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s revenue has declin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quarters in seven years, with iPad revenue plunging 20% more than expected and falling further after hours.

儘管蘋果營收和 EPS 超預期、服務收入創新高,且大中華區營收顯著利好,但總收入自 2016 年以來首次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滑,除 Mac 電腦之外的所有硬件產品線均下滑,高管預警第四財季收入或繼續同比下降,iPad 和 Mac 或出現兩位數百分比降幅,盤後漲超 1% 後轉跌超 3%。
8 月 3 日週四美股盤後,市值站穩 3 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消費電子與科技巨頭蘋果發佈了 2023 財年三季報(即 2023 自然年第二季度業績),與亞馬遜一道為大型科技股的財報季收尾。
4 至 6 月自然年的第三財季通常是蘋果財年增長最慢時期,儘管蘋果營收和 EPS 均超預期、服務收入創歷史新高,且大中華區營收顯著利好,但總收入自 2016 年以來首次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滑,除 Mac 電腦之外的所有硬件產品線均下滑,iPad 收入更是猛跌 20%,令盤後漲超 1% 後轉跌 2%。
隨後,公司 CFO 預警第四財季的同比業績將與第三財季類似,暗示收入或繼續同比下跌,有別於華爾街預期的恢復增長,iPad 和 Mac 恐將出現兩位數百分比降幅,股價盤後跌幅擴大至超 3%。

週四蘋果收跌 0.7%,從週一所創的歷史收盤新高連跌三日,交投 7 月 14 日以來的近三週低位。
2023 年迄今蘋果累漲超 47%,好於納指同期累漲超 33% 和作為最大權重股所在的標普 500 指數累漲 17%,明顯較去年該股跌約 27%“翻盤”,儘管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全球需求放緩。
財報公佈前華爾街主流共識為看漲。FaceSet 統計的 44 名分析師中,有 29 人評級 “買入”、14 人評級 “持有”,僅有一人評級 “賣出”,平均目標價 197.16 美元,代表還有近 3% 的漲幅空間。
但該公司的預期市盈率當前為 32.6 倍,遠高於過去三年的均值 27.2 倍和過去五年均值 23.7 倍。巴倫週刊認為,這代表高估值之下的蘋果沒有多少試錯空間了。
總營收同比降 1.4%為 2016年以來首次三個季度連續回落,iPhone收入跌 2.5%不如預期
財報顯示,截至 7 月 1 日,蘋果第三財季總營收 818 億美元,略好於市場預期的 81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830 億美元同比下滑 1.4%,較上季度的 948.4 億美元環比跌近 14%。
這是蘋果自 2016 年以來首次連續第三個季度收入同比下滑,截至去年 12 月底的第一財季曾是 2019 年來首次收入下滑,跌 5.5% 為 2016 年來的六年季度跌幅最深。


第三財季 EPS 為每股收益 1.26 美元,同比增 5%,市場原本預期會從去年同期的 1.20 美元小幅降至 1.19 美元。淨利潤接近 200 億美元,同比增超 2%。毛利率 44.5% 高於市場預期的 44.2%。
其中,“拳頭產品” iPhone 銷售額 396.7 億美元,同比跌 2.5% 且不如預期的 399 億美元,上年同期的 407 億美元曾同比增近 3%。智能手機佔總收入的 48.5%,低於上季度的佔比 54% 和去年佔比 52%。

有分析稱,財報説明即便是備受推崇的 iPhone 也難以抵抗更廣泛的智能手機降温,移動設備芯片製造商和 iPhone 供應商高通昨日財報已觸發人們對需求的擔憂。
公司 CEO 庫克也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美國智能手機行業目前形勢嚴峻”,不過來自安卓用户轉移到 iPhone 的人數很高,特別是在大中華地區。
硬件僅 Mac超預期但同比仍跌 7%,iPad收入跌 20%,可穿戴設備增幅不佳,服務再創新高
其他硬件產品中,Mac 電腦銷售額 68.4 億美元,同比下跌 7.3%,明顯好於預期的 63 億或同比降超 10%。
但 iPad 平板電腦銷售額 57.9 億美元,同比驟降 20%,市場預期 64 億美元或同比跌 11%。公司稱這是由於與去年同期比較很困難,當時發佈了更新後的 600 美元 iPad Air 刺激了需求。
包括無線耳機、智能手錶和智能音箱在內的可穿戴設備、家居產品和配件的收入為 82.8 億美元,同比增 2.5%,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84 億美元或同比增 3%。
素來以毒舌著稱的金融博客 Zerohedge 指出,市場從上個季度開始就在擔心蘋果硬件收入 “雙重觸頂”,這次果然基本每個產品線都銷量同比回落,觸發需求擔憂。

