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低價車型要來了,規劃年產能 400 萬輛

36Kr
2023.04.04 03:4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36 氪從多名產業人士處獲悉,特斯拉正在為其新的低價車型,規劃一副宏大的產能版圖。 “這款低價車型是一個小號 Model Y。” 消息人士告訴 36 氪,“特斯拉正在為其構建一個高達 400 萬輛的年產能計劃。” 據 36 氪瞭解,這是一項早期的產能策略,特斯拉正在向產業鏈傳遞:400 萬輛產能會分佈在全球工廠,其中,北美的超級工廠將承擔 200 萬輛,德國柏林工廠和上海臨港工廠分別承擔 100 萬輛。而在北美工廠當中,墨西哥的蒙特雷工廠會是這款新車型的產能主力。 就上述信息,36 氪向特斯拉中國官方渠道尋求評價,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從特斯拉的佈局看,這項產能規劃也已可見端倪。在今年投資者日上,特斯拉揭秘了墨西哥的蒙特雷工廠,此後,有媒體報道稱,該工廠佔地近 4200 英畝,這比德克薩斯州工廠的 2500 英畝多出 68%,也是上海工廠面積的約 20 倍。 針對德國柏林超級工廠,近日也有多家外媒援引官方機構文件稱,特斯拉已提交該工廠的變更申請,計劃將年產能從 50 萬輛提高到 100 萬輛。 特斯拉低價車型的消息在市場上流傳已久,最早由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 2020 年電池日上披露。

36 氪從多名產業人士處獲悉,特斯拉正在為其新的低價車型,規劃一副宏大的產能版圖。

“這款低價車型是一個小號 Model Y。” 消息人士告訴 36 氪,“特斯拉正在為其構建一個高達 400 萬輛的年產能計劃。”

據 36 氪瞭解,這是一項早期的產能策略,特斯拉正在向產業鏈傳遞:400 萬輛產能會分佈在全球工廠,其中,北美的超級工廠將承擔 200 萬輛,德國柏林工廠和上海臨港工廠分別承擔 100 萬輛。而在北美工廠當中,墨西哥的蒙特雷工廠會是這款新車型的產能主力。

就上述信息,36 氪向特斯拉中國官方渠道尋求評價,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從特斯拉的佈局看,這項產能規劃也已可見端倪。在今年投資者日上,特斯拉揭秘了墨西哥的蒙特雷工廠,此後,有媒體報道稱,該工廠佔地近 4200 英畝,這比德克薩斯州工廠的 2500 英畝多出 68%,也是上海工廠面積的約 20 倍。

針對德國柏林超級工廠,近日也有多家外媒援引官方機構文件稱,特斯拉已提交該工廠的變更申請,計劃將年產能從 50 萬輛提高到 100 萬輛。

特斯拉低價車型的消息在市場上流傳已久,最早由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 2020 年電池日上披露。當時特斯拉公佈了一項自研電池的計劃,將努力擴大 4680 電池的生產規模,馬斯克表示,到 2023 年,這將使售價 2.5 萬美元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成為可能。

此後,這款 2.5 萬美元的車型消息相繼以 “Model Q” 和 “Model 2” 為名,在市場上流傳,但遲遲未見官方的落地動作。直到今年 3 月初的投資者活動日,特斯拉總工程師 Lars Moravy 重申,公司希望以目前 Model 3 或 Model Y 一半成本製造 “下一代” 汽車。

如果特斯拉降低一半當下的成本去生產汽車,就意味着新產品的售價降下探到 15 萬元甚至更低。

降價是刺激市場的有效武器。今年 1 月 6 日,特斯拉國產車型大幅降價,Model 3 車型起售價降至 22.99 萬元,為歷史最低價格,也快速拉動了特斯拉銷量。2023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電動汽車交付量達到 422875 輛,同比大漲 36%,環比也增長 4%,創下新高。

如果一款特斯拉汽車賣到 15 萬元,顯然可能再次掀起銷量狂潮。

10 幾萬元的價位帶,是不少國內新造車公司都在覬覦的市場,這可以幫助車企佔領最廣泛的汽車消費人羣,走向大眾、豐田等車企的規模。

但實現條件還未成熟。

有頭部造車公司工程師向 36 氪透露,該公司此前也打算推出 15 萬元的智能純電車,但是在詳細測算後發現:如果想把續航不低於 400 公里,搭配一套主流的智能駕駛套件,整車 BOM(物料成本)就極難做到 15 萬元以下。因此,公司已經擱置推出十幾萬智能電動車的計劃,將產品線起始定價提升至 20 萬元。

理想汽車 CEO 李想也曾坦言,以公司目前的規模能力,進入 20 萬元以下市場還難以盈利。

這場仗已經不得不打。

特斯拉一向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成本優化的大師。精簡電子電氣架構、採用一體壓鑄、自研芯片等,特斯拉的成本武器庫足夠豐富。就在今年的投資者活動日上,該公司宣稱:特斯拉生產工廠的及格線為 90% 的總體設備自動化生產效率,以及每 45 秒生產一輛車。”

而新的墨西哥工廠,更是會成為特斯拉的效率機器,據馬斯克介紹,該工廠將採用 “拼樂高” 式的製造方式,讓汽車部件分為六部分各自分開裝配,然後再組裝在一起,並且只組裝一次。這可以將操作空間密度提升 44% 的同時,空間利用效率也提升 30%,最終實現生產線佔地面積減少 40% 以上,對比 Model Y 生產成本減少 50%。

此外,據 36 氪瞭解,根據工廠的建設進度,“15 萬元車型” 的量產可能不會很快到來。“起碼還要一年多時間。” 一位消息人士説。對特斯拉而言,也可以在產業鏈上做更多籌備。

行業人士向 36 氪分析,如果特斯拉能率先將智能電動車的價格下探至 10 餘萬元,不光自身能斬獲大量市場份額,對產業鏈的成熟也會是巨大的推力。智能電動車行業將發生劇烈變革。

特斯拉的銷量計劃一直野心勃勃。馬斯克去年曾表示,特斯拉可能會開設 10 到 12 家新工廠,以增加產量,最終實現到 2030 年每年銷售 2000 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

而從當下圍繞低價車型的佈局看,特斯拉已經在快速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