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兩款新車來了!新平台目標 500 萬銷量,Tesla Bot 能賣 100 億個?

華爾街見聞
2023.05.17 00:4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在股東大會上,特斯拉公佈了關於人形機器人 Tesla Bot Optimus 的更多細節。馬斯克認為,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可能是 “瘋狂的”,且特斯拉最主要的長期價值就在於 Optimus。

先來個省流預告:今天沒有全新 Model 3/Y。

事實上今天凌晨的股東大會上,特斯拉並沒有「發佈」任何一款汽車,甚至是產品。

這也符合我們對「股東大會」的理解——每年特斯拉舉辦的數次重要發佈會上,股東大會也許是最「穩健」的——或者説最「沒有驚喜」的。

今年的股東大會和去年類似,更像是對特斯拉年度影響力報告的一次演繹,然後加上產品、規劃的最新進展,最後點綴以馬斯克些許爆料。

不過這不代表股東大會沒有乾貨,事實上信息量還是頗為充裕的:

新平台會有兩款車型,目標年銷量 500 萬以上;

上海 + 加州的電池工廠已經就緒,各自 40GWh 的產能;

前 CTO JB Straubel 進入特斯拉董事會;

Optimus 機器人新進展,馬斯克預測「每兩個人買一台」。

 

從觀察者的角度總結一下,今天的股東大會更像是特斯拉官宣「挖坑」,從兩款新車型,到 Cybertruck,甚至是 Tesla Energy 和 Tesla Bot 。

這些「坑」馬斯克打算什麼時候填?股東大會還有哪些猛料?

下面開始。

不止兩款新車

「新一代平台會有兩款新車」,説這句話之前,馬斯克剛強調新平台「短期內不會發布,需要更多準備」。

 

雖然還沒到正式見面的時候,但兩個月前,馬斯克已經在投資人日上公佈了海量前瞻信息:

首先是動力單元,特斯拉動力系統副總裁 Colin Campbell 表示,這套自研的電驅系統是友商「甚至看不到車尾燈」級別的先進。

具體到技術指標,新電驅號稱在同樣效率下減少了 75% 的碳化硅使用,同時兼容所有電化學體系,生產所需的工廠足跡節約了 50%。

與此同時,新電驅會使用新一代無稀土電機,這也是各大傳統主機廠下一代電機的探索方向。

最終這套電驅的總成本,相比前代減少了約 1000 美元,約合 6869 元——對於定位 2.5 萬美元的車來説,僅電驅的成本節約,就佔了總價的 4%。

其次是電子電氣架構,特斯拉從 Model S 開始的自研整車控制器,到新車型會達到全新的比例——100% 控制器自研,對比下 Model Y 是 61%,Cybertruck 「也就」81%。

另一方面,Cybertruck、Optimus 以及下一代新車,將會把整車低壓電路從 12V 全部升級到 48V,由此帶來更低的電流,以及線材的節約。

總的來説,下一代特斯拉新車依然朝極致效率狂奔。低成本是結果,本質上它代表的,依然是特斯拉瘋狂且大膽的垂直整合能力,以及工程製造能力。

回到今天的股東大會,馬斯克表示新平台會有兩款車型——這張輪廓圖預計只是其中一款。

他認為這兩款車將會佔據特斯拉未來銷量的重要部分,「大概會達到 500 萬輛每年」。

每款車 250 萬級別的年銷量,意味着特斯拉在按照「全球單車型銷冠」的地步打造新平台產品——考慮到 Colin Campbell 將新平台形容為「一騎絕塵」,這種自信是必須的。

聊到新車,除了新平台,特斯拉手頭還有兩個坑要填——Cybertruck 和 Roadster。

馬斯克表示 Cybertruck 已經是他每天上班開的車,至於交付具體時間,他只展示了一張 PPT:「今年晚些時候」。

後面問答環節被問到 Cybertruck 進展的時候,他大概「猜測」了一下:「也許年產量會到 25-50 萬台?」

至於 Roadster,他表示今年內會完成工程設計,明年開啓量產——這意味着 Roadster 又是一台重新設計的產品,或者説特斯拉特色的「忒修斯之船」。

「Roadster 不會對我們的利潤和營收貢獻太多,它不是蛋糕上面的糖霜,它是糖霜上面的櫻桃——但它真的很棒!」

FSD+Optimus,兩大潛力股?

Tesla Bot Optimus 能幹的活更多了。

股東大會上公佈的最新視頻(真的很新,Optimus 團隊昨晚才拍的,通宵趕出來)裏,Optimus 相比上一次亮相實現的進展有:

電機扭矩控制,力度控制更精確;

環境探索 + 記憶,就是更會看路,同時記得自己走過哪裏;

根據人類動作範例訓練 AI;

端到端的動作操控:輸入攝像頭數據,輸出促動器、關節的移動角度。

馬斯克表示,研發 Optimus 之初,他們發現市面上完全沒有符合團隊要求的電機、關節、促動器、控制器,所以是「被迫全棧自研」。

至於 Optimus AI 能力的進化,他總結為「自動駕駛正在越來越接近真實世界的人工智能,所以完全可以和人形機器人之間無縫轉換——就像人類平時也用手腳活動,但人類還會開車、開飛機、騎馬。」

這算是「萬物基於端到端」了。

聊到量產,馬斯克認為人們完全低估了人形機器人的意義和市場潛力,「如果通用的人形機器人上市了,它相較於人類的效率提升會達到多少?每個人都會想要一台,甚至不止一台。」

基於此,他認為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可能是「瘋狂的」:「100 億台?200 億台?肯定會比汽車多多了。」

「特斯拉最主要的長期價值,就在於 Optimus」,馬斯克這樣總結——考慮到「人工智能公司」的定位,這判斷沒問題,問題在於特斯拉的長期有多長?