近年來公司收入增長的引擎支柱——服務業務收入 212.1 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 8.2%,超過市場預期的 207 億美元或同比增 6%,仍為財報亮點,佔總營收比重升至 26%。
服務收入包括 App Store 應用商店、音頻與視頻流媒體 Apple Music 和 Apple TV+、iCloud 存儲、AppleCare 保修、與谷歌搜索引擎許可協議的廣告收入、Apple Pay 和其他產品的支付費用等。此前預計第三財季將受益於 iCloud 訂閲價格上漲、外匯匯率趨穩,以及數字廣告和遊戲業務的改善。

華爾街希望看到蘋果的服務業務平穩增長,因為其利潤率比銷售硬件高得多。特別是經歷過 App Store 軟件銷售滯後,許多分析師希望看到服務收入在經歷了幾個季度的疲軟增長後重新加速。此前 Meta 和谷歌的數字廣告業績強於預期,都表明蘋果的服務業務可能會出現上行驚喜。
一直以來不乏有媒體指出,投資者越發擔心蘋果的服務業務增長放緩,因為在 iPhone 已成為更成熟的產品後,服務是蘋果業務多元化的重要領域。一些分析師將蘋果的服務業務視為消費者需求的先行指標。也就是説,服務業務比 iPhone 銷售更早反映消費者需求的形勢。
大中華區收入超預期增 8%,庫克稱明顯加速,印度 iPhone銷售創新高,下季度指引不佳
分地區來看,貢獻了蘋果近五分之一年收入的大中華區收入 157.6 億美元,同比增 7.9%,顯著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146 億美元或同比持平,也扭轉了上季度的跌勢。庫克稱看到了 “明顯的加速”。
最大市場美洲地區的收入為 353.9 億美元,同比下降 5.6%,顯著弱於預期的 380 億美元或同比增長 1.4%。日本收入下跌超 11%,其他亞太地區下跌 8.5%,歐洲市場同比小幅增長 4.8%。但公司CFO稱,當季印度市場的 iPhone銷售收入創歷史新高。

