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大限將至,美股為啥依然淡定?

華爾街見聞
2023.05.23 07:3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市場不相信國會愚蠢到讓自己違約,而歷史上,通常需要股市出現大幅下跌,才能迫使決策者達成協議。

6 月 1 日美債大限越來越近,或給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災難性後果,但美股卻顯得依然淡定。

目前,標準普爾 500 指數徘徊在 4200 點附近,處於九個月來的最高點附近,而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 CBOE 波動率指數(VIX)則接近 2021 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股市場之所以表現淡定,部分原因是大多數人不相信國會愚蠢到讓自己違約,最終將會達成協議。

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美股崩盤可能在所難免,只有美股出現大幅下跌,才能迫使決策者達成協議。

市場不相信國會愚蠢到讓自己違約

目前,投資者普遍認為即使最後期限臨近,雙方也可能達成協議。BofA Global Research 上週對全球基金經理的一項調查顯示,71% 的人認為在 X—date 之前會達成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

CFRA 首席投資策略師 Sam Stovall 指出:

市場之所以堅挺,是因為華爾街的大多數人不相信國會有那麼愚蠢。他們最終會達成協議,這就是市場保持彈性的原因。

只有最看跌的人、最憤世嫉俗的人認為,華盛頓的極端分子希望我們違約。在達成決議後,美股可能會反彈。

最近的債務上限談判取得了一些積極的進展。拜登表示,他與麥卡錫的會談富有成果,二人均認為不能出現違約。唯一的解決方案是達成跨黨派協議,雙方談判人員將繼續進行討論。

花旗分析師 Nathan Sheets 則從博弈論給出解釋,投資者在賭領導人們終將達成協議。投資者現在其實也可以拋售風險資產,迫使談判代表達成協議,但他們會立即後悔賣出,但是如果讓僵局堅持下去,最終將損害經濟和市場。

投資者不應試圖通過這種博弈迫使政界人士拿出解決方案——這充其量是一個有風險且不確定的提議。相反,無論市場是否立即做出反應,債務上限都會加劇經濟和金融的不確定性以及其他壓力。投資者最好根據自己的投資視野和風險偏好,對這一現實做出反應。

美股崩盤在所難免?

美國最終不會違約,並不意味着美股能安然無恙穿越危機,崩盤可能在所難免。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美國股票策略主管 Lori Calvasina 表示,自 2011 年以來,通常需要股市出現大幅下跌,才能迫使決策者達成協議。

在她所謂的 “更戲劇性的年份”,美股回撤在 5-6% 到 10-19% 之間。儘管如此,圍繞債務上限的擔憂讓投資者有理由從成長股轉向價值股,幫助支撐標普 500 指數。

進一步來看,如今的市場和經濟背景可能會使股市比 2011 年債務違約危機時更加脆弱,摩根大通表示,就像 2011 年一樣,即使是近在咫尺的通話也足以讓市場陷入混亂:

美股在 2011 年危機中暴跌了近 20%,更高的通脹率、更高的估值和更收緊的貨幣政策可能意味着目前的市場環境對風險資產來説可能更糟糕。目前標普 500 指數遠期收益預期約為 18.4 倍,而其歷史平均值為 15.6 倍,2011 年夏天該指標略高於 12 倍。

此前,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上週指出,如果立法者未能在 X—date 之前達成協議,預計標普 500 指數將下跌超過 10%,從歷史上看,在 X—date 臨近之前,股票波動不會顯示出壓力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