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銀行是中特估最靚的仔?

華爾街見聞
2023.05.15 00:1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銀行板塊估值低,分紅率高且穩定,且監管關注度高。

核心觀點

2023 年銀行行情將遵循三重奏,優選三組合——中特估 + 中小行 + 低估值。

主要觀點

1、全年銀行股行情節奏怎麼看?

2022 年 11 月我們提出《銀行機會三重奏》,銀行行情將遵循疫情放開、地產化解、經濟改善三重節奏。當前三重奏仍對行情有很強指導意義,在節奏和幅度上基於宏觀環境變化略有調整。具體來看:

階段一:疫情防控放開階段,預期快速回升後下修。小幅度行情,銀行股普漲,部分銀行衝高回落。2022 年 10 月底的底部至 2023 年 1 月底銀行股上漲 19.0%,國有行、股份制、城商行、農商行分別上漲 6.2%、30.8%、11.7%、8.3%。

階段二:經濟緩慢修復階段,增長主要靠政府拉動。中幅度行情,中特估領漲,伴有低估值品種的估值修復。此時選擇中特估 + 低估值組合。

階段三:地產城投風險出清,中長期動能逐漸顯現。大幅度行情,中小行補漲,重點選有長期競爭優勢品種。此時選擇市場化、盈利強的中小行組合。

當前處於三重奏的階段二、三之交,中特估 + 中小行 + 低估值組合均有機會。

2、中特估行情的持續性怎麼看?

中特估好比是 “乾柴” 加 “烈火”。“乾柴” 是沉寂已久、估值底部的央國企上市公司;“烈火” 是無風險利率下行、政策支持催化的資金流入。

(1)無風險利率下行,“資產荒” 壓力加大。當前經濟仍處於弱復甦階段,同時無風險利率下行、“資產荒” 壓力加大,高分紅、低估值公司成為最優先選擇。

①無風險利率下行。隨着剛兑打破,銀行理財收益的波動性加劇,以及後續地方政府高息債務清理整頓,全社會無風險利率呈現下降態勢。近期存款降息、保險預定利率下調驗證並且加速這一趨勢。2023 年 4 月存款自律機制加強,5 月 15 日起,協定和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國有行、其他銀行分別下調 30bp、50bp,監管對存款利率的引導力度持續加強,預計存款降息趨勢延續。根據第一財經報道,壽險公司新開發產品定價利率上限有望下調,其中普通型人身險預定利率上限有望從 3.5% 下調至 3%,分紅型、萬能險產品保證利率上限分別有望下調至 2.5% 和 2%。

②資產荒壓力加大。近期國債利率震盪下行,由 2022 年 12 月的約 2.9% 左右水平,震盪下行至 2023 年 5 月份的約 2.7% 水平,帶動整體債券資產的收益率下行。資產荒的一個驗證點在於,最新 AA+ 城投債與同期限國開債的信用利差較 2022 年末的高點下降 55bp 至 66bp,顯示偏高收益資產的稀缺度持續上升。

(2)相關產品發行及擴容,將帶來增量資金。①發行:近期,多支國企投資相關基金髮售。根據中國基金報,3 只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 ETF 將於 5 月 15 日正式發行,募集上限均為 20 億元。②擴容:存量央國企相關 ETF 規模擴大,顯示資金持續流向中特估相關資管產品。根據中國基金報,截至 5 月 12 日,場內 15 只名稱中包含 “國企”、“央企” 的 ETF,規模較年初增長接近 26%。

(3)絕對收益資金持續入市,支撐行情延續。保險銷售旺盛,驅動以保險資金為代表的絕對收益資金入市,而該類資金偏好低估值、高股息品種,有望支撐本輪中特估行情延續。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中,用於投資的餘額同比增速,由 2022 年 12 月末的 7.8%,逐月提升至 2023 年 3 月末的 12.0%。

3、為何銀行是中特估最靚的仔?

