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狙擊 OpenAI,馬斯克搞了個 AI 版「十二羅漢」

挖來谷歌、OpenAI 的精華,馬斯克要 All in AI。
馬斯克,又來整活了。
美國當地時間 7 月 12 日晚,馬斯克在推特曝光了自己一直在暗中籌備的 AI 公司——xAI 正式亮相。
「宣佈成立 xAI,目標認識現實」馬斯克在推文中言簡意賅地寫到。
xAI 官網 X.ai 同步上線,簡潔的網頁左邊是公司的 Slogan「認識宇宙」(Understand the Universe),右邊則是關於公司和團隊的介紹。
「xAI 的目標是理解宇宙的本質」,馬斯克在隨後的推特中「解釋」了為什麼選擇 7 月 12 日這一天——因為 7+12+23=42。在知名科幻小説《銀河系漫遊指南》中,42 就是宇宙的終極答案。
xAI 官網列出的重要團隊成員|xAI
馬斯克的玩梗功力是不錯的,不過,要實現他認識宇宙這樣的終極目標,很顯然需要一個非常厲害的團隊。在 xAI 官網中,除了馬斯克本人,還列出 11 位大咖。這些人大多來自 DeepMind、OpenAI、Google Research,當然也包括特斯拉。值得一提的是,團隊中的亞裔,佔比很高。
這些人蔘與過的成果包括 AlphaStar、Inception,當然,還有大熱的 GPT-3.5 和 GPT-4。
那麼,這「11 羅漢」是否能幫助馬斯克完成對 OpenAI 的復仇,同時達到認識宇宙的終極目標?
xAI 團隊重要成員
Greg Yang
xAI 聯合創始人。
出生於湖南,本碩畢業於哈佛大學數學系,大學時期的導師是丘成桐,曾獲 2018 年摩根獎(一年一度授予數學系研究表現出色的大學生獎項)提名。大二休學一年追逐音樂夢想,休學過程中逐漸明確了自己的未來方向是 AGI 和數學。
在工作經歷上,Greg Yang 此前曾擔任微軟高級研究員。
xAI 官宣後,Greg 發推表示了自己的興奮:「Math for AI and AI for math!」他認為揭開宇宙奧秘的背後離不開數學,而對於「theory of everything」這類 AI 網絡的開發將幫助每個人更好地理解數學。
聯創在線求簡歷,找工作直接和老闆談?|Twitter
OpenAI 系
Igor Babuschkin
馬斯克為 xAI 招收的第一名員工。
致力於證明深度學習的能力遠超當前,研究的主題集中在生成模型、深度強化學習、模仿學習和大模型訓練。
Igor 從 2017 年開始進入深度學習研究領域,先後供職於 DeepMind 和 openAI,曾參與 AlphaStar 和 AlphaCode 項目,分別展示了可以在《星級爭霸 2》遊戲中和人類最高水平較量的機器,以及機器編寫代碼的能力。
在進入深度學習領域之前,Igor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物理學研究。
Kyle Kosic
曾經取得亞拉巴馬大學物理與數學學士學位,以及佐治亞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是一名具有數學背景的全堆棧站點可靠性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
最早是在 IntegriChain 做數據分析師,此後曾在富國銀行擔任過數據科學分析顧問,2021 年 4 月加入 OpenAI 擔任技術人員。
谷歌系
Manuel Kroiss
軟件工程師,曾供職於 DeepMind 和谷歌。在馬斯克入駐 Twitter 並進行一系列改革時,他和 Igor 一起被派往 Twitter,擔任高級軟件工程總監。
Christian Szegedy
團隊裏最資深最年長的成員。1992 年進入匈牙利第一學府羅蘭大學學習數學,2005 年伯克利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2010 年加入谷歌,是一名效力超過 12 年的老員工。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是他的研究方向。
Toby Pohlen
本碩均畢業於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曾經在微軟實習擔任軟件工程師,2017 年加入 DeepMind 後一直任職至上個月,屬於 DeepMind 的核心成員。
Zihang Dai
(戴子航)
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博就讀於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曾經在國內網易、百度深度學習研究所進行過實習,2019 年至 2020 年進入谷歌實習並於 2020 年成為谷歌大腦的研究科學家。
多倫多系
Jimmy Ba
本碩博均就讀於多倫多大學,是「人工智能教父」Geoffrey Hinton 的學生,同時也是 xAI 另一位成員 Yuhuai Wu 的老師。
Jimmy Ba 是加拿大 CIFAR AI 的主席,多倫多大學的計算機助理教授,研究目標是「如何建立具有類人效率和適應性的通用問題解決機器」,尤其對開發有效的學習算法和深度學習網絡感興趣。
Yuhuai(Tony) Wu
博士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後在斯坦福繼續進行博士後研究。
聯合創始團隊的其他成員裏,Szegedy 是 Wu 在谷歌時期的項目帶頭人,而 Jimmy Ba 則是他在博士期間的導師。
Tony Wu 致力於研究可以在數學領域進行深度學習的機器。在谷歌工作期間,他研究出一款名為 Minerva 的聊天機器人,可以在高中數學考試中得到優於同齡人平均水平的成績。Wu 希望可以創造可以自主推導數學定理的機器數學家。
Guodong Zhang
(張國棟)
本科就讀於浙江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和博士均就讀於「人工智能教父」Geoffrey Hinton 任教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
研究領域是深度學習、貝葉斯深度學習,多智能體優化和高效機器學習。曾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谷歌大腦實習工作過。
2022 年加入 DeepMind。
其他系
特斯拉超級計算和機器學習部門的前技術項目經理。
殖民火星,讓人類變成星際公民;研究腦科學,讓人們成為跨越碳基 + 硅基的界線;現在,馬斯克又有了新的目標——認識宇宙真相。雖然 Twitter 還被對手扎克伯格打得無法還手,但不影響馬斯克繼續給自己肩上加量。
所以,你們覺得,這「11 羅漢」,能幫助馬斯克完成「認識宇宙」的終極目標嗎?
本文作者魚三隹、siqi,編輯:靖宇 本文來源:極客公園 (ID:geekpark),原文標題:《狙擊 OpenAI,馬斯克搞了個 AI 版「十二羅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