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報 2023|收入大增超 7 成股價卻反走,百濟神州怎麼了

創新藥一哥的業績再創新高。
8 月 3 日,百濟神州(688235.SH)披露了 2023 年半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當期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72.51 億元、-52.19 億元,其中收入同比增長了 72.20%。
產品收入增長十分亮眼,2023 年上半年的收入高達 66.96 億元,同比增長了 82.20%。
“我們在第二季度取得強勁的業績表現,持續彰顯了公司全球商業化團隊的執行力,以及百悦澤和百澤安這兩款基石藥物的成功。” 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雷強表示。
即便如此,百濟神州的股價並未因此受到提振。8 月 2 日收盤,美股報收 189.77 美元/股,跌幅 8.12%;8 月 3 日 A 股股價報收 122.19 元/股,微跌 1.45%。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市場行情較為低迷的情況下,市場正在對創新藥企業的光環 “去魅”,利潤成為了重要的衡量指標。
但百濟神州同期高達 52.19 億元的虧損,距離盈利仍然遙遙無期,而研發費用仍在不斷增長。
2023 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高達 59.62 億元,同比增長了 8.23%。
2023 年,除了核心大單品的持續放量外,市場或許更期待百濟神州的在研管線能夠對得起研發費用的 “燒錢” 速度。
迎戰艾伯維
要看中國創新藥企業的財報,百濟神州是不可繞過的一家公司,創新、國際化等都是環繞在它身上的光環。
未經審計的半年報顯示,百濟神州的當期營業收入為 72.51 億元,同比增長了 72.20%;同期歸母淨利潤為-52.19 億元,較去年同期縮窄了約 21.68%。
剔除第一季度的業績,百濟神州的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為 41.85 億元,環比增長了 36.50%。
作為全球唯一一款有效性優於伊布替尼的 BTK 抑制劑,核心產品澤布替尼膠囊(下稱 “百悦澤”)依舊是百濟神州的 “鎮店之寶”。
2023 年上半年,百悦澤全球銷售額高達 36.12 億元,同比增長了 138.57%。其中來自美國市場的收入高達 25.19 億元,佔該品類的收入比例接近 7 成,同比增長了 148.18%。
適應症的擴大是百悦澤在美銷售穩步增長的主因。
“百悦澤在美國銷售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適應症中的應用快速增加以及在所有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適應症中的應用持續擴大。” 百濟神州表示。
有機構人士認為,此番百悦澤在美國市場的增長超出預期,預計全年銷售額摺合人民幣或將超過 70 億元(無特別説明均為人民幣,下同)。
“公司核心品種澤布替尼 23Q2 美國增速超過預期,全年預計突破 10 億美金收入大關。” 天風證券醫藥分析師楊松指出。
受益於多適應症獲批進入醫保目錄,百悦澤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同樣吸睛,2023 年上半年創收 6.69 億元,同比增長了 47.03%。
百悦澤的 “死對頭”、由艾伯維(ABBV.N)研發的第一代 BTK(布魯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伊布替尼”,2023 年上半年銷售額為 123.40 億元,同比下滑了 23%。
如此來看,百悦澤是否有望繼續擠佔伊布替尼的市場份額,備受矚目。
或是看到百悦澤的競爭力,今年 6 月艾伯維以伊布替尼權益受到百悦澤侵犯為由,向百濟神州發起了專利狙擊戰。
百濟神州曾對此回應稱將積極應訴。
“我們非常尊重其他公司的合法知識產權。但是在全球市場上其實也能看到通過專利侵權的訴訟方式去發起一些競爭,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本身我們對於澤布替尼(百悦澤)的一個全球的知識產權的體系是有信心的,那我們接下來也會就是説非常積極的去跟進。” 百濟神州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若參照過往的專利訴訟情況,即便百濟神州敗訴,百悦澤因此退出美國市場的可能性並不大。
例如百時美施貴寶(BMY.N)就曾在 2015 年以默沙東(MRK.N)的帕博利珠單抗(下稱 “K 藥”)侵犯了其 US9073994 專利為由,而將默沙東推上被告席。
直至 2017 年,這場訴訟才以百時美施貴寶勝訴落下帷幕,而默沙東最終以支付銷售分成的形式與之達成和解。
但這並未阻擋 K 藥的爆發式增長。
默沙東 8 月 1 日公佈的半年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 K 藥的收入高達 867.53 億元,同比增長 20%,已超過藥王修美樂。
