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達 70 億元!氫能 “獨角獸” 再次赴港上市

華爾街見聞
2023.06.19 17:3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氫能 “獨角獸” 企業國鴻氫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在港交所上市。若此次能夠順利在港交所實現 IPO,國鴻氫能將成為繼億華通之後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氫燃料電池企業。

日前,氫能 “獨角獸” 企業國鴻氫能科技(嘉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國鴻氫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在港交所上市。

這是繼去年 11 月遞表港交所未果後,國鴻氫能的再一次嘗試。若此次能夠順利在港交所實現 IPO,國鴻氫能將成為繼億華通之後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氫燃料電池企業。

估值達 70 億元

工商資料顯示,國鴻氫能成立於 2015 年 6 月,是一家專注於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氫燃料電池電堆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技術型氫燃料電池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公交車、重卡、軌道交通及船舶等運輸行業,以及分佈式發電、備用電源發電等場景。

作為較早進入氫燃料電池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國鴻氫能受到資本青睞。招股説明書透露,自成立以來,國鴻氫能經過多輪股權轉讓和增資,合計獲得外部投資約 30 億元。據瞭解,目前國鴻氫能估值已達 70 億元。

具體來看,早在 2016 年底,獨立第三方深圳融鼎澤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 “深圳融鼎澤”)先後以人民幣 6000 萬元、9000 萬元從彼時國鴻氫能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手中分別獲得其 10%、15% 股權。

2020 年 3 月,廣州鴻盛豐泰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通過投資人民幣 426 萬元獲得國鴻氫能約 0.71% 的股權。同年 10 月,國鴻氫能獲得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8 億元投資;2 個月後,又獲得包括共青城水大魚大科技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張家港綠脈氫能發展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等在內的共 8 名投資者合計約 5.25 億元的投資。

2021 年,國鴻氫能又新獲得包括青島城投氫動力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在內的共 8 名投資者合計 4.75 億元的投資,加上同年 11 月獲得的 4.21 億元投資,兩輪共計獲得近 9 億元融資。  

2022 年,國鴻氫能再次分別於 8 月、9 月獲得兩輪投資,合計融資金額超 10 億元,參與的投資者達 18 家。

三年虧損超 12 億元

國鴻氫能在招股説明書中指出,公司主要通過銷售氫燃料電池電堆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技術型氫燃料電池來獲利,客户主要包括中國的氫燃料電池系統製造商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製造商。

公開信息顯示,自 2017 年至 2022 年,按氫燃料電池電堆出貨量計,國鴻氫能連續六年均排名第一,累計出貨量已超過 550 兆瓦。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按氫燃料電池電堆出貨量計,公司佔有中國市場份額 24.4%,排名第一;按氫燃料電池系統出貨量計,佔有中國份額 21.8%,排名第二。

但國鴻氫能的業績並未像出貨量那樣 “好看”。根據招股説明書,2020 年—2022 年度,國鴻氫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2.27 億元、4.57 億元、7.48 億元;同期分別錄得虧損淨額 2.21 億元、7.03 億元、2.80 億元。三年合計錄得虧損淨額 12.04 億元。

國鴻氫能指出:“公司錄得虧損淨額,主要由於四項因素。一是截至 2020 年及 2021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公司錄得股份支付(來源於單一最大股東股權的股權交易)及股權激勵計劃;二是與 9SSL 燃料電池電堆許可相關的無形資產減值虧損及存貨減值虧損;三是貿易應收款項減值虧損;四是公司的業務規模於往績記錄期間持續擴大,因而導致相關開支增加。”

此外,國鴻氫能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持續為負。2020-2022 年,國鴻氫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從-8660 萬元、-5.61 億元、-2.61 億元,連續多年處於淨流出狀態。

“鑑於我們於往績記錄期間的毛利率下降、開支增加以及產生經常性虧損淨額,即使我們的銷量及收入可能因中國政府繼續實施有利政策及監管制度以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而增加,在我們能夠獲得足夠的採購訂單並將我們的銷量擴大到使我們能夠盈利的規模經濟水平之前,我們仍可能會繼續虧損。” 國鴻氫能表示。

行業發展初期風險多

當前氫能已成為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驅動因素的重要選擇。2019 年,氫能首次被寫入我國政府的工作報告。2022 年,中國發布首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為氫能產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及目標,同時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由於仍處在發展初期,當前氫燃料汽車規模仍然較小,在國內新能源汽車中的佔比約為 0.8%,與 99.2% 的鋰電汽車銷量相差甚遠。

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當前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規模相對較小,市場集中度高。

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國鴻氫能最大客户貢獻的收入分別約為 1.12 億元、2.45 億元及 2.56 億元,分別佔同年收入的 49.2%、53.6% 及 34.3%,而前五大客户貢獻的收入分別為 2.17 億元、4.02 億元及 6.35 億元,分別佔同年收入的 95.7%、88.1% 及 84.9%。大客户依賴程度較高。

國鴻氫能指出:“我們可能因諸多原因,包括對我們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足、政府有關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政策出現變化、市場競爭加劇、未能及時或根本無法收回我們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等,而無法從我們未來的業務運營中產生足夠的收入、利潤或正現金流量。

截至 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末,國鴻氫能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分別為 2.88 億元、6.47 億元及 11.63 億元,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天數分別為 495 天、430 天及 521 天,均呈上升趨勢。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着氫能產業規模的逐步擴大,氫能產業未來前景廣闊。

川財證券分析師孫燦指出:“完成本次港股發行後,國鴻氫能將成為繼億華通後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燃料電池技術公司。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迅速,產業鏈中的公司紛紛尋求上市融資,成功後將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帶來資本注入,推動產業化項目落地實施。”

本文作者李玲,來自中國能源報,原文標題:《氫能 “獨角獸” 再次赴港上市》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