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 - 在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特斯拉在中國的擴張遇到了速度障礙

上海,6 月 16 日(路透)。 - 特斯拉在上海提高汽車產量的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其全球最有價值的工廠,這取決於中國是否批准開發 70 公頃 (172 英畝),這些前農田目前已長滿了野花。
*
中國對批准新的電動車生產持謹慎態度–分析家們
*
特斯拉的目標是在新工廠每年生產 45 萬輛汽車
*
中國電動車生產比其他地方便宜 20% 之多–蔚來
上海,6 月 16 日(路透)。 - 特斯拉 (TSLA.O) 在上海提高汽車產量的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其全球最有價值的工廠,這取決於中國是否批准開發 70 公頃 (172 英畝),這些前農田目前已長滿了野花。
特斯拉曾經被中國政府爭取,以幫助刺激國內電動汽車 (EV) 產業的發展,但現在可能成為其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上成功的受害者,挑戰利用其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優勢來推動出口的計劃。
據競爭對手公司的高管和分析師稱,中國的國家規劃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NDRC),對批准所有汽車製造商的新電動汽車 (EV),一直很謹慎,因為擔心產能過剩和特斯拉發起的價格戰不斷深化 (link)。
諮詢公司 Automobility 在上海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Bill Russo 估計,中國每年的汽車產能過剩約 1000 萬輛, 相當於 2022 年北美所有產量的三分之二。
“你可以説,作為特斯拉,我有新產品,我需要有一個新的工廠來建造它們,” 他説。” 但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他們看到的是一個供過於求的市場。”
(link) 特斯拉曾在 2022 年 5 月的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中詳細介紹了在上海新廠區增加 45 萬輛汽車年產能的計劃,(1.9 英里),感謝當地政府在上海因 COVID-19 事件被封鎖期間的支持。根據零售價值,年產量將超過 180 億美元。
雖然特斯拉首席執行官 Elon Musk 或中國當局的官方講話中沒有披露,但據一位直接瞭解此事的人士説,在他上個月底旋風式訪問中國期間, (link),擴張的話題被提及。
該人士説,在與包括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內的中國高級官員會面後,馬斯克告訴一小羣特斯拉員工,他看到關於擴建的討論有 “積極進展”,但沒有詳細説明。
特斯拉和國家發改委沒有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韋德布什證券 (Wedbush Securities) 的分析師丹 - 艾夫斯 (Dan Ives) 説:” 特斯拉正在加倍努力,雖然在過去一年中遇到了一些障礙,但我們相信馬斯克的中國之行已經舒緩了局勢,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會有進展公告,”。
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在 2019 年破土動工後,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建設。
特斯拉為何需要中國
特斯拉對中國的依賴在美國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拜登政府獎勵汽車製造商在當地生產電池和車輛。
但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去年生產了近 71.1 萬輛 Model 3 和 Model Y 汽車,並將年最大產能提升至 100 萬輛以上,這對其相對於競爭對手的成本優勢至關重要,並推動了對東南亞和加拿大的出口 (link)。
特斯拉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在全球範圍內銷售 2000 萬輛汽車,而 2022 年為 131 萬輛,它一直在與印度 (link),討論潛在的製造投資,並受到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政府的青睞。
然而,競爭對手 Nio (9866.HK) 表示,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比其他地方生產的電動車有高達 20% 的成本優勢,理由是中國對供應鏈和原材料的控制力。
但隨着政府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加劇,以及特斯拉推動其在上海的擴張,有志進入市場的中國消費電子製造商小米 (1810.HK) 獲得生產許可的進展一直很緩慢。
業內人士稱,美國豪華電動車製造商 Lucid Group (LCID.O) 也渴望在中國生產汽車,但被告知可能性很低。
小米和 Lucid 沒有回應評論請求。
特斯拉等待批准的過程,與五年前首次簽署開設上海工廠的協議時受到的熱烈歡迎相比較。
當時,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正在利用特斯拉幫助刺激當地的電動車發展,因為它的實力將迫使較弱的參與者加快行動以生存。
“劇本肯定已經翻轉了,” Automobility 的 Russo 説。” 中國需要特斯拉為零售消費者打開市場,但特斯拉需要中國,因為在這裏的供應鏈利益和在這裏設定的競爭標準使特斯拉成為全球範圍內更具競爭力的公司。而如果他們不獲得這單位的產能,這就是錯過的機會。”
Tesla’s China sales have tripled in three yea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