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銀行倒閉意味着什麼?全世界 “最安全” 的資產並非沒有風險

硅谷銀行倒閉的原因是持有到期日在很久之後的美國國債,如果利率上升,這些長期美債就容易失去轉售的價值,價格變化將取決於美聯儲的政策選擇。硅谷銀行的持有至到期證券損失超過了 150 億美元,幾乎相當於該行全部基礎股本。由於高管為了獲得更多獎金將資金配置到期限更長的資產上,試圖在短短三年內大幅改變資產久期的做法造成了危險的局面,導致該行償付能力受到擔憂,最終引發致命的銀行擠兑。該行的倒閉本質上是由於美國政府發行更多債券以應對供需失衡導致的,這意味着要提供足夠高的實際回報才能讓投資者買下這些債券,否則投資者可能會賣掉手中的債券,來償還自己的債務,造成美國國債貶值,持有美債的銀行面臨流動性危機。
距離硅谷銀行閃電式倒閉已過去將近兩週,美股本週三全線反彈,三大股指均收復該行倒閉以來所有跌幅,但倒閉引起的反思並沒有停止。
週三當天,有媒體發文指出,硅谷銀行倒閉原因足以讓還在深思 2008 年崩盤的任何人都吃驚。因為它倒閉不是向買房的窮人提供不靠譜的貸款,而是因為持有被視為全世界最安全資產的美國國債。
文章解釋説,美國國債還是利用現金的好去處,但硅谷銀行的美債持倉還款日是在多年以後。問題在於,這些美債的價格在那期間會發生什麼變化。一旦利率上升,在超低利率時期購買的長期美債往往就容易失去立即轉售的價值。
文章認為,美國國債的波動有多大、美國金融系統因此遭受的損失有多大,都主要取決於美聯儲。過往經歷告訴我們,美聯儲歷來有重大政策轉向時製造問題的 “黑歷史”。硅谷銀行的遭遇就體現了這輪緊縮週期的影響。
債券投資巨頭 Pimco 的前首席經濟學家 Paul McCulley 評論稱:
“我們總是將美國國債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那是從信貸質量的角度來看、不是從資產價格穩定的角度來看的。這有很大的不同。”
事實上,過去一年硅谷銀行就是因為美聯儲迅猛加息後利率上升,而面臨持倉鉅虧。此前披露的遞交監管方文件顯示,截至去年末,按市值計價,硅谷銀行的持有至到期證券合計損失超過 150 億美元,幾乎相當於該行 162 億美元的全部基礎股本。
在硅谷銀行去年的 2120 億美元總資產中,有 1200 億美元是證券,其中大部分(577 億美元)是持有至到期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抵押擔保債券(CMO)有 105 億美元;另外有 260 億美元可隨時出售的證券,其中 160 億美元是美國國債。
上週五媒體爆出,為了獲得更多與淨資產收益率(ROE)掛鈎的獎金,硅谷銀行的高管不得不將資金配置到了期限更長、收益率更高的資產上。
華爾街見聞本週稍早文章提到,雖然銀行將薪酬與 ROE 掛鈎的做法並不少見,但分析人士稱,硅谷銀行試圖在短短三年內大幅改變資產久期的做法 “造成了危險的局面”。
在低利率時期,購買長期債券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 ROE,但在利率逐漸上升時,硅谷銀行持有的資產價值大幅下降。其投資組合去年的損失幾乎相當於全部股權,引發了人們對該行償付能力的擔憂,最終爆發了致命的銀行擠兑。
本週一,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的創始人瑞•達利歐評論稱,硅谷銀行危機本質上是由一種不平衡導致的:
“美國政府層面存在一種供需失衡,政府用鉅額赤字來應對這種局面,這意味着發行更多債券。要想讓投資者買下這些債券,那這些債券需要提供足夠高的實際回報;否則,投資者可能會賣掉手中的債券,來償還自己的債務。” 這種情況造成了美國國債貶值,持有美債的銀行,如硅谷銀行,則面臨流動性危機。
達利歐認為,銀行和保險公司都在借錢投資,但這些投資與融資成本相比無法提供足夠的收益。全世界都借錢,結果人人都在虧錢。如果按市值計價所持債券,許多實體實際已經陷入了財務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