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皆可撩?AI 對遊戲的革命遠不止降本這麼簡

AI 的魔力正在重塑遊戲世界,市場只關注降本,但真正的變革卻在遊戲內容的深處悄然發生。AI 的介入不僅在需求端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也讓我們重新定義遊戲體驗的可能性。
AI 正愈演愈烈。遊戲作為下游應用之一,因為落地速度快,成為了市場矚目的焦點。
不僅是騰訊、網易、米哈遊這樣的一線大廠自研 AI 技術,非頭部公司也在通過合作、接入大模型積極加入 AI 的行列。
國內首個實裝遊戲 GPT 的網易大作《逆水寒》手遊將在下個月開服,接入微軟 GPT 的大 IP 仙劍奇俠傳新作也會在下個月實測。《西部世界》式的遊戲場景彷彿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AIGC 到底能對遊戲行業帶來多少顛覆性的改變?玩家憧憬中的場景落地進展如何?最重要的是,到底能實現多少變現?
降本可能有限,創新玩法帶來的增量更重要
我們都知道,AIGC 帶給遊戲行業最大的兩個變化,一個是降本增效,另一個就是通過更加創新的玩法吸引更多玩家、增加他們的付費意願,抬高流水,增加營收。
市場的認知目前主要還是在降本這塊,因為大模型的頻出已經開始對降低美術建模成本起作用了。
無論是 Midjourney、NeRF、Shap-E 還是國內騰訊的 3D 虛擬場景生成工具,都能有效縮短模型製作時間,節省人力。中手遊則是直接接入了微軟的 GPT,目標在年底把外包成本降低 50%-60%,人員成本支出降低 10%-20%。
見智研究認為利用 AI 工具確實能將遊戲的研發效率大大提高,但可能比預期的要有限。因為研發成本其實在整個流水中佔比並不高,大概在 12% 左右,其中美術成本佔 50%,即使按照縮減 50% 的美術收入來算,50%*50%*12%=3%,實際能夠壓縮的空間可能只有 3%,所以對整體盈利能力改變可能沒有想象中大。
見智研究認為比起降本,更重要的是 AI 能對現有的遊戲體驗帶來多大的創新和顛覆,這也決定了 AI 是否真的能吸引到更多增量玩家,有效提高 ARPU(每用户貢獻收入),真正實現營收端的大跨步,而並非紙上空談。
多模態生成 NPC,“萬物生靈皆可交互” 成為現實
已經有遊戲開始運用多模態做玩法上的創新了。
《逆水寒》利用的就是網易伏羲 AI多模態生成 NPC,號稱 “萬物生靈皆可交互”。輸入文字可以自動生成符合描述的 NPC。玩家還可以用文字、行為交互改變 NPC 的行為決策,影響事件走向。對話、任務、副本都能無限生成。
下圖為《逆水寒》手遊裝扮站,玩家不但可以按照喜好捏臉,還能自己設計時裝,甚至精細到美甲設計。人物模型精美風格多樣,增加了遊戲趣味性同時也降低了創作門檻,人人都可以用 AI 成為 “設計師”。
見智研究認為 AI 的運用是對開放世界遊戲和文字類、女性向遊戲的巨大創新。因為過去傳統遊戲的情節和體驗通常是固定的,需要設計大量選項和對應結果,而通過 AI 生成情節、選項和結果或能實現真正的 “千人千面”。
特別是女性向遊戲的核心玩法就是高頻對話和劇情推動,AI 賦能的 NPC 相當於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喜好,生成的專屬 “戀人”。
這不僅能大大提升遊戲可玩性,提高玩家的互動性和參與度,也能提供更多變現方法。
比如,玩家可以購買物品增強遊戲中的角色或者外觀,作為付費增值服務。付費解鎖和 NPC 更多有趣的互動。同時製作商也可以與品牌合作引入廣告,在遊戲中展示特定品牌的產品或進行品牌宣傳。
上圖為女性向爆款手遊《戀與製作人》68 元付費 3D 語音包,可以想象的是,未來加上 AI 的賦能,可能隨時隨都能和虛擬男友聊天了。在米哈遊的女性向手遊《未定事件簿》中,逆熵 AI 已經可以幫助角色配音,並且能根據文本語境完成對聲音、語氣的改變。
除了文字、圖片和語音,多模態生成的 NPC 還能產出像 3D 模型視頻這樣更為廣泛的內容。並且基於更強的多模態,NPC 的感知能力和理解人類感情和語言的能力更強,讓交互變得更加真實。
(視頻來源於 B 站)
