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時代的首個銀行危機”:一切都和 2008 年不一樣了

華爾街見聞
2023.03.28 07:2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這次危機凸顯出一個字 “快”,消息傳播更快,擠兑速度更快,倒閉速度更快。同時,由於金融危機後監管機構加強監管,目前的銀行系統的風險遠低於二三十年前。

歐美銀行業危機爆發,引發了市場對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重演的擔憂,但隨着社交媒體、網上銀行和監管的發展,如今的銀行業危機與 15 年前大不相同。

週二,據媒體報道,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 Paul Donovan 在談到收購瑞信時指出,這次危機是推特時代的首個銀行危機,社交媒體對銀行的信譽影響是指數級的,這可能是導致危機的部分原因。

硅谷銀行發生擠兑、股價暴跌後,美國監管機構迅速接管,硅谷銀行光速倒閉;瑞信稱財報存在重大缺陷後,瑞士政府在五天內促成瑞銀收購瑞信的交易。

這次危機凸顯出一個字 “快”,消息傳播更快,擠兑速度更快,倒閉速度更快。同時,由於金融危機後監管機構加強監管,目前的銀行系統的風險遠低於二三十年前。但兩次危機都警示人們 “信心十分關鍵”。

消息傳播更快,擠兑速度更快

社交媒體不僅讓消息更容易傳播,而且傳播速度更快。

倫敦經濟學院系統風險中心主任 Jon Danielsson 指出:

與 2008 年相比,社交媒體為破壞性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空間。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數字銀行的日益普及,使得金融系統比其他情況下更加脆弱。

花旗首席執行官 Jane Fraser 上週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主辦的一次活動上指出:

社交媒體完全改變了遊戲規則,幾條推特,使硅谷銀行的倒閉的速度比歷史上類似事件要快得多。

不僅信息可以在幾秒鐘內傳播,而且現在人們可以同樣快速地提取資金。

聖加侖大學 IFF 金融研究所税收和貿易政策主管 Stefan Legge 表示:

快速信息傳播和資金獲取的結合可能會使銀行更加脆弱。過去,人們在銀行前排隊的景象引起了恐慌,今天我們有了社交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如今銀行擠兑的速度可能更快。

銀行系統的風險遠低於二三十年前

金融危機後,歐盟做出了巨大努力來支撐歐元區的經濟形勢,包括成立新的金融監督機構,並實施壓力測試,防止市場崩潰。如今,銀行系統的風險大大低於過去二三十年的任何時候。

Danielsson 指出:

歐洲銀行不太可能經歷 2008 年那樣嚴重的事情,如今銀行的資金更加穩定,監管機構應對危機的能力更強,資本水平也更高。

Fraser 將當前的銀行體系與 2008 年的情況進行對比也得出了類似的觀察,其指出,這與上次不同,這不是一場信貸危機,只有少數銀行存在一些問題,最好確保一開始就遏制危機傳播。

信心仍十分關鍵

瑞士國家銀行董事長 Thomas Jordan 表示,2008 年危機與當前金融形勢的一個相似之處是 “信心仍十分關鍵”,缺乏信任是導致最近的銀行業動盪中的原因之一。

Jordan 指出:

我不認為(手機銀行)是問題的根源,我認為是對銀行缺乏信任和信心,導致了這種情況。

如果失去信任,那麼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