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D's Wang Chuanfu: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has entered the elimination round, and the industry's window of opportunity is only 3-5 years.

華爾街見聞
2023.06.08 16:5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王傳福指出,在競爭加劇時期,企業要想制勝必須具備三種能力:核心技術、精準的戰略方向,以及快速決策機制。他認為,比亞迪正處於公司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有信心在未來三至五年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他直言,電池能量密度不再是客户的第一需求,比拼安全和性價比才是正確方向。

6 月 8 日週四,比亞迪召開了 2022 年年度股東大會。公司董事長王傳福談到當下新能源車行業白熱化競爭格局時表示,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而且行業機遇窗口期只有三至五年。

他提到,與前幾年新能源汽車供不應求相比,今年市場很顯然進入了供大於求的時代,這個時期行業就會出現優勝劣汰,或者説淘汰賽,不競爭不會有繁榮,競爭才能優勝劣汰。

他認為,未來三至五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發生大變革,目前變革速度正在加快,到後期將進一步加速,而且往往超預期。在競爭加劇時期,企業要想制勝必須具備三種能力:

首先要有核心技術,新能源汽車變革本質上是一場技術革命,內燃機、發動機被電磁、電機、電控制技術所替代,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在淘汰賽中存活,如果只是簡單組裝、拼裝,活下來的概率很小。

其次要有精準的戰略方向,行業機遇窗口期只有 3-5 年,車型、技術路線選擇很重要,不能走錯路浪費時間,否則除了損失金錢,也會被競爭對手甩在身後。只有戰略上的引領,每一個路線方向都比較準確,才能在與競爭對手們的比拼中存活下來。

第三是要有快速決策機制,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精準找到方向。車企往往體量大,決策機制漫長,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即戰場,革命到後期,可預知性非常低,這時候有些車企會崩盤,經歷漫長決策後有可能面臨大問題。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引述王傳福的原話稱:“快速決策機制是比亞迪的重要優勢之一,目前比亞迪核心決策層均為創始團隊。我們親力親為,再苦再累也要完成革命,親自指揮參與重大決策的判斷,等革命期結束後再充分授權。”

王傳福直言, “無論從資金還是人才儲備角度,比亞迪都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並迎來戰略機遇期,比亞迪將利用現有產業鏈、成本、技術和產品等優勢,進一步優化品牌形象,帶領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全球,“有信心在未來三至五年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2022 年比亞迪累計銷量達到 1868543 輛,同比增長 152.5%,再次問鼎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並連續十年穩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公司目標是今年底前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今年銷量目標 300 萬輛起步,爭取翻倍增長到 360 萬輛。

今年 5 月份比亞迪銷量 240220 台,創月度歷史新高,同比增長 109.4%;1 至 5 月累計銷量突破百萬輛關口,達 1002591 輛,同比增 97.63%,等於今年前五個月銷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 50%。

今年 1 至 4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中,比亞迪以 34.3% 的份額排在首位,緊隨其後是市場份額為 13.7% 的特斯拉。去年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市佔率 27%,同比增近 10 個百分點。

王傳福還提到,比亞迪從去年開始大力擴展各個地區產能,目前已基本解決供需平衡問題。目前公司產能,還有各個零部件產出,可以滿足未來市場需求。同時,公司已做好充分的準備,滿足未來海外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媒體還注意到,比亞迪在股東大會前一日曾公開表示,將於 2023 年推出一個極具專業性、個性化的全新品牌,這也是去年 11 月,王傳福在比亞迪第 3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發佈會上的承諾。預計這一內部代號 “F 品牌” 的全新品牌將於 6 月 9 日公佈命名,業內普遍認為是 “方程豹”。

該品牌將主打多品種、獨特性的新能源車型,涵蓋跑車、越野、轎跑等款式,定位介於比亞迪仰望與騰勢之間,其首款產品或定位 “硬派越野”,搭載比亞迪全新混合動力系統,綜合續航或達 1200 公里,整體性能對標奔馳 G 級,劍指長城的坦克品牌,並在年內亮相,預計售價在 40-60 萬元之間。

網傳 “路透” 的外觀與內飾圖,內部檔把區域或有大量的機械按鍵,戰鬥機式設計的電子檔杆融合了機械感和科技感

此外,據經濟觀察報的現場總結,在年度股東會上王傳福還提到,當前市場對於電池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能量密度不再是客户的第一需求,隨着充電站的普及以及對里程焦慮的減少,對於一般經濟型的轎車來説,最重要的指標可能會是電池安全和性價比:

“400 至 500 公里續航里程是市場需求轉換的一個節點,消費者眼下越發理性化,對電動車能量密度與續航里程的要求日趨客觀。未來誰能提供更安全的電池,誰能提供更高的性價比,誰的電池方向就可能是正確的。”

王傳福還對 “新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做了進一步説明。他認為,無人駕駛並不是智能化的核心定義,由於目前對無人駕駛的事故責任劃定問題尚不明晰,一起安全事故就有可能毀掉整個車型的市場空間,因此,高級輔助駕駛才是能形成商業閉環的主流路徑。

比亞迪未來將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兩個方向高度協同發展,形成更大的業務空間。對於旗下新控股的易安財險發展,比亞迪將利用自身龐大的用户羣體,與技術和銷售方面的積累,在費用節儉、科學理賠方面賦能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

在前述 “汽車行業進入淘汰賽” 的觀點方面,此前據上證報,廣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曾慶洪也曾在 2023 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發表過相似感言,即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處於最關鍵的歷史節點,汽車產業告別高增長黃金時代,淘汰賽加速進行”。

他提出的五個行業大趨勢為:

全面告別高增長黃金時代,市場將呈現長期激烈競爭態勢;

車市淘汰賽加速進行,部分國際品牌和自主品牌將艱難求生存;

自主品牌全面掌握主流價格區間電動汽車和 “大三電” 的話語權;

智能駕駛和人工智能快速迭代,rebotaxi 未來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

OEM 向數據公司和軟件公司轉型,基於客户體驗的研發和服務將成為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