另外很重要的長期價值,還在於 FSD。

截止到今天,特斯拉 FSD 的累計行駛里程已經接近 2 億英里(3.2 億公里)。從官方 PPT 裏可以看到,FSD 行駛里程曲線在 3 月份迎來了一次「加速」。

這當然不是 FSD 降價了——3 月 7 號的 11.3.1 版本統一了高速和城區的技術棧,取代了過去 4 年的 NOA 技術棧,將 FSD Beta 的可用場景大幅度擴展,因此才有了累積速度的加快。

「我們現在距離完整的端到端 ‘video in control out’,也就是每一個環節都用神經網絡,還差最後一塊拼圖,也就是規控模塊」,馬斯克再次強調「真正的無人駕駛」是遠超人類駕駛的安全。

另一方面,讓數百萬輛汽車通過軟件升級的方式,擁有無人駕駛能力,他認為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資產增值」。

那什麼時候才會向公眾推送「真正的無人駕駛」?馬斯克在問答環節説最重要的條件還是「安全」。

另一個問題是 FSD 的利潤潛力,他表示軟件整體的利潤率都相當可觀,「一輛普通汽車可能利潤率大概是 20-25%,但 FSD 這樣的軟件,可以達到 80% 的利潤率」。

這一判斷跟馬斯克強調了 4 年(從發佈 HW 3.0 的 Autonomus Day 算起)的「自動駕駛汽車共享」強相關,他今天説「FSD 能讓你的車從每週使用 7 小時,提升至每週 50 小時」。

到了那個時候,一切軟件的想象空間都非常大,「比如 Steam 這樣的遊戲平台、軟件程序,都會有很大的機會」。

從上海到加州

聊到這裏,今天股東大會的信息增量就差不多了。

最後這一段我們就着一些 PPT 和問答環節的摘錄,聊聊過去一年特斯拉在總體規劃上的成就,以及一些新的規劃。

首先是上海和加州兩家儲能電池工廠,負責生產 Megapack 產品相關電池。其中加州的已經投產使用,正在往 40GWh 產能爬坡;上海則是在建規劃 40GWh 產能。

而 2022 年特斯拉儲能業務總裝機量,也「才」8GWh 左右,2022 年全球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量,也不過 45.7GWh。

這意味着目前 80GWh 的規劃總產能,已經相當於全球市場規模的 1.8 倍——不過馬斯克對全球儲能業務增量相當有信心,去年這個時候他表示 2030 年要達到 1500GWh 裝機目標。

另一家在建工廠是位於奧斯丁的鋰礦精煉廠,規劃高達 60GWh 的年產能(官方另一個數據是每年滿足 100 萬輛車),並且今年年底就將投入使用。

馬斯克表示高度自研和垂直整合,目標依然是為了製造更多人負擔得起的純電汽車——2023 年一輛 Model 3 的每英里總成本,在美國已經比一台卡羅拉更低了。

而即使成本和價格不斷降低,特斯拉目前還是唯一一個盈利的純電汽車製造商,同時去年實現了全球最高的營業利潤率。

事實上特斯拉真正開始賺錢(淨利潤為正),也就是 2020 以來,成立接近 17 年後的事情。

最後聊一個人:前特斯拉 CTO JB Straubel。

股東大會上投票通過了 4 月 7 號的提議,JB 正式成為特斯拉董事會成員,這也是他淡出特斯拉決策層之後,再次回到大家視線中央。

2019 年 7 月 25 日,JB 正式離開 CTO 崗位,轉為特斯拉「高級顧問」。隨後他創辦了電池回收企業 Redwood Material。

目前還沒有特斯拉和 Redwood 合作的消息,但還是要感慨一句:爺青回!

預熱中的預熱

又是一場典型的特斯拉式發佈會:比起既定信息,爆料和預熱才是主體。

不過好消息是,今天股東大會上馬斯克的各種前瞻,我們基本都能在今年看到進展:Cybertruck 今年將於 HW 4.0 一起交付,精煉廠今年也將投入使用。

明年我們將看到的,則是自研程度最高、門檻最低的特斯拉車型,還有門檻最高的「櫻桃」Roadster,以及 Gigafactory 6。

追蹤特斯拉的一個好處,是它能讓你永遠處於期待和憧憬,當然略顯煩人的地方在於,你永遠都有不同的期待和憧憬對象。

所以,我們只能帶着唯一的遺憾,也是大家最近最大的期待和憧憬:新款 Model 3/Y,結束今天的文章,明天見。

本文作者:毓肥,來源:電動星球 News,原文標題:《特斯拉兩款新車來了!新平台目標 500 萬銷量,Tesla Bot 能賣 100 億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