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比亞迪

華爾街見聞
2023.04.25 15:0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車圈頂流 TOP10】:今年的上海車展,是兩年來新能源汽車的一次集中爆發,多家車企都攜史上最豪華車型、最豪華團隊亮相。華爾街見聞選出其中最熱門的十家車企,分享他們帶來的最新技術、產品和思考。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在全球新能源的狂飆浪潮中,一家中國車企成為了巨星。它就是比亞迪。

2022 年,比亞迪賣出 186 萬輛車,將特斯拉趕下王座;在國內,比亞迪也晉身自主品牌一哥,風光無兩。

如今的比亞迪走到哪裏,都自帶光環。4 月 18 日至 27 日上海車展期間,比亞迪也無疑是最受關注的車企。百萬豪車仰望,萬人排隊觀摩;就連董事長王傳福坐個地鐵,都有人拍照發圈,廣為流傳。

鮮花着錦的另一面則是,比亞迪高速增長同時,時不時爆出質量問題等,業內關於比亞迪的安全性、產品瑕疵也存在一些爭議。

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造就了特斯拉、比亞迪這兩家四萬億、萬億車企,光芒閃耀;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為行業先鋒和領袖,頭部車企更應該懷有敬畏之心,將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無論燃油時代還是新能源時代,車企經營的應有之義。

新能源混亂的戰國時代終會過去,最後活下來的,會是那些產品和技術領先、敬畏汽車工業鐵律、遵循商業邏輯和初心的企業了。

光芒

本次上海車展,比亞迪豪氣包了三個展館,比亞迪、騰勢展台對面,分別是寶馬和奔馳,仰望則直接擺在了勞斯萊斯、蘭博基尼等豪車雲集的 8.1 館。

這也是比亞迪參展車型最全的一回。從代步車海鷗,到高端車型宋 L 概念版,再到售價 109.8 萬仰望 SUV U8,全線出擊。

這種陣仗,讓比亞迪展台的人流量,毫不遜色新勢力雲集的 6.1 館。

甚至一眾跨國車企高管都排隊來試仰望了。他們談及競爭對手時,都繞不過比亞迪。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成了炙手可熱的企業家。就像幾年前的恒大許家印、融創孫宏斌、萬達王健林,各地政府官員將他奉為座上賓,李家超帶隊的港府代表團訪粵,首站也選在了比亞迪。

比亞迪的爆火,離不開銷量的飆升。過去三年,比亞迪的銷量從 2019 年不過 45 萬輛,狂飆至 2022 年的 186 萬輛,一舉超過了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之王。

它也是現今全球極少數,和特斯拉一樣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2022 年營收 4240.6 億元,同比增 96.2%;歸母淨利潤 166.2 億元,同比暴增逾 4 倍。

今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目標,是至少 300 萬輛。屆時,比亞迪也將一舉超越 “南北大眾”,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

比亞迪是幸運的。過去三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飛躍式增長,給足了場內玩家發展的空間。比亞迪基於過去 20 年的技術儲備和垂直整合供應鏈,成為最快吃到紅利的車企。

儘管近期 A 股市場新能源板塊有所回調,但比亞迪的市值依舊穩在 7000 億元上方,與寧德時代一起,是中國新能源市場最耀眼的兩位王者。

2020 年開始,隨着比亞迪迎來技術爆發期,比亞迪也啓動了多品牌策略,以滿足不同階層的消費者需求。

比亞迪的野心,是隨着多品牌策略推進,讓自己成為像德國大眾那樣,擁有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賓利等多品牌的跨國大型汽車集團;按照王傳福的説法,比亞迪要在 2025 年成為全球第一車企。

和多次降價甚至要 “零利潤賣車” 的特斯拉一樣,比亞迪這頭巨鯨,也在攪動着汽車市場,逼着各路玩家不斷洗牌,座次重列。

挑戰

正如歷史上所有狂飆突進的行業一樣,那些率先走到前列、成為巨頭的公司,總是有着各種各樣的問題,伴隨着不少爭議和雜音。

特斯拉和比亞迪也是如此。尤其比亞迪,更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一條 “快魚”。在王傳福看來,這個市場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只有在快的過程中才能超車。

比亞迪確實成長太快了,以至於連它的管理層也感嘆,過去兩年增長超預期。

過快帶來了一些副作用。一個例子是,王傳福原本計劃將旗下的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結果過去兩年車賣得太多,該公司與母公司關聯收入佔比過高,導致籌備數年的上市,被迫終止。

而隨着保有量的快速提升,過去兩三年比亞迪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案例也在上升。這也是個概率問題。

一名汽車產業觀察人士指出,按照國際慣例,如果車企確實有質量問題,產品召回、彌補錯誤是常用的做法。

2021 年,通用汽車因為電池存在製造缺陷,在美國召回了 14.2 萬輛 Bolt EV 車型,涉及金額 19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31 億元)。去年 4 月好不容易重啓生產,卻在年底時又因為存在起火隱患,再次召回了 14 萬輛 Bolt EV。

過去在中國,由於召回制度不健全,車主維權意識也不高,自主品牌很少主動召回產品。但現在,新能源時代不斷更新的技術、疊加他們跑在前面的野心,應對產品安全問題就成了巨大的挑戰。

客觀的、不能迴避的現狀是,新能源汽車仍處在一個不成熟的發展階段,電池的材料和技術路線、車身、底盤設計等,都不像發展了百年的燃油車那般成熟和安全,包括特斯拉、比亞迪、蔚小理、埃安、問界等,盡是如此。

上海車展上,有跨國車企高管直言,大浪淘沙始見金,他們也見過快速成功的車企、品牌突然倒下。新能源時代的汽車行業愈發複雜,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紕漏,都有可能擊垮一家車企,更何況是最根本的安全問題。

比亞迪也需要全副武裝起來,不能讓安全成了它走向更大的舞台之前,致命的阿克琉斯之踵。

我們已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這是一個兼具破壞性和創造性的時代。像特斯拉、比亞迪這樣的巨星,被賦予了時代的重任,要顛覆燃油行業、重塑世界汽車格局,必然要承擔更多。

這注定是場艱難的戰鬥,在質疑與喝彩聲中,他們必須要心懷敬畏,全力以赴。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