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能否助力美股長牛? 關鍵得看 AI 帶來的利潤增量

高盛研究團隊在報告中寫道,生成式 AI 可能將提高企業利潤,這一點對於美股走勢來説至關重要。
智通財經 APP 獲悉,華爾街大行高盛近日發佈了一份題為《人工智能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美國股市?》的重磅報告,高盛研究團隊在報告中寫道,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 AI) 可能將提高企業利潤,這一點對於美股走勢來説至關重要。高盛的經濟學家團隊預計,人工智能的採納和普及可能在 10 年內每年將生產率提高 1.5 個百分點,高盛研究團隊的分析師們則預計,未來 20 年標普 500 指數每股收益的複合年增長率將為 5.4%,而目前他們的股息貼現模型假設的每股收益複合年增長率為 4.9%,這意味着標普 500 指數的公允價值將比現在高出大約 9%。

在投資者就可生成人工智能的優點展開辯論之際,一個關鍵問題是,它對股市可能意味着什麼。以英偉達 (NVDA.US) 為例:上個月,這家芯片巨頭表示,由於人工智能對其先進芯片的需求,預計當前季度銷售額將達到 110 億美元,比市場普遍預期的 70 億美元高出 53%。英偉達現在是美國標普 500 指數中的第五大市值公司。高盛研究團隊表示,英偉達前景的大幅飛躍對投資者來説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發展,他們正在評估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對其他公司的營收增速,以及至關重要的盈利能力產生多大影響。
今年以來,全球市場圍繞人工智能的投資狂潮愈演愈烈,其中,美股市場圍繞人工智能 (AI) 的狂熱情緒已經將美股推入 “技術性牛市”——美股基準指數標普 500 指數自 2022 年 10 月份低點累計反彈超 20%,這一數值為普遍意義上的牛市門檻。此外,隨着英偉達和微軟 (MSFT.US) 等 “AI 領頭羊” 股價飆升,推動美股科技股基準指數——納斯達克 100 指數早已步入技術牛市,今年漲幅超 37%。AI 芯片領導者英偉達今年以來股價漲幅更是高達 200%。

高盛表示,全球芯片公司可謂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直接受益者,因為 AI 系統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來驅動大型語言模型算法。此外,高盛科技行業分析師們預計,假設採用率為 30%,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軟件的總潛在市場約為 1500 億美元。這一潛在營收池僅佔目前標普 500 指數總銷售額的大約 1%,並且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然而,高盛的分析師們寫道:“整體經濟產出的增量可能會轉化為標普 500 指數成分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大幅增加,甚至超過那些最直接參與人工智能開發的公司。”
鑑於很難預測公司從人工智能中獲利的時機和能力,高盛的分析師們表示,投資者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完全消化人工智能帶來的樂觀情緒。根據一系列生產率情景,標普 500 指數公允價值的上漲幅度可能小至 +5%,大至 +14%。此外,AI 帶來的利潤率提振也可能放大對美國股市的提振。
與此同時,高盛表示,提高税率等政策反應可能會削弱人工智能帶來的營收增速。高盛的經濟學家們預計,由於採用人工智能,一些工作崗位將會消失。與此同時,美國企業利潤佔 GDP 的比例相對於歷史水平處於較高水平,而工資佔 GDP 的比例仍接近歷史低點。儘管高盛經濟學家們也預測——歷史也表明,許多被人工智能自動化取代的工人最終會重新就業,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時間。高盛研究團隊寫道:“政策制定者可能對工人臨時失業的經濟和社會影響足夠關注,因而採取行動支持這些工人。”
更高的利率也可能抵消標普 500 指數公允價值的潛在增長趨勢。高盛研究團隊寫道:“生產率增長導致價格下降,可能會抑制通貨膨脹,並對基準利率構成下行的壓力。” 然而,大規模的政府支出計劃,如全民基本收入,也可能給利率帶來上行壓力。高盛的經濟學家們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會增加投資需求,進而提高對中性利率 (既不刺激也不限制經濟的利率) 的預期,而這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制定者的關鍵參考因素。在高盛分析師們的股息貼現模型中,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基準利率上升 30 個基點將完全抵消採用人工智能在中心場景中的應用帶來的利潤增量。

與此同時,股價往往與商業週期的動態密切相關聯——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長期看漲,與因經濟衰退風險而出現的短期股票熊市形成鮮明對比。高盛的分析師們寫道:“經濟增長惡化可能會抵消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潛在長期提振,尤其是考慮到人工智能實施計劃的極端不確定性。高盛表示,若經濟陷入衰退,則有可能意味着 AI 帶來的利潤無法抵消衰退造成的利潤損失,採納人工智能意味着分析師們需要將長期每股收益增速預期提高大約 1.5 個百分點,然而這無法抵消經濟衰退期間短期每股收益增速預期通常下調 15 個百分點帶來的負面預期擾動。
此外,生產率的提高並不總能提振標普 500 指數。高盛的分析師表示,五年期的生產率增長數據只能解釋標普 500 指數五年回報率變化的 1%。高盛的經濟學家們注意到,美國股市似乎反映了 20 世紀生產力繁榮實現後電力時代帶來的影響。相比之下,在上世紀末,隨着個人電腦在企業的廣泛採用以及互聯網的早期使用,標普 500 指數反映了 “創新” 這一因素帶來的影響,因為生產率的繁榮已經實現,1994 年至 1999 年間,該指數每年上漲 26%,而生產率增速已接近峯值。
雖然人工智能驅動的人類進步大有希望,但高盛的分析師們指出,互聯網泡沫顯示出投資者過高預期帶來的風險歷歷在目。在上世紀 90 年代末,快速增長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雖然銷售額有所增長,但由於未能達到投資者樂觀的預期,它們的估值出現了暴跌。高盛的分析師們寫道:“具有高增長潛力的股票會獲得較高的估值,但只要有最輕微的跡象表明增長率可能不可持續,投資者就會大批逃離,進而造成多重暴跌。”
高盛表示,目前市場情況似乎並非如此,至少從整體指數層面來看並非如此。高盛表示,標普 500 指數的股票風險溢價和長期每股收益增速預期大致與標普歷史平均水平一致,表明投資者對人工智能應用的樂觀情緒並未達到極端水平。然而,高盛警告稱,一些個股,比如一些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受益者,與互聯網繁榮時期的估值與互聯網公司的估值開始有了相似之處。
高盛對於當前美股市場的判斷與 Vanda Research 的判斷有相似之處。Vanda Research 的報告顯示,預計未來幾周,英偉達等人工智能類科技股也將面臨散户投資者的持續買入壓力,由於散户投資者的買入活動尚未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人工智能類的科技股仍有上漲空間。Vanda Research 表示:“美股沒有看到令人擔憂的散户投資流入額,一個月期間流入人工智能類科技公司的資金剛剛超過過去一年通常與 ‘低’ 散户資金流入量相關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