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的車市,出乎意料的火熱 | 見智研究

華爾街見聞
2023.08.08 10:1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小鵬蔚來一反上半年頹勢,特斯拉等待新款車型

作為傳統車市淡季,7 月通常是僅次於春節的全年銷量次低點。

但今年不同了,雖然乘用車環比增速下滑,但從銷量絕對值上,7 月數據是今年的第二高月份,也創造了歷史同期的次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 7 月的銷量數據與往年出現異常,出現了環比下滑。除去年推行燃油車刺激政策導致銷量環比下滑以外,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 7 月均維持環比正增長。

1、銷量同環比下降是真的,但遇冷不見得

7 月,國內整體乘用車產銷量均顯下滑態勢,產量 210.1 萬輛,同比降 2.6%,環比下滑 4.3%;乘用車的零售銷量 177.5 萬輛,同比下降 2.3%,環比下降 6.3%。除傳統車市淡季因素外,車市整體乘用車銷量的下滑,主要原因是去年的政策刺激導致銷量異常增長的高基數。

去年 7 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是過去 10 年內的第二高,環比增速是近 10 年的第三高。

所以,高基數效應下的環比小幅下滑反而證明了今年的銷量強勁,對後續車市 “金九銀十” 起了預熱作用。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小幅環比下滑更值得警惕。

新能源汽車 7 月產量為 76.2 萬輛,同比增長 31.2%,環比增長 3.6 %;零售銷量 64.1 萬輛,同比增長 31.9%,環比下滑 3.6%。

這種新能源車銷量 7 月環比下滑,只有在去年燃油車刺激政策擠壓下才出現過。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突破 30%,在 7 月更是達到 36.1%。

隨着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迅速提升。

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從增量競爭進入存量競爭,銷量也從翻倍式增長降至如今的 30% 左右。

這意味着整體車市增長的結構性分化會越來越小,更容易受到季節性等方面的影響。

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難以在複製此前的高增長,在逐步蠶食燃油車份額達成新平衡前,新能源汽車也只會保持穩定增長週期了。

2、新能源汽車出口愈演愈烈

雖然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增速略有放緩,但在出口方面,卻維持高增長。

7 月,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到 8.8 萬輛,同比增長 80%,環比增長 26%,佔乘用車出口的 27%。新能源汽車出口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重要標籤。

在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品牌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核心技術方面難與歐美日汽車抗衡。但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取得了先發優勢。

與去年特斯拉在出口量獨佔鰲頭,佔據 50% 以上份額情況不同的是,今年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出口增長明顯。

比亞迪、上汽和部分造車新勢力等等新能源車企紛紛展示出了自己的出海實力,逐步在海外市場崛起,特斯拉的出口佔比也在不斷縮小。

3、特斯拉成 7 月最大輸家?

雖然新能源乘用車整體銷量環比有所下滑,但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其實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

除了哪吒汽車的銷量環比下滑了 17.3%,其他造車新勢力基本上都維持着環比正增長。

下滑最大的是特斯拉,特斯拉今年 7 月銷量僅為 6.4 萬輛,環比大幅下滑 31.4%,銷量為今年全年的最低水平。

考慮到特斯拉今年屢屢降價保量,犧牲利潤來保持銷量增長的操作,這個銷量顯然不盡如人意。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特斯拉銷量大幅下滑應與 Model 3 改款車型即將上市,上海超級工廠進行升級改造有關。

但面對特斯拉的數據也不應悲觀,一方面,上海工廠的升級改造導致產量下滑,另一方面,Model 3 改款車型即將推出,也讓不少消費者觀望等待新品。這兩方面造成特斯拉 7 月銷量下滑也是情理之中。

而國內推出新車型的新勢力們數據依然亮眼。

銷量低迷了整個上半年的蔚來和小鵬,在 7 月更是打了翻身仗,銷量分別重回 2 萬輛和 1 萬輛大關,達到 2.05 萬輛和 1.1 萬輛,環比各增長 91% 和 27.7%。傳統車企中,龍頭公司同樣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靠前的廣汽埃安、上汽集團、吉利、長城和長安等車企基本上也穩定住了自家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銷量水平。

除開長安和廣汽埃安的 7 月銷量與 6 月基本持平以外,其他傳統車企龍頭還是環比有些許增長,儘管增長幅度上依舊相較造車新勢力有所不如,但是銷量絕對值上已經碾壓除理想以外的其他造車新勢力。綜上,造車新勢力們正逐步挽回上半年的銷量頹勢,國內傳統車企們也維持着穩定增長。特斯拉處於改款車型上市前夕的下蹲積聚力量階段,市場或許可以期待車市 “金九銀十” 火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