蘋果 CEO 庫克在財報聲明中稱,由於付費訂閲用户超過 10 億,在第三財季實現服務收入創新高,並且得益於 iPhone 的強勁銷售,看到公司在新興市場的持續增長。
公司 CFO Luca Maestri 稱,第三財季業績的同比表現較上季度改善,所有地理分區市場的活躍設備安裝基數均創歷史最高。當季運營現金流高達 260 億美元,向股東返現超過 240 億美元。
此外,當季總體運營開支 134.2 億美元,基本持平預期的 135 億美元。運營現金流顯著高於市場預期的 229 億美元。季末持有 1665 億美元現金,略高於上季末的 1663 億美元。
蘋果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便停止提供業績指引,這次也不例外。庫克在財報電話會上重申,外匯因素給公司收入帶來 400 個基點的不利影響,全球各個地區之間的宏觀環境發展不均勻。
CFO 則預警第四財季的同比業績將與第三財季類似,暗示收入或繼續同比下跌,有別於華爾街預期的恢復增長。他預計 iPhone 和服務營收將較第三財季增長,但 iPad 和 Mac 恐將出現兩位數百分比降幅。
華爾街目前預期,在截至 9 月末的 2023 財年,蘋果 EPS 盈利預計同比下降 2.2% 至每股 5.98 美元,全年營收將同比下降 2.4% 至 3849.9 億美元。
在財報發佈前,“最懂蘋果的分析師”、天風國際郭明錤便稱,蘋果財報不會引人注目,料不會提太多 AI 內容,果然,財報聲明中沒有提到這一關鍵詞。庫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蘋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其他模型的研發:
“我們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視為基本核心技術。它們幾乎嵌入到我們製造的每一個產品中。在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多年來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
蘋果財報是消費電子產品需求風向標,華爾街這次只看三個關鍵詞:中國、印度和 AI
蘋果財報歷來被視為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的風向標,本次財報季高通等不少公司都高通脹環境將持續打壓此類需求,蘋果的業績指引可能為全球經濟能否實現 “軟着陸” 提供線索。同時,作為標普 500 指數權重最大的個股,蘋果在歷次財報後的股價表現也會切實影響到大盤走勢。
TECHnaanalysis Research 創始人 Bob O'Donnell 指出,蘋果公司無法免受總體宏觀經濟趨勢的影響,並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引領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步伐。但 Monness, Crespi, Hardt & Co. 分析師 Brian White 認為,儘管智能手機行業仍然面臨壓力,相信蘋果能夠繼續跑贏整個市場。
不少分析稱,相較於上個季度的業績,投資者更關心蘋果對第四財季的官方指引,因為 7 至 9 月通常伴隨學生返校的筆記本電腦支出增加,以及最新型號 iPhone 手機上市頭幾日的表現。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Erik Woodring 認為,蘋果可能會預告整體營收在第四財季重返同比增長。券商 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則稱,15 週年紀念版手機 iPhone 15 或於 9 月中旬發佈,當前 iPhone 用户中約有 25% 在四年多都未升級手機,因此 iPhone 14 到 15 的週期升級可能過渡更為平穩。
華爾街也關注蘋果的傳統增長動力大中華區,以及新鋭增長市場印度的表現。此前大中華區作為蘋果第三大銷售地區,收入已連續兩個季度同比下降。
但據研究公司 IDC 統計,蘋果今年二季度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仍在增加並升至 15.3%,同期 iPhone 銷量增長了 6.1%,而市場研究公司 International Data Corp 的數據顯示,當季中國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下降了 2.1%,這表明蘋果在中國的智能手機銷售持續跑贏全球競爭對手。
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直言,今年二季度中國主要地區的 iPhone 需求明顯上升,將令蘋果的整體手機收入符合預期,甚至可能超出預期,華爾街此前對 iPhone 銷量大幅下滑的預測可能過於悲觀。除了 iPhone 在中國市場份額提升之外,還保持了美國和歐洲市場份額的穩定。
Piper Sandler 分析師 Harsh Kumar 表示,不少投資者擔心蘋果在中國銷售疲軟,但該券商認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穩固,可能只會小幅下滑甚至不會下滑,而且最終將被印度的銷售勢頭抵消。
蘋果 CEO 庫克曾於今年 4 月到訪印度並談到了該地區的 “顯著增長” 希望。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印度在今年二季度已成為 iPhone 前五大市場之一。D.A. Davidson 分析師 Tom Forte 稱將在財報電話會上尋找蘋果到印度擴張的更多細節,包括零售和製造業務。
當然,華爾街還期望聽到當下最火詞語 “人工智能” 在蘋果的推進。富國銀行分析師 Aaron Rakers 稱,隨着增強現實頭顯設備 Vision Pro 的正式發佈,預計蘋果對其人工智能願景的最新評論將成為焦點,任何圍繞該技術的評論都可能提振該股。
而且,鑑於消費者在經濟低迷時期不再升級手機,導致 iPhone 銷量在第三財季下降,以及蘋果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便停止發佈業績指引,“該公司必須詳細説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促進增長了。”
據媒體總結,蘋果正在內部開發類似 ChatGPT 的 AI 工具和名為 “Ajax” 的大語言模型。但迄今為止,該公司在活動中一直避免使用人工智能等流行詞彙,與谷歌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形成鮮明對比。
蘋果在談論 AI 時更傾向於使用機器學習一詞,也喜歡討論添加 AI 新功能的軟件能為用户多做什麼。在上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庫克只有兩次被動提到 AI,6 月份的軟件發佈會上完全沒説這個詞。但由於增強現實頭顯使用了 AI 技術,有分析師預期蘋果未來將更激進地談及 AI 策略。
華爾街主流分析師未來看什麼?AI、AR頭顯和進軍更多業務增厚服務收入多元化
除了今年三季度預計發佈的 iPhone 15 週年紀念版和更新後的蘋果手錶之外,蘋果進軍金融服務領域的進展似乎相當順利。公司稱,自 4 月份推出以來,其與高盛合作的高收益儲蓄賬户已吸納 100 億美元存款,提供 4.15% 的年儲蓄利率。
在全球擁有 20 億活躍安裝設備基數的蘋果也在瞄準醫療保健行業,早在 2019 年庫克就表示,改善人們的健康將是 “蘋果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有分析稱:
這些業務——加上蘋果進軍增強現實(AR)頭顯設備,以及進一步拓展新興市場——可能會帶來淨積極影響,儘管它們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產生結果。
摩根大通分析師 Samik Chatterjee 表示,蘋果是有韌性的盈利複合公司,而不是產品週期公司,預計投資者將進一步相信硬件產品更換週期驅動因素,以及服務業務多元化增長驅動因素的彈性。
高盛分析師 Michael Ng 稱,Mac 電腦、服務收入和匯率環境改善將推動蘋果的每股收益增長,儘管投資者愈發擔憂估值和下行風險,但蘋果不斷增長的設備安裝基數和平均設備售價,將成為單位用户貨幣化增長的基礎。作為一家長期盈利和自由現金流符合公司,蘋果值得溢價估值。
摩根士丹利也對蘋果第四財季指引持樂觀態度,基於對 “穩定的 iPhone 生產、Mac 電腦季節需求強勢、10% 至 15% 的服務收入增長,以及持續的長期和週期性利潤順風” 等預期。
上文提到的 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稱,蘋果 2024 年服務收入可能會加速增長,由於過去 18 個月內 iPhone 用户數量又增加了 1 億,外加價格上漲和 App Store 活動改善,未來幾個季度的服務收入可能兩位數增長,最終服務業務價值或為 1.3 至 1.4 萬億美元,仍是被華爾街低估的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