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 “常壓油箱” 疑雲

華爾街見聞
2023.05.26 13:5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比亞迪迴避了一個重要問題,即被舉報的兩款車是否採用了 “常壓油箱”,混動會讓車輛比燃油車更易蒸發污染物,不少車企因此採用 “高壓油箱”。

“沒有文件規定混合動力必須要用高壓油箱,但對 ‘蒸發物排放’ 一直都有要求,高壓油箱是常見的解決方案。” 這是多位資深汽車從業者向作者表達的觀點。

5 月 25 日,長城汽車向比亞迪 “宣戰” 的一則聲明,將兩家頭部民營車企都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根據聲明,今年 4 月 11 日,長城汽車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信部遞交了舉報材料,舉報比亞迪秦 Plus DM-i 和宋 Plus DM-i 兩款車採用了 “常壓油箱”,其 “整車蒸發污染物” 排放涉嫌不達標。

隨後,比亞迪予以回應稱,公司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並稱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兩大民營車企交鋒的核心是 “油箱”、“蒸發物排放”,這是兩個普通消費者很少接觸的概念。即便是一些業內人士在談到這兩個概念時,也有些犯難,無法準確地評估長城汽車此次 “舉報” 的真正價值。

那麼,對於比亞迪來説,他們的混動車輛真的必須採用高壓油箱嗎?

蒸發污染物是否超標

在回應中,比亞迪提到,長城汽車進行測試的車輛未按要求完成 3000 公里的磨合,車輛送檢時,里程僅為 450-670 公里,“檢測報告無效”。

比亞迪的回應沒有問題,根據《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第六階段),用於蒸發污染物測試的車輛,應該達到穩定的蒸發排放水平,至少累計運行 3000 公里。

長城汽車的這個瑕疵,讓他們在比亞迪的回應中略顯尷尬。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向作者表示,比亞迪也迴避了一個重要問題,即被舉報的兩款車是否採用了 “常壓油箱”。不過,作為一家老牌車企,長城汽車不會在被舉報車輛是否採用 “常壓油箱” 的問題上出錯。

在燃油車時代,常壓油箱並不少見。但是,混合動力特殊的運行模式,會讓車輛比燃油車更易蒸發污染物,不少車企採用的就是 “高壓油箱”。

作者綜合了多篇學術論文得知,對於混合動力車輛來説,車主在日常使用時,如果用電進行驅動,發動機則處於休眠狀態,燃油箱揮發的汽油氣體氧化物就會在碳罐內積聚,為了降低碳罐的脱附頻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需要將燃油蒸汽密封在燃油系統中。

隨着温度升高和燃油晃動,燃油蒸汽的增加會使得油箱內部壓力增大,很多時候,就需要耐高壓的油箱。

2015 年時,一位從事汽車燃油系統開發的東風汽車工程師曾經撰寫過一篇論文,詳細分析瞭如果混動車輛採用非密閉油箱會產生的問題。

根據論文介紹,混動車輛如果採用非密閉油箱,油箱內產生的燃油蒸汽進入碳罐後長時間得不到脱附,就會有油氣溢出,車輛周圍會產生汽油味。如果燃油蒸汽長時間溢出,即便發動機沒有工作,油箱裏的汽油也會減少。

此外,在純電模式下,由於沒有發動機的聲音,車主可能會察覺到油箱內汽油晃動的聲音。

論文寫道,除了需要具備燃油車的基本要求外,混動的油箱還需要滿足四大要求,其中第一大要求就是要滿足國家的蒸發排放標準。

國 6 的要求更嚴格

“如果常壓油箱可以解決蒸發物排放的難題,那對於很多整車廠來説,會是一個福音。” 一位汽車行業從業者向作者分析。

一直以來,高壓油箱的成本要比常壓油箱高不少。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通常高壓油箱需要增加 500 元左右的物料成本,部分合資車企可能達到 1000 元左右。與此同時,在一段時間裏,只有歐美少數油箱廠可以製作高壓油箱,國內的一般供應商只能生產低壓油箱。

