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創板 IPO 丨理想、小鵬供應商威邁斯三度上會 寄售模式合理性再迎考

繼前次上會前夕突遭取消審議後,深圳威邁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威邁斯”)終於又迎來上會。
3 月 29 日,威邁斯的科創板 IPO 即將迎來上市委的審議。
作為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供應商,威邁斯的業績已足具規模——2019 年至 2021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7.29 億元、6.57 億元和 16.95 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0.34 億元、0.05 億元和 0.75 億元。
此番 IPO,威邁斯擬發行不超過 0.42 億股、募集 13.32 億元,主要投向 “新能源汽車電源產品生產基地”、“龍崗寶龍新能源汽車電源實驗中心” 等項目的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這已不是威邁斯首度衝刺上市,早在 2019 年威邁斯就曾向證監會遞交主板 IPO 申請,但最終由於內控制度薄弱遭到發審委的否決。
二度闖關 IPO 時,威邁斯改道科創板,但臨到上會卻遭到取消,直至此次才又迎來上會。
威邁斯此次是否可以如願叩響 A 股的大門,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不過,威邁斯與大客户所簽訂的寄售合作模式在同業間並不多見,這也是該公司 IPO 的不確定性。
一波三折上市路
近年來處於高景氣度的新能源賽道,正在給後來者更多資本化的機會。
2005 年成立伊始,威邁斯主要業務仍聚焦於電梯及通信電源,但看到新能源的商機後,2013 年就果斷轉向了新能源汽車廠的懷抱,為其提供車載電源、電驅系統等核心零部件。
涉及車載充電機、車載 DC/DC 變換器的 “車載電源集成產品” 是目前威邁斯的主要收入來源,該業務 2022 年上半年創收 13.21 億元,佔比為 88.25%。
“隨着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輕量化和優化空間佈局等指標上要求越來越高,車載 電源集成產品逐步成為車載電源系統的主流產品。” 威邁斯表示。
目前威邁斯已成為小鵬、理想、零跑等多家新能源車廠的核心供應商。
但就是這樣一家擁有各方優勢的企業,IPO 之路卻並不順利。
2019 年,威邁斯向證監會遞交主板 IPO 申請,但最終遭到了發審委的否決。
原因之一則是威邁斯雖然收入已足具規模,但存在 “紙面富貴” 之疑。
產品銷售過程中,威邁斯為了保證售後服務,承諾在質保期內對存在質量缺陷的產品予以替換、免費維修等,由此產生售後服務費。
但前度 IPO 的報告期內,威邁斯並未在預計負債的科目中合理計提售後服務費的比例,進而出現了實際發生的售後服務費遠高於預計負債的情形,這顯然無法反應企業真實的經營風險。
威邁斯 2019 年的實際售後服務費佔收入的比例為 1.14%,但相關的計提比例只有 0.50%。
“公司報告期售後服務費用實際發生額高於預計負債計提金額,未能及時重新估計並調整計提比例,未能完整反映報告期內因質量責任條款而產生的相關負債。” 發審委指出,“公司存在內部控制薄弱的情形,不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的相關規定。”
此輪 IPO 報告期內,威邁斯對此進行了整改,將計提比例提升至 1.50%,高於業內平均水平 0.23 個百分點。
本以為可藉此闖關的威邁斯,卻在臨門一腳之際又遭變故。
2023 年 1 月 17 日,威邁斯的上市委會議在召開前夜遭遇了臨時取消。
一時間引發了市場各方的猜測,一種可能性指向威邁斯疑似遭人舉報。
“根據相關流程,如果是出現投訴舉報之類的,交易所可能會要保薦機構出具專項核查報告之類的,確定是不是真的存在這個問題,如果核查以後沒什麼問題,企業可能就可以再度上會了。” 北京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2 個月後,威邁斯再度迎來上會,或説明相關事項已得到解決。
相比部分取消審議且仍在排隊的企業相比,威邁斯似乎更加幸運。
例如創業板 IPO 企業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 2022 年 8 月 30 日上會遭到取消後,IPO 進程就再無新進展。
待考的寄售模式
作為較早轉向新能源行業的供應商,威邁斯的毛利率在同業中頗具優勢。
2022 年上半年,威邁斯毛利率為 20.38%,高於欣鋭科技(300745.SZ)、英搏爾(300681.SZ)等 4 家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 12.26 個百分點。
威邁斯的車載電源集成系統 2021 年出貨量同樣位居國內第一名。
目前特斯拉、比亞迪車廠主要採用自主研發的車載電源集成系統,但此舉研發成本更高,部分資金實力有限的車企的更經濟性選擇,則是與第三方供應商合作,這成為了威邁斯搶佔市場的機會。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車載電源集成系統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雖然威邁斯並未與大客户達成該類安排,但由於開發過程中的產品物理尺寸、性能參數具有較強的定製化特點,因此威邁斯的產品往往不具有標準通用性。
由此與下游主機廠形成深度綁定關係,成為威邁斯主要模式。也正因如此,“押對寶” 或成為威邁斯業績持續發展的關鍵,而一旦下游客户出現問題,風險也會向自身傳遞。
2021 年,威邁斯的前五大客户分別是上汽集團(600104.SH)、理想(2015.HK)、長安(000625.SZ)、奇瑞和吉利(0175.HK),合計帶來的銷售額達 11.37 億元,佔比接近 7 成。
第一大客户上汽集團已立下 2023 年新能源車衝刺 150 萬輛的銷量目標,這或有望給威邁斯今年業績穩定打下一針強心劑。
為了鞏固合作,威邁斯還與部分大客户簽訂了寄售協議。
寄售模式下,威邁斯將產品運至客户指定的倉庫,並按月根據客户的領用數據確認收入。
2022 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中寄售部分的收入已達到 4.57 億元。
但寄售模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對賬日期的調整有可能導致收入失真、領用的不穩定性則有可能積壓存貨。
上交所提出了與之有關的疑問。
“寄售模式下收入確認的憑據和時點,是否存在隨意調整對賬時點的情況;發行人盤點週期,是否存在賬實不一致的情況及原因;客户的領用週期及穩定性。” 上交所指出。
威邁斯解釋稱,報告期內的對賬週期為每月一對,若出現賬實不符的情況,則需要釐清各方責任。
“根據客户需求變化,VMI 倉(供應商存貨處)一般備貨量為整車廠客户月消耗量的 1-3 倍,其領用週期一般為 1-3 個月,領用及消耗相對穩定。” 威邁斯表示。
但寄售模式在同業間並非普遍存在,目前威邁斯所列舉的可比公司中只有精進電動(688280.SH)採取該方式,2020 年該模式佔收入的比重為 26.19%,而同期威邁斯的比例為 32.57%。
該模式是否會給威邁斯的 IPO 帶來更多挑戰,仍需核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