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 2023|陪海底撈一起復蘇:安井食品上半年淨利同增超六成

華爾街見聞
2023.08.02 02:0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魚丸怎麼賣全國?

伴隨線下餐飲消費恢復,安井食品(603345.SH)交出了一份略超預期的半年報。

7 月 31 日,速凍食品龍頭安井食品發佈 2023 年半年報,仍延續了高增的業績表現。報告期內實現營收 68.94 億元,同比增長 30.7%;實現淨利 7.35 億元,同比增長 62.14%。

就在安井食品半年報發佈前日,安井食品的客户海底撈(6862.HK)也發佈了上半年業績快報,其預計營收同增 23.7%,淨利翻了 30 倍、不低於 22 億元。

不過在三年疫情期間,在一條產業鏈上的二者卻是不同命。激進擴張的海底撈在 2020 年中錄得 9.65 億元的鉅額虧損。另一邊安井食品卻因預製菜概念和高增的業績表現迎來估值起飛,2020 年漲幅高達 226.04%。

2020 至 2022 年,安井食品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 32.25%、33.12% 和 31.39%。其在 2021 年和 22 年陸續完成新宏業、新柳伍的收購併完成並表,進而擴張至小龍蝦預製菜品類,助推其預製菜業務菜餚製品連續兩年營收增速分別達到 112.41% 和 111.61%。

今年上半年,安井食品的菜餚製品貢獻營收首次超過魚糜製品,同比增長 58.19% 至 21.99 億元,佔總營收的 31.9%。

接着過往打造出可複用的渠道優勢,安井食品不僅做海底撈等餐飲品牌的生意,還通過商超、電商等渠道做 C 端的生意。在疫情期間線下餐飲受限時,通過 C 端渠道打開市場,如今又乘商餐飲復甦的東風,安井食品顯然贏了兩次。

不過,2021 年至今,安井食品估值有所回調,2021 年和 22 年內跌幅分別為 11.19% 和 4.81%。半年報發佈後,二級市場反應也並不熱烈,8 月 1 日,安井食品收跌 1.84%,報 151.37 元/股,年內跌幅達 5.82%。

捆綁餐飲店

目前來看,安井食品的 ToB 業務仍是其最為粗壯的 “大腿”。

今年以來,線下餐飲恢復對安井食品 C 端業務的影響立竿見影。財報顯示,上半年其商超(包括永輝、沃爾瑪等大型連鎖超市)和新零售渠道(包括盒馬、叮咚買菜等新零售平台)表現不佳。商超渠道同比減少 14.71% 至 4.44 億元,新零售渠道則同比減少 11.26% 至 2.57 億元。

另一邊,主要向包括呷哺呷哺、海底撈等餐飲客户的特通直營渠道則同比大增 67.53% 至 6.11 億元,增速僅次於體量最小的電商渠道,佔總營收的 9.83%。

在 2015 年之前,安井食品伴隨火鍋市場的擴容 “一榮俱榮”。據方正證券研報,2008 年至 2015 年,傳統火鍋市場的零售額以 15% 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速增長。

下游市場快速擴容帶動了做速凍魚糜製品(魚丸等)的安井食品增長。2011 年至 2015 年,安井食品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20.27%。並且隨着行業擴容,安井食品逐漸成為行業龍頭。據方正證券研報,安井食品在速凍火鍋料行業的市佔率約為 9%,相比第二名海霸王高 4 個百分點,但行業集中度不高,行業 CR5 約為 20%。

在渠道方面,不限於海底撈、呷哺呷哺等品牌連鎖,在連鎖化率尚低的餐飲業和商超零售行業,行業內大部分為非連鎖的餐飲、商超等小 B 商家。

安井食品主要依靠不同地區的經銷商負責開拓這部分客户,經銷商渠道也是安井食品第一大營收來源。今年上半年,經銷商合計為其貢獻了 54.38 億營收,同比增長 33.9%,佔比近八成。報告期內,其經銷商數量淨增 62 家至 1898 家。

藉助可複用的經銷商渠道,安井食品在今年上半年預製菜業務菜餚製品貢獻營收首次超過魚糜製品,同比增長 58.19% 至 21.99 億元,增速僅次於體量較小的農副產品,佔總營收的 31.9%,相比 2022 年提升了 7.1 個百分點。

據安井食品相關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介紹,經銷商主要向當地的介於傳統 KA 以及傳統農貿市場之間的業態進行銷售推廣,並且經銷商擁有一定的定價權。

值得一提的是,安井食品允許經銷商通過線上平台、自建直播間進行銷售。信風詢問是否會與公司的官方電商渠道有所衝突,上述人士予以否認,“因為電商渠道對經銷商來説不是特別重要的渠道,冷凍品本身電商比例就不會很高,通過 KA 等傳統渠道多一些”。

今年上半年,安井食品的電商渠道體量最小但增速最快,同比增長 274.99% 至 1.44 億元。

就近落產能

要將一顆魚丸銷往全國並不容易,而安井食品能成為速凍火鍋料行業的龍頭,則在於其 “銷地產” 模式。

安井食品選擇的速凍食品賽道,技術壁壘並不高,盈利水平受原材料價格影響較大。並且由於冷鏈運輸成本高、難度大的特點,將一顆魚丸從一個工廠 “全國可發” 並不划算。據東吳證券研報,早期安井食品無錫工廠運往北京、大連的運輸成本佔到銷售額的 15%。

並且魚糜製品、鮮蝦等原材料本身也需要冷鏈保鮮貯存,2022 年,原材料成本佔安井食品總成本比重超過 80%。

因此,安井食品選擇在銷量較好的市場建廠,在當地進行原材料採購,既有效縮短運輸半徑,減少了物流成本,又能憑藉其規模優勢有采購上的成本優勢。

截至目前,安井食品在江蘇、山東、福建、廣東、遼寧、河南、湖北以及四川省均有產能佈局。截至 2022 年,安井食品全部工廠的設計產能達到 94.39 萬噸,相比 2021 年增加 19.11 萬噸,作為對比,同行海欣食品(002702.SZ)的設計產能為 11.69 萬噸。

在產能增加的同時,安井食品的物流費用也在逐漸減少。2013 年至 2021 年,其運輸費用率下降 0.76 個百分點,單噸運輸成本下降 13.3%。2022 年,安井食品物流費用率從 2.82% 下降至 2.54%。

今年上半年,安井食品營收按地區劃分,華東地區仍為第一大市場,貢獻 29.72 億營收;西北地區則增速最快,同比增長 75.92% 至 3.81 億元,西南市場則同比增長 37.72% 至 3.8 億元。

就近落產能的策略似乎還在延續。

今年 6 月,安井食品宣佈計劃投資 7 億元用於四川安井三期項目,預計新增年產 10 萬噸冷凍食品產能。

信風(ID:TradeWind01)致電安井食品證券部詢問,今年是否有在增速較高的地區新建廠擴產的計劃,對方僅表示暫未收到相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