東風汽車的工程師在撰寫上述論文時,研究了三種典型的混動汽車油箱系統,分別為豐田 - 普鋭斯 PHEV 油箱系統、通用 - 沃藍達油箱系統和比亞迪 F3DM 油箱系統,前兩者均採用高壓密閉金屬油箱,比亞迪 F3DM 則採用非密閉金屬油箱。

“非密閉油箱系統成本低且開發難度小,同樣可以滿足中國現階段的排放法規要求,目前被國內大多數整車廠所採用。” 上述論文寫道。

不過,該論文的收稿日期為 2015 年 8 月,當時執行的是國 5 標準。論文也寫道,隨着排放法規越來越嚴格,密閉高壓油箱系統將會是 PHEV 燃油系統的最終解決方案。

事實上,在蒸發物排放標準上,國 6 標準確實比國 5 嚴格了很多。

公開資料顯示,汽車污染物主要由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構成。其中,碳氫化合物的兩大主要來源就是尾氣排放和蒸發排放。目前,經過歷次加嚴的法規要求尾氣排放已經顯著減少,蒸發排放則在進一步管理。

數據顯示,國 6 的蒸發排放限值是 0.7 g/test,相比國 5 加嚴了 65%。

來自上述論文,標題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用密閉和非密閉燃油箱的分析及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長城與比亞迪此次陷入口水戰後,兩大車企的股票相繼下跌。繼前日雙雙下跌後,5 月 26 日,他們的股票當日跌幅均超過了 4%。

意外的是,一家名為亞普股份(603013.SH)的公司被帶火。舉報信發佈的當天,亞普股份的股票便迎來漲停。5 月 26 日,其漲幅一度接近 5%。亞普股份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油箱供應商。

根據其 2022 年財報,他們的混動高壓燃油系統已經得到了商業化應用和推廣,並先後獲得了多個客户的項目定點,這其中就包括比亞迪。

從相愛到相殺

長城、比亞迪與吉利,曾被稱為中國民營車企的三駕馬車。一位長城汽車前高管曾向作者表示,魏建軍與王傳福有着不錯的私交,兩人都是 “技術派”,半輩子的功夫都放在了汽車技術的研發上。

此前,比亞迪與長城汽車的 “互贈商標” 事件,在行業內一度被傳為佳話。

2021 年 11 月,比亞迪免費將 “魏” 的商標轉讓給長城汽車。“魏” 則是長城汽車旗下主打高端的 SUV 品牌,暢銷車坦克 300 此前就屬於魏品牌。與此同時,長城汽車則將 “登陸艦” 這個商標轉讓給了比亞迪,“登陸艦” 成為了比亞迪一款 MPV 的名字。

彼時,長城汽車曾公開表示,“雙方攜手共進,為實現中國品牌共同進步做出努力”。

如今,雙方境況已今非昔比。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攻城拔寨,坐穩了中國民營車企的第一把交椅。長城汽車則深陷銷量增長疲軟的泥潭,股價也一路走低,目前的市值不足峯值時的 1/3。

比亞迪公關總經理在微博中也不無嘲諷地寫道:“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此次的公開舉報令長城遭受了不少的非議,有不少網友認為,自主品牌應該抱團取暖,不應禍起蕭牆。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打鐵首先要自身硬,這起事關關鍵技術的舉報,不宜只淪為口水戰。長城汽車似乎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們在聲明中表示,會密切關注案件的立案和處理進展。

一位業內人士向作者表示,如果長城汽車舉報屬實,蒸發污染物超標,對於比亞迪將會是一個致命打擊。在比亞迪的車系中,秦和宋是銷量擔當。已經銷售出去的車輛可能會被召回,而比亞迪也可能會面臨鉅額罰款。

根據比亞迪公佈的數據,今年前 4 個月,秦累計銷售 127777 輛,宋 PLUS 累計銷售 133948 輛,在比亞迪各車型的銷量中,分別排名第三位和第一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長城汽車發佈聲明的當天下午,比亞迪宋 Pro DM-i 冠軍版正式上市。雖然長城舉報的是宋 PLUS DM-i 車型,但是這場備受關注的風波,讓這款主打價格優勢的新車少了不少熱度。

本文作者:陳弗也,本文來源:稜鏡,原文標題:《比亞迪的 “常壓油箱” 疑雲 | 稜鏡》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