籌備。理想在中報表示,目標是在 2023 年實現營收突破 1000 億元。
在多數新造車品牌持續虧損的當下,理想汽車已經連續三季度實現盈利,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分別為 16.3 億元和 23.1 億元。按照既定規劃發展,理想汽車有望實現 2023 全年扭虧為盈的目標。
李想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承認,年初考慮到經濟形勢發展,以及企業組織矩陣升級時,將陷入 2 至 3 年發展停滯的歷史經驗,將既定的 36 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標調低至 30 萬輛,理想汽車當前產能極限為每週 8000 輛。理想汽車希望在四季度實現月銷過 4 萬輛的成績。
NOA計劃落地 100 座城市,今年將完成超 300 個 5C 充電站
據悉,目前理想汽車城市 NOA 功能邁入關鍵落地階段,截至今年 6 月其自動駕駛訓練里程已經突破 6 億公里。不久前,理想汽車已在上海和北京開啓了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 NOA 內測。在中期業績説明會上,公司表示,下半年,理想汽車的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內測區域將逐步增加,NOA 計劃落地 100 座城市,通勤 NOA 功能也將向早鳥用户開放。
此外,在純電領域理想汽車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了有效解決充電速度慢、長途充電難兩大難題,理想汽車基於自研的 800V 高壓純電平台打造了 5C 純電車型,可實現最優性能 “充電 12 分鐘,續航 500 公里”。
公司表示,計劃 2023 年將完成超過 300 個 5C 充電站,主要覆蓋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和成渝四大經濟帶。在 2025 年將超過 3000 座,覆蓋超過 90% 高速路里程和城市,高速沿途理想超級充電站的平均間隔將小於 100 公里。
此外,隨着理想汽車月交付量的攀升,公司的北京工廠也即將投入使用。據悉,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能工廠的生產資質已於 7 月正式獲得工信部批准,具備生產條件。北京工廠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升級。
門店方面,理想指出,營業 6 個月以上的店面要實現每個店每個月平均完成 100 輛以上的訂單量,既要注意門店的效率,也不會過於關注短期的表現而忽視了長期對整個門店的建設和投資。未來將開設更多的門店,開店邏輯基本上遵循奔馳、寶馬、奧迪的開店數量和開店邏輯,來實現公司銷量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