除百悦澤外,百濟神州旗下可用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 和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 等多種疾病的 PD-1 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下稱 “百澤安”)銷售同樣亮眼。
2023 年上半年,僅在國內獲批上市的百澤安銷售額為 18.36 億元,同比增長了 46.76%。
百濟神州正在推動百澤安的出海,這關係到其未來的成長空間。
今年第二季度,FDA 已完成對百澤安的生產基地現場核查,百濟神州預計今年可取得審議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藥企尚無 PD-1 藥物出海成功的先例,百澤安能否拔得頭籌,承載了市場的期待。
利潤期待不明朗
儘管核心產品在海外的銷售勢如破竹,但二級市場並不買賬。
8 月 2 日收盤,百濟神州在美股報收 189.77 美元/股,跌幅 8.12%;8 月 3 日 A 股股價報收 122.19 元/股,微跌 1.45%。
有市場人士認為主因之一在於百悦澤等產品正面臨 “專利懸崖” 時刻。
2023 年、2024 年百澤安相關的抗體權利在美等地區將面臨到期;與百悦澤有關的不可逆 BTK 複合物預計 2027 年到期。
屆時或將有更多的仿製藥即將粉墨登場,這成為了百濟神州核心大單品 “百悦澤” 的業績隱憂。
例如 2022 年 10 月,先聲藥業(2096.HK)旗下的伊布替尼首仿藥已在國內獲批上市,等原研藥專利保護期結束,該首仿藥就可實現商業化。
對此,百濟神州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百悦澤的優效性數據、廣泛適應症佈局以及國內外指南的優先推薦都是這款藥品的獨特優勢。
“頭對頭研究的優效性數據以及眾多中外指南的一致性優效推薦,澤布替尼有望為更多患者帶來具有變革性的全新治療選擇。” 百濟神州向信風(ID:TradeWind01)解釋,“臨牀開發方面,澤布替尼已在全球建立了廣泛的臨牀開發佈局,已在超過 29 個國家和地區入組受試者超過 4900 人,目前正於多種適應症中開展廣泛的全球關鍵性項目,包括 10 項註冊性或註冊可用臨牀試驗。”
與此同時,在研管線是否可以撐起百濟神州後續的發展,是縈繞在市場間的疑惑。
在百濟神州 10 餘款候選藥物中,距離商業化目標最近的是 TIGIT 抑制劑歐司珀利單抗,已進入 3 期臨牀試驗。
百濟神州預計今年可以完成歐司珀利單抗適用於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3 期臨牀試驗的患者入組。
值得一提的是,歐司珀利單抗是全球第 3 款進入 3 期臨牀試驗的 TIGIT 抗體。
據瞭解,TIGIT 抗體由於與 PD-1 藥物聯用可以發揮 “1+1>2” 的效果,因此被視為繼 PD-1/PD-L1 之後最有希望的免疫檢查點之一。
“(TIGIT 抗體)有望與 PD-1 介導的 CD226 和 CD28 共刺激調節發揮互補作用。” 華創證券醫藥分析師劉浩指出。
正因如此,這也是百濟神州為專利即將到期的 PD-1 藥物百澤安所尋求的重要護城河。
目前百濟神州主要圍繞 “歐司珀利單抗 + 百澤安” 展開關於適應症 NSCLC 的臨牀試驗。
2021 年,百濟神州將歐司珀利單抗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利授權給國際大廠諾華(NOVN.SIX),交易金額高達 26 億美元。
好景不長,今年 7 月歐司珀利單抗慘遭諾華 “退貨”,商業化等權利又回到了百濟神州的手中。
這無疑給歐司珀利單抗的研發能否成功蒙上了一層陰霾。
在研管線的推進具有重大不確定性疊加專利到期的風險,都讓百濟神州的 1684 億市值備受考驗。
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財務平衡問題才是此番百濟神州股價未受到業績提振的關鍵原因。
“主要還是因為一直虧損吧,現在市場更看重利潤。” 北京一位醫藥行業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2023 年上半年,百濟神州的歸母淨利潤為-52.19 億元,較去年同期縮窄了約 21.68%。
但距離盈利仍然遙遙無期。
目前百濟神州的收入僅可以覆蓋現有產品的銷售成本和管理費用。2023 年上半年,百濟神州的產品銷售成本、銷售管理費用分別為 12.77 億元、51.94 億元,合計為 64.71 億元。同期研發費用高達 59.62 億元,同比增長了 8.23%。
這意味着,研發費用的缺口只能依靠賬上現金彌補。
百濟神州確實還有底氣繼續 “燒錢”。截至 2023 年 6 月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受限現金仍高達 245.49 億元。
這對於百濟神州已是 “進退兩難” 的境地。
一方面,若不繼續 “燒錢” 推進在研管線的研發,顯然僅憑大單品百悦澤無法 “高枕無憂”;另一方面,在研管線推進預期不確定性逐漸加大的背景下,“燒錢” 解決不了所有問題。
如今百濟神州的窘境,或許也是中國創新藥企必須要經過的一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