這段視頻展示了《逆水寒》手遊中角色跳告別之舞的一幕,由國家舞蹈隊首席唐詩逸動作捕捉製成,可以看到身體動作和服飾細節已經很逼真,表情神態也靈動有韻。
全民參與創作模式,遊戲也要 “抖音化” 了
AI 的注入也為平台型遊戲帶來了更多機會。
所謂平台型遊戲,就是玩家在玩遊戲的同時,還可以在遊戲中進行二次開發和創作。
去年網易推出的 UGC 編輯器手遊《蛋仔派對》,將 UGC(用户原創內容)加入到正式地圖,引發大量二創內容產生,僅僅幾個月時間,該遊戲 DAU(日活)破 3000 萬,MAU(月活)接近 8000 萬。
(圖源自:東方證券)
最近網易又上線了大量有關 AIGC 的職位,其中 AIGC 關卡生成研究員的職責之一就是推動《蛋仔派對》生成關卡,薪資水平在 60-85k,超越了大多數崗位,遊戲公司對 AI 人才的需求也是在日益增長。
此外,崑崙萬維的編輯器遊戲《代號 D》正在研發中;中手遊《仙劍世界》中也將加入用户 UGC 編輯器,用户共創或將享受收益分成。
為什麼玩家在遊戲中的二次創作這麼重要?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次創作能帶來遊戲內容的放量,同時內容的爆發再吸引用户量級不斷提升。
類似於抖音的用户裂變效應,每個新增玩家都能為平台帶來更多的價值增量,他可能是玩家,也可能是創作者。UGC 平台能讓新增節點價值呈指數級的增長,而遊戲質量的提升、遊戲時長的增加以及創作速度的提高都會進一步促進這種增長。
至於變現方式可能也類似於抖音,遊戲創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創作遊戲,而平台方則可以通過廣告、抽成、工具收費等方式進行變現。
事實上 Roblox 在今年 3 月也發佈了兩款所有開發者都可用的 AIGC 道具:材質生成和代碼輔助工具。以下是 Roblox Studio 負責人 Stefano Corazza 演示如何將自然語言轉化為代碼。
可預見的是,未來平台型遊戲將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更多的收益機會,為玩家和開發者帶來更多樂趣和創造力。
更聰明的機器人玩伴,提高用户留存
機器人是另一個 AI 可以直接賦能的模式,一般 BOT AI 在競技類遊戲中更能發揮作用,因為當玩家盤子不夠大,等了很久匹配不到對手,就容易流失。
而 BOT AI 可以介入填補空缺。比如吃雞時湊不到百人跑圈,機器人可以充數;王者榮耀匹配不到人或者需要 AI 託管,機器人可以提供適應玩家段位水平的表現。
目前騰訊、網易 BOT AI 已應用在 MOBA、FPS、格鬥、自動駕駛等多個電競賽道,根據 2022TGDC 信息,AI 接入了騰訊 5 個品類 14 款產品,在用户活躍度和留存上帶來 3~5% 的提升。
上圖為《QQ 飛車》中的影子挑戰,通過影子的動作可以瞭解到自身的缺點和失誤,能有效提升車技,另外跑贏 BOT AI 可能還會有金幣和解鎖地圖的額外獎勵。
可以想象的是,未來 BOT AI 將在遊戲中為玩家提供更多幫助,比如在玩家不知道如何通關時,BOT AI 會給你一份詳細的攻略;當玩家對裝備和角色猶豫不決,BOT AI 會根據玩家的偏好提供建議。BOT AI 既是玩家的虛擬隊友,也能成為最貼心的嚮導。
總結
相信每位玩家在童年時都曾夢想過一個萬物皆可互連的遊戲世界,在那裏我們可以自由穿梭於各個角落,傾聽每個 NPC 獨特的故事,並與無數人一同展開冒險。隨着 AI 技術的突破,這種想象正逐漸變為現實。
如今 AI 帶來的降本增效已開始兑現,而 AI 給遊戲帶來創新的玩法才是更重要的,包括接入多模態後更加智能,更具 “人情世故” 的 NPC、鼓勵玩家參與創作的 UGC 平台和更聰明貼心的機器人嚮導。
接下來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隨着 AI 功能的愈加豐富,能為公司帶來多少流水增長和每用户貢獻收入(ARPU)的增加,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個真正"爆品"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