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放風對華芯片限制有鬆動,台積電三星可能得到 “豁免”

華爾街見聞
2023.06.14 05:3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據美媒報道,拜登政府打算延長一項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允許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半導體制造商保持在中國大陸業務,此舉將削弱美國在芯片上對中國出口管制政策的效果。

“拜登政府打算延長豁免,允許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半導體制造商保持在中國大陸業務。”《華爾街日報》13 日報道稱,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和安全事務的副部長艾倫·埃斯特維茲上週在一個行業會議上表示,拜登政府打算延長一項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這項政策旨在限制美國以及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公司向中國出售先進製程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削弱美國在芯片上對中國出口管制政策的效果。

去年 10 月,美國政府升級了對中國芯片業的打壓政策,禁止將使用美國設備製造的某些芯片銷售給中國,這使得以中國大陸為重要芯片市場的韓國等受到衝擊。

《華爾街日報》13 日報道的這個消息,大大提振了三星電子、SK 海力士以及台積電這三家芯片企業當天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13 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雖然美方尚未公佈具體細節,但 “延期豁免” 是意料之中的事,因為美國遏制中國芯片發展的種種措施不但效果有限,而且遭到反噬。

韓國芯片企業 “鬆了口氣”

在美國政府去年出台芯片禁令後,韓國、中國台灣地區等都無法再向中國大陸出售美國規定的先進製程芯片以及芯片製造設備。韓國三星和 SK 海力士是全球存儲芯片生產的領頭羊,台積電是非存儲芯片的頭號廠商,它們都在中國大陸建有工廠。美國的禁令意味着這些企業在中國生產基地的技術升級受阻,其國際競爭力也被大大削弱。在三星和 SK 海力士強烈反對下,美國對韓國企業實行了為期一年的出口管制方面的豁免,一直到今年 10 月。台積電也被列入豁免名單。

根據《華爾街日報》13 日發佈的報道,多名參加上述行業會議的人士透露,艾倫·埃斯特維茲稱,這些豁免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繼續。報道稱,這將允許上述國家和地區維持在中國大陸現有的芯片業務,而不會遭到美方的報復。至 13 日本報截稿,美國商務部尚未對此説法予以置評。

“三星電子、SK 海力士鬆了口氣”“韓美正尋求一種長期解解決方案”……美國將允許韓國半導體制造商保持在華業務的消息引發韓媒廣泛關注。韓聯社 13 日報道稱,韓國半導體業界人士對此表示歡迎。一名韓國半導體業界人士表示,雖然美國尚未宣佈具體細節方案,但感覺總體上正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值得肯定。另一名韓國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在中國投入啓動的存儲器生產線若想持續運轉,就需要技術升級,而美國若出台允許這種技術升級實現的措施,將大大消除未來的不確定性。

韓國《朝鮮日報》稱,過去幾個月,韓美當局圍繞 “延長出口管制豁免期限” 開展緊密協商,接下來,美國商務部將研究出台適用於韓國半導體企業對華技術裝備出口的長遠政策,以此取代現有 “以年為單位延長豁免期限” 的措施。一名韓國產業部(工業部)人士進一步透露,為了消除韓國企業對華投資的不確定性,韓美當局正持續溝通與商討出台一種長遠解決方案。若這種長期方案正式出台,預計將實行不同於現有出口管制政策的新措施。

“美國有可能延長豁免” 的消息一經發布,在韓國首爾以及中國台北股市上,三星電子、SK 海力士以及台積電三家企業均報以大漲。截至 13 日收盤,三星電子上漲 1.41%,SK 海力士升幅達到 4.09%。在芯片板塊的推動下,韓國股市 13 日以紅盤報收。中國台北市場上,截至當日收盤,台積電上漲 3.31%,股價直逼 600 元新台幣。

美國變相弱化強硬立場

《華爾街日報》稱,外國政府和企業正密切關注這些豁免期的狀況,以瞭解美國的出口限制在今年秋季之後會對中國的投資產生怎樣的影響。

此前報道顯示,美國國內和外國芯片製造商對美國政府限制其與中國開展業務的做法非常不滿並予以抵制。亞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政府也進行了回擊。最強烈的批評來自韓國。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遙遙領先於韓國其他貿易伙伴。分析認為,在政治層面,韓國政府可能想與美國同步,但在經濟利益方面,並沒有放棄中國市場的意願。

台灣 “中央社” 引述分析人士的觀點評論稱,美國有意延長豁免期,拉攏盟友意味濃厚。美國需要聯合盟友對抗中國,因此需照顧到盟友的商業利益;若美國延長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韓國芯片製造商可因此受惠。美國也希望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在其他政策上配合美國。

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 13 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延長豁免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盟友的壓力。他説,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一季度都出現史上罕見的業績暴跌,如果再遵從美國打壓中國的政策,未來業績將雪上加霜。而美國在限制盟友的同時,卻堂而皇之為自己 “放水”,英特爾和高通等都繼續向中國出口芯片。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勢必會遭到更強烈的反對和抵制。

項立剛對記者表示,美國拉攏盟友試圖組建封鎖中國半導體的聯盟,目前來看效果並不明顯,美國及其盟友反而因此蒙受巨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騎虎難下,又不能撤銷所謂 “制裁措施”,只能以延長豁免的方式,變相弱化其強硬立場。

與此同時,中國芯片產業正開足馬力加快發展。英偉達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勳 5 月稱,美國一連串禁令讓中國的芯片公司開始生產自己的 AI 芯片,與英偉達現在傲視全球的遊戲、繪圖和人工智能處理器等產品進行競爭。受美國管制措施影響,英偉達 “手腳被綁住”,難以在該公司最大的市場之一銷售若干先進 AI 芯片。

黃仁勳強調,中國 “若沒辦法買到想要的東西,就會自己做,所以美國勢必要謹慎面對”。

不過,台媒提醒稱,美國有意延長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不代表美國放鬆對中國的半導體限制。

要對中國搞科技 “脱鈎” 比預想的更困難

據美媒報道,有美國芯片行業的企業高管稱,美國商務部計劃延長豁免期,而非逐漸減少甚至是終止豁免以強化對中國芯片出口管制的做法,意味着美國政府認識到,在一個高度一體化的全球產業中,要對中國搞科技 “脱鈎” 比預想的更困難。

報道提到,美國政府多名高官最近接連表示,美方並不尋求與中國 “脱鈎”。美國總統拜登 4 月談到《芯片與科學法》時表示,該法 “不是用來傷害中國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稱,本屆美國政府內部已形成共識,與中國 “脱鈎” 不是目標,也無法實現。美國財長耶倫多次表示,與中國經濟完全分離對兩國都是災難性的。

一些國際媒體稱,中國經濟長期穩中向好,在全球不斷增加的不確定性中,中國經濟表現出來的韌性更加明顯,高科技產業高速發展凸顯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效不斷顯現,中國成為全球持續看好的投資熱土。這些都讓更多的國家和企業看到,與中國在經貿領域進行合作才能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與暢通。

中國商務部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 4 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 4994.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2%。流向高技術產業的外資同比更是大幅增長了 12.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 37.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 6%。業界認為,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增速明顯高於整體吸收外資增速,意味着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市場發展空間大以及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

本文作者:鄭可等,來源:環球時報,原文標題:《美媒放風對華芯片限制有鬆動,台積電三星可能得到 “豁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