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Fed Communication Agency: Why is the global economy still growing rapidly despite central banks' desperate efforts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新冠疫情、政府 “一邊收水一邊放水” 以及加息的影響滯後,都緩衝了加息對經濟的衝擊。
為什麼自全球央行加息以來,經濟增長和通脹沒有進一步放緩?
對於這一問題,《華爾街日報》有 “新美聯儲通訊社” 之稱的記者 Nick Timiraos 和記者 Tom Fairless 週末發佈文章稱,主要原因在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央行通過加息抑制經濟活動需要更長時間。此外,勞動力市場緊張情況歷史罕見,推動了工資上漲和消費者支出。
首先,他們指出,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和隨後的復甦非比尋常,削弱了加息的效果。2020 年和 2021 年,美國等國家的政府向家庭提供了數萬億美元的財政援助,而這些家庭也因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支出模式,有了一定的儲蓄。與此同時,央行的低息政策使企業和消費者能夠鎖定較低的借貸成本。
不僅如此,近幾個月來,家庭和企業繼續大規模支出。雖然家庭動用了儲蓄,但收入的穩定增長又補充了儲蓄。由於疫情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和鉅額利潤,企業馬不停蹄的招聘。
“疫情時代的很多內在力量正在阻礙緊縮政策,” 里士滿聯儲主席 Tom Barkin 上週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其次,政府 “一邊收水一邊放水” 的行為,緩衝了加息對經濟的衝擊,導致經濟放緩的程度不及預期。
以歐洲為例,在能源危機的影響下,歐洲在冬季陷入淺度衰退,但最終避開了一些分析師預測的深度衰退。當時,歐洲各國政府承諾提供高達 8500 億美元的財政援助。
而在美國,刺激政策也為經濟提供了更多動力。美國總統拜登於 2021 年批准的基礎設施計劃將提供 1 萬億美元左右的支持,去年簽署的兩項立法又提供了數千億美元,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和半導體制造。
除此以外,加息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傳到至經濟的各個角落,冷卻經濟增長和通脹。英國央行於 2021 年 12 月首次將利率從接近零的水平上調,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分別於 2022 年 3 月和 2022 年 7 月才開始加息。
Timiraos 和 Fairless 援引一些分析稱,美聯儲前面三分之二的加息僅將利率恢復到不再踩油門的水平,而後三分之一才相當於踩剎車放緩經濟。亞特蘭大聯儲主席 Raphael Bostic 在上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緊縮政策限制經濟增長的時間只有八到九個月。
他們認為,歐洲央行等央行在抑制需求方面可能做得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加息。
美國的情況則更加複雜,一方面勞動力市場在 5 月份開始釋放放緩跡象,整體通脹顯著下降,而一方面,核心通脹粘性較高,令美聯儲感到頭疼。
本月中旬,Timiraos 援引分析師們的話説,美聯儲 6 月會議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同時預計未來會進一步加息,這表明 7 月加息的可能性更大。
芝加哥聯儲主席 Austan Goolsbee 認為,如果不在一年內加息 500 個基點,可能會有一塊 “巨石” 落在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