銀行在 “乾柴” 中,也是最具燃燒潛力的。(1)估值行業最低:截至最新,銀行板塊 PB 估值僅 0.58x,為各行業最低水平。(2)股息高波動小:截至最新,銀行指數十年平均股息率(TTM)高達 4.5%,排名各大板塊首位,同時股息率的變異係數僅 18.9%,為各大板塊前二低,銀行股息收益高且穩定的優勢突出。從央企角度考察,銀行板塊央企平均股息率高達 5.69%,排名各行業最高,且分紅金額遠超其他板塊,2022 年宣告分紅高達 4321 億元,占上市央企 41%。因此國有銀行是最具代表性的高股息、低估值品種。(3)監管關注度高:銀行估值深度破淨,將抑制銀行外源資本補充能力,不利於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監管對此高度關注。

4、中特估銀行有基本面邏輯嗎?

市場認為本輪中特估銀行上漲,缺乏基本面邏輯;但我們認為有。

(1)長邏輯:①市場份額提升:市場容易忽略國有行市佔率提升潛力。金融監管改革和政府主導模式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角色提升,地方平台融資規範性加強,國有行市場份額中長期有提升趨勢。2023Q1 末四大行總貸款同比增長 15%,增速較整體貸款快 2.8pc。同時,2021Q1 末經濟見頂以來,四大行貸款市佔率提升,由 2021Q1 末的 34.3% 提升至 2023Q1 末的 35.8%。②讓利壓力減輕:監管對於銀行讓利的表述已弱化,銀行讓利壓力減輕。近期監管頻頻引導銀行負債成本下行,驗證了這一觀點。

(2)短邏輯:①宏觀經濟:經濟弱復甦,銀行基本面改善。2023 年 GDP 目標增速 5%,較 2022 年和 23Q1 實際 GDP 增速均更高。②資產質量:資產質量改善趨勢已確立。對公端,地產不良生成高峰已過,且經過多年消化,存量高風險行業的歷史包袱已逐步出清,對公資產質量趨勢性改善。零售端,隨着經濟修復、居民收入恢復,預計零售資產質量將邊際好轉。③盈利情況:受益於息差基數下降、不良生成改善,上市銀行盈利情況有望自 23Q2 起逐季向好。預計 2023 年上市銀行營收、歸母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 3.1%、4.7%,較 2023Q1 分別提升 1.8pc、2.4pc。

5、如何衡量銀行中特估的位置?

我們使用股息率,作為衡量中特估位置的核心指標。截至最新,四大行股息率約 5.97%,相較 10 年國債的風險溢價,當前在 327bp。過去十年最低為-53bp,最高為 502bp,平均為 231bp。當前四大行股息率溢價水平距離十年平均還有 96bp 空間,如溢價水平回到過去十年平均,則對應四大行股息率約 5.0%,對應股價上漲空間 19%,PB 估值從當前 0.54x 修復至 0.64x。若無風險利率繼續下行、資產荒進一步演繹,則股息溢價水平有望進一步收窄,帶來超預期的修復空間。

6、中特估外還有什麼選股主線?

除中特估外,中小行、低估值品種同樣值得關注。具體推薦三大組合:

(1)中特估組合:大行、郵儲、中信。大行主打高股息低估值,郵儲具有市場化、基本面改善邏輯,中信為風險化解帶來估值修復。

(2)中小行組合:平安、杭州、蘇州。核心邏輯:①城商行:業績高增長的城商行,年初以來跌幅較大。政府債務化解,對於江浙區域的銀行影響有限,這些城商行市場份額還有提升空間,優選江蘇、杭州、蘇州銀行。②股份行:經濟改善帶動下,零售需求企穩,個股差異化競爭能力逐漸顯現,優選平安銀行。

(3)低估值組合:浙商、興業、北京。核心邏輯:風險化解帶來的估值修復,且機構持倉少,估值修復彈性大。

7、什麼風險因素可能破壞邏輯?

城投大面積違約,宏觀經濟失速。

風險提示

城投大面積違約,宏觀經濟失速。

報告圖表

本文作者:梁鳳潔 S1230520100001/邱冠華 S1230520010003,來源:浙商證券 (ID:gh_cfd87c3d8aac),原文標題:《【浙商 || 梁鳳潔/邱冠華】中期策略:經濟小修復,銀行大重估》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