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家華爾街大行重申:今年中國就是 “避險天堂”,外資將恢復流入

花旗認為,在全球衰退風險和最近動盪的銀行業壓力之下,鑑於中國的增長溢出效應、金融穩健性和政策紀律,中國將成為全球的 “避險天堂”。
花旗認為,近期歐美銀行業的動盪將愈發凸顯出中國市場別具一格的吸引力。
4 月 5 日,花旗銀行經濟學家 Xiangrong Yu 等在研報中重申了在 3 月時提出的觀點,認為在全球衰退風險和最近動盪的銀行業壓力之下,鑑於中國的增長溢出效應、金融穩健性和政策紀律,中國將成為全球的 “避險天堂”。
他們認為,隨着汽車銷售回暖和房地產銷售趨穩,中國的經濟活動勢頭有可能進一步回升。在歐美經濟體面臨金融動盪風險加劇時,中國有可能提供增長對沖,成為一個 “例外”。
花旗表示,隨着全球經濟重新開放,中國市場的盈利勢頭可能會再次崛起。中國所吸引的資本大幅流入尚未結束,預計美元兑人民幣將在 6-12 個月內升至 6.6。
中國將成為 “避險天堂”
花旗認為,中國可能受益於:
1.增長溢出效應
首先,中國應該是今年唯一一個經濟增長呈加速狀態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儘管與最初的預期有所不同,但中國仍在經濟復甦的軌道上。隨着汽車銷售改善和房地產銷售企穩,中國的經濟活動勢頭可能進一步增強。
花旗估計,中國的超額家庭儲蓄達到了 4.9 至 15.4 萬億元人民幣,這將為消費的早期復甦提供了基礎;“工作—收入—消費” 的正反饋循環也逐漸出現,以幫助維持這一復甦。
2.金融穩健性
過去幾年,中國政府機構在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監管機構推出了新的資產管理規則,以消除潛伏的風險。花旗認為,中國政府有足夠的工具來應對金融風險,現在人們並不用擔心。
3.政策紀律
花旗表示,也許是從美國近年來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對寬鬆政策持謹慎態度,即使在疫情時期也是如此,一旦增長重回正軌就可能很快轉向觀望模式。今年不會有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也不會有激進的貨幣寬鬆。
由於美聯儲激進加息,全球市場格外動盪不安,如果花旗的復甦理論得以實現,且政治評估穩步進行,在全球貿易重新開放後資本可能會恢復向中國的流入。該機構仍然認為,中國所吸引的資本大幅流入尚未結束,預計美元兑人民幣將在 6-12 個月內升至 6.6,這將使人民幣回升到去年 4 月以來的最堅挺水平。

EPFR 數據和股票互聯互通顯示,2022 年,跨境混合資金大舉湧入中國市場,流入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的資金均為正。2023 年的資金流入也十分強勁,表明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情緒有所改善。

板塊配置
在具體的板塊配置中,花旗最看好互聯網、消費、交通和醫療四個板塊。
在分析了 316 家中國企業 2022 年的業績後,花旗發現業績低於預期(43%)的公司多於超出預期(22%)的公司。業績超出預期最多的行業是互聯網、科技硬件及半導體、遊戲和非必需消費品,而未能達到預期最多的行業是運輸和物流、醫療保健、房地產,以及公用事業和清潔能源。

關於 2023 年的 EPS 增長預期,花旗預計可自由支配消費和公用事業將是最強勁的,分別同比增長 124.3% 和 73.6%,而能源、企業集團和工業的 EPS 將有所下降,分別為增長 8.8%,下降 9.6% 和下降 17.4%。
花旗還將 2023 年香港恒生指數的 EPS 增長預期 2 月時的 13.7% 上調至 21.6%,部分是由於 2022 年的基數較低,有很多業績缺失。在港股的權重變化方面, 花旗增加了互聯網和交通運輸的權重,但降低了消費和石油天然氣的權重。
中國市場吸引力強勁
花旗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由於硅谷銀行和瑞信相關的風險,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出現了劇烈波動,而中國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MSCI 全球指數中的金融類股票平均下跌了 3.19%,而 MSCI 中國指數中的金融類股上漲了 2.94%。

EPFR 數據和股票互聯互通顯示,2022 年,跨境混合資金大舉湧入中國市場,流入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的資金均為正。2023 年的資金流入也十分強勁,表明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情緒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