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蘋果的夏天,消費電子的冬天

華爾街見聞
2023.05.18 00:5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像立訊精密這樣研發投入已經非常接近工業富聯的代工商,在消費電子的寒冬期,越是受蘋果親睞。

上週一個消息讓星空君唏噓良久:

OPPO 將終止 ZEKU 業務。OPPO 稱,面對全球經濟、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經過慎重考慮,公司決定終止 ZEKU 業務。

段永平在某投資平台上稱,“改正錯誤要儘快,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ZEKU 是 OPPO 的芯片設計部門,據説 OPPO 投入了上百億搞芯片研發,並獲得了一定的成果。

星空君無意評判這樣的決策孰對孰錯,但比 OPPO 更加危機的華為,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海思。當然了,海思不僅做手機芯片,基站等 B 端業務能夠支撐起來。

我們世間的凡人可以帶着投資的視角來看待企業,指點江山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但如果企業經營者用投資的視角來看待企業,很可能永遠無法做出戰略性的佈局。

2023 年的夏天來的特別早,很多城市剛剛立夏就開啓了酷暑模式,但消費電子的冬天持續的卻特別長。

年初的時候,連蘋果都被投資者質疑,跌去了幾千億。但很快又回到了近年來的峯值。

為什麼?

因為商場如戰場,在戰場上,越是廝殺慘烈,越是贏者通殺。用經濟學的語言講,這叫馬太效應。

蘋果,就是那個贏者:一將功成萬骨枯。

很多人擔心印度會取代中國,然而事實情況是,2022 年中國生產了 96% 的 iPhone,印度只生產了 4%,印度富士康還是虧損的。

那麼問題來了,當隆冬將至的時候,應該砍掉哪裏的生產線呢?

立訊精密 2023 年的半年業績預報,説明了一切:

預計 2023 年 1-6 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 416243.39 萬元至 454083.7 萬元,同比上年增長 10% 至 20%。

01 蘋果的抉擇,立訊的機遇

2022 年,蘋果營收為 3943 億美元,與上年的 3658 億美元相比增長 8%。

同期,立訊精密實現營收 2140.28 億元,增幅 3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 91.63 億元,增幅 30%。

分業務板塊來看:

消費電子營收分別為 1796.67 億;  

電腦營收 112.80 億;

汽車電子營收 61.49 億;

通訊 128.34 億。

營收佔比分別為 83.95%、5.27%、2.87% 和 6.00%。

從營收構成看,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消費電子,從公司大客户佔比情況看,接近四分之三的銷售額來自於第一大客户。

立訊精密在在一季報中這樣寫道:大環境的嚴峻猶如數九寒天,令人望而生卻,立訊人卻更堅定地選擇直面挑戰、迎風斗雪,而非消極躺平。報告期內,公司更進一步發揮領先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發現客户產品痛點並轉化為價值創造的商業機會,持續開源拓局,開闢新賽道。

這印證了星空君的觀點,蘋果在寒冬期做出了選擇,給了立訊精密更多的訂單。

02 非蘋果業務的進展  

除了消費電子業務,公司其他業務進展也很迅猛。只不過基數相對較小,看不出來成長情況。

星空君把公司的消費電子業務剔除掉後,發現公司近兩年來電腦類、汽車電子和通訊類突飛猛進。2022 年,非消費電子業務銷售額已經逼近 350 億。

推動公司不斷外延性擴張的,是研發。

蘋果的產品不是簡單的代工那麼容易,眾所周知,蘋果經常會採用一些相對超前的科技來打磨產品,提升客户體驗。

而有實力拿出這些高精尖技術的企業並不多,立訊精密年報顯示,公司研發投入主要分為前沿科技投入和產品迭代投入。

前沿科技投入主要圍繞公司中、長期的產品與業務規劃佈局,將整體研發費用的約 30% 投入到底層材料、工藝、製程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創新研發中,推動公司在未來 20 年內實現 30% 的產品步入全球行業的無人區;產品迭代投入則是圍繞新方案、新產品從有概念到 NPI(新產品導入)過程中的研發投入。

公司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 208.34 億元,其中 2022 年 84.47 億元;在研發成果方面,公司累計擁有發明專利 4,526 件,較 2021 年末增長 46.47%。

立訊精密 2022 年的研發投入,已經非常接近工業富聯 116 億研發費用。工業富聯 2022 年的財報表現也不錯。二者的數據,也讓我們看到了蘋果真實的態度。

03 存貨壓力

作為消費電子代工商,立訊精密最大的壓力是存貨。2022 年,公司的存貨已經飆升到近 400 億。

過了聖誕季,存貨有明顯的下降,但依然維持在 300 億左右的高位上。

存貨高的風險點是什麼?

對於消費者來説,數碼產品有個優點:從上市第一天就在降價。

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能夠買到打骨折的正品 iPhone。

一方面,企業為了推陳出新,會將舊款產品打折銷售,從價格體系上給新品讓路,儘快出清庫存,有利於回籠資金;另一方面,隨着規模不斷擴大,數碼產品的成本會不斷降低,給降價提供了空間,比如蘋果即便是骨折銷售老款 iPhone 的時候,依然能保持毛利率 35% 左右,和新機基本不變。

反過來,對於生產商來説,配件從進入倉庫第一天,就開始貶值。

按照現在的存貨體量,如果存貨貶值了 10%,公司就要損失接近 30 億的利潤!

想想都是汗,而且這樣的貶值,着實在發生。

2022 年,公司年報中存貨跌價準備高達 7.6 億,較 2021 年翻了一番還多。

在消費電子的冬天,如何和大客户一起做好規劃,提高存貨的週轉率,這也是立訊精密(工業富聯、歌爾股份等)一眾代工商共同的世界難題。

本文作者:路過銀河,來源:詩與星空 (ID:SingingUnderStars),原文標題:《立訊精密:蘋果的夏天,消費電子的冬天》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