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大航司押寶大灣區

華爾街見聞
2023.04.28 08:1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航旅復甦樣本。

作者 | 曹安潯

疫情後的第一個 “五一” 假期臨近,國內各大旅遊平台訂單量暴漲,航旅業蓄勢待發。

當此之時,國泰航空適時推出了免費送機票活動,一共 2.7 萬張,進一步點燃了旅客的出行熱情。作為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國泰航空摩拳擦掌,要在後疫情時代大幹一場。

經過疫情三年,國泰航空調整了戰略,將大灣區市場作為發力的重點,成立了大灣區延伸總部,目標是成為 “大灣區國際出行首選的高端航司”。

作為香港總部的延伸,大灣區延伸總部將廣袤的中國腹地與境外旅遊更好地連接起來,助力國泰航空實現本土化運營,成為全球更具影響力的航空公司。

這個 “五一”,是三年來旅遊市場最具規模的一次爆發,國泰航空則是航旅業復甦的可貴樣本。隨着運力的持續恢復,這家老牌航司表現出港資企業特有的長週期經營和財務定力,開始謀定更長遠的業績。

“賺錢是必須的,賺的比別人多才是有本事,” 國泰航空中國大灣區總經理任梓文説,“求生階段已經過了,我們不甘心只是回到以前,應該比以前更厲害”。

戰略調整

4 月 24 日,在國泰航空位於深圳的大灣區延伸總部,華爾街見聞與任梓文展開了一場深入的對話。

時間回溯到 2021 年 8 月,國泰航空大灣區延伸總部成立,任梓文從北京調任到此,擔任第一任總經理。

這不僅是任梓文職業生涯的重要一天,也是國泰航空發展史上的關鍵一步。

“疫情三年對於國泰是機遇大於挑戰,” 任梓文説,“疫情讓我們沉澱下來,對戰略進行了重新定位”。

這三年,國泰航空意識到了大灣區的重要性。

不同於東航、國航、南航這三大航司,國泰航空沒有運營內地城市之間的航班,只有國際航線和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航線,在過去三年,國泰航空的運營面臨巨大的挑戰。

任梓文坦言,在那個階段很艱苦,所以下了很大的決心,要成立一個大灣區延伸總部,連接香港,紮根內地。

“2021 年是國泰航空成立 75 週年,怎麼去延續下一個 75 年?戰略必須調整,大灣區是重中之重,” 任梓文説。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要發展成為 “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羣”、“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而國泰航空香港主基地就屬於大灣區,擁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地緣優勢。

因此,大灣區延伸總部被定位為國泰航空香港總部的延伸,有完整的職能團隊,相當於國泰航空在香港之外的第二個副總部。

國泰航空順勢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即成為 “大灣區國際出行首選的高端航司”,並在長遠的未來,成為 “大灣區以及中國老百姓引以為傲的本土國際航司”。

為此,這三年,國泰航空一直在積極佈局多式聯運服務。

多式聯運,即通過海陸空多種形式接駁前往香港國際機場。搭乘國泰航班的旅客可在碼頭或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值機,而後行李直掛、過安檢、海關,通過坐船、坐巴士等方式,將旅客接駁到香港國際機場,無需入境香港,即可轉乘航班前往世界各地。

任梓文表示,多式聯運就是大灣區戰略的根,也是國泰航空區別於大部分航司的核心競爭力。

站在疫情後的第一個春天回望,凡此種種,都是國泰航空在為後疫情時代的復甦蓄力。

復甦發力

走過民航業至暗的三年,國泰航空已經走在運力復甦的路上,大灣區戰略將加速這一進程。

“今年國泰的動作可多了。年初開關到現在,我們都忙到停不下來。” 任梓文説。

今年,國泰航空推出了疫情之後首個大型宣傳活動——國泰航空"再起飛",送機票、發佈《重上雲霄》品牌微電影等,都是活動的一部分。

據介紹,本輪送機票全球旅客均可參加,只需 4 月 24 日-30 日在國泰航空官網指定活動頁面登記,然後等待 5 月 3 日的開獎結果即可,獲獎者可從香港出發,前往 26 個歐美、東南亞等海外目的地。

更重要的計劃是,任梓文表示,國泰航空今年要把多式聯運做好,實現全流程的體驗升級,這也是大灣區戰略的具體落地。

多式聯運的難點在於,很多供應商不是國泰航空控制的,國泰航空需要在 IT 系統、接駁等方面推進標準統一,提質增效。

疫情之前,國泰航空和大灣區八個碼頭有多式聯運合作。目前,國泰航空的多式聯運服務已經恢復了深圳蛇口郵輪母港、東莞虎門港、廣州琶洲港、中山港四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香港國際機場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啓用後,國泰將推出封關巴士,往返於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和大樓之間,同時還將在大灣區主要城市推廣陸空接駁服務。

2021 年,國泰航空與深圳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推動跨境直升機服務;2022 年,國泰航空與深圳蛇口郵輪母港簽署了備忘錄,升級了國泰航空在招商蛇口郵輪母港的專屬櫃枱服務。

任梓文表示,“我不會給自己太多的時間,因為時間不等人。2023 年底應該會是一個里程碑” 。

作為穿越過多輪經濟危機的航司,國泰航空並不僅僅着眼於一年的恢復情況,而是把視線放到了 2024 年甚至更長遠。

“今年我不擔心生意,” 任梓文説,“我們更多是為了 2024 年,為了面對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做準備”。

與其同時,疫情也給民航業留下了長遠的刻痕。除了由於飛行員、空服員等人手不夠,航司運力供不應求,人們的出行需求也發生了改變,想重回正軌的每家航司都需要重視。

任梓文指出,對行業而言,疫情讓旅客更加重視家人朋友和全流程的便捷性,國泰航空也在適應這些特點。

任梓文表示,國泰航空已經通過三年蟄伏修煉好了內功,預計今年年底運力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的 70% ,在明年年底運力完全恢復。

展望未來,2023 年註定是民航業的復甦之年。招商證券指出,2023 年春季至暑期,隨着商旅客需求恢復和國際航班恢復提速,在五一、端午、暑假等假期的刺激下,航空需求將全面爆發,航司有望進入盈利週期。

作為航空公司快速復甦的樣本,國泰航空也有望在今年交出一份扭虧為盈的財報,重振投資者對國泰航空的信心。財報顯示,國泰航空 2022 年度歸母淨虧損 71.62 億港元,同比擴大 16.97%。

任梓文表示,他對 2023 年扭虧為盈非常有信心。甚至,由於 2023 年第一季度恢復超預期,國泰航空把 2023 年的營收目標調高了 100 億。中長期則要 “重建國泰”,勝過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