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差 18 億美元!AI 熱潮下英偉達市值逼近伯克希爾哈撒韋

如果人工智能浪潮是一座金礦,那英偉達賣的就是鎬頭和鏟子。
AI 浪潮中,獲利最大的不是台前的微軟、谷歌,而是 AI 幕後的芯片供應商英偉達。
本週三,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收跌,但 AI 芯片龍頭英偉達逆市上漲 1%,連續第八個交易日收陽,期間漲幅達 15.3%。
今年以來,乘着 AI 熱潮,英偉達股價漲幅已逼近 85%,而標普 500 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同期僅上漲 3% 和 12%。

英偉達的市值已站上了 6538 億美元的高點,即將追上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 - 哈撒韋(6556 億美元),兩家公司的最新市值僅相差 18 億美元。


靠 AI 翻盤的典範
就在五個月前,英偉達和伯克希爾的差距還非常遙遠。科技股熊市、尤其是芯片行業的低迷,讓英偉達的市值一度跌超 60%,市值在 10 月最低點僅有 2796 億美元。
而股神的伯克希爾則韌性十足,去年僅跌約 10%,10 月低點市值為 5885 億美元,是同期英偉達的兩倍多。

結果,今年年初的 AI 浪潮讓英偉達股價狂飆直上。如今,追上伯克希爾只是時間問題。
英偉達毫無疑問是目前人工智能革命最大的贏家——如果人工智能浪潮是一座金礦,那英偉達賣的就是鎬頭和鏟子。訓練 AI 模型需要強大的算力和 GPU,所有希望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的公司,都需要採購它的 A100 超級芯片,全球獨此一家。
在硬件上的絕對優勢之外,英偉達也在軟件上積極營建護城河。
在本週二的 GTC 開發者大會上,英偉達推出了一系列針對 AI 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專門針對 AIGC 領域的視頻和圖像創作芯片,以及平台。
英偉達 CEO 黃仁勳表示,公司從 AI 領域獲得的收入現在還 “非常非常小”,但在未來 12 個月會變得 "相當大"。
華爾街齊聲唱多
在最新的報告中,華爾街分析師紛紛表示看好英偉達的潛能。
美銀的分析師 Vivek Arya 表示,隨着人工智能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變得無處不在,英偉達平台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他認為:
“英偉達在新生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LLM)市場的主導地位......可以重塑現有的科技行業。”
並且,他還認為,英偉達的全棧交付模式(硬件、軟件、系統、服務、開發人員),可以加速企業在幾乎所有終端市場上應用 LLM。
花旗分析師 Atif Malik 也指出:
“英偉達正伸出援手,幫助一些企業打造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和大型語言模型的……就利潤而言,英偉達正與雲服務提供商談判,在現有基礎設施和/或全棧交易的基礎上追加其他服務。”
正如黃仁勳自己所言,AI 行業正迎來 iPhone 時刻,成功打造了整套 AI 生態的英偉達,越來越接近電子設備行業的蘋果。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對英偉達的評級為優於大盤,她表示,英偉達從其軟件生態系統中獲得的優勢"似乎越來越接近於不可逾越的程度"。
Rasgon 指出:
"我們很難看到其他任何公司能夠與英偉達的生態系統競爭,即使他們能夠設法在硬件方面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