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語音或成 “類 ChatGPT” 下一個爆點

方正證券等表示,語音處理環節有望受益於類 ChatGPT 的應用,目前手機語音助手是尚未被重視的語音交互入口。ChatGPT 等 AI 技術或還可助推智能音箱更新換代 + 新增需求。
據澎湃新聞近期報道,蘋果公司正在測試生成式人工智能,這些技術或許可以用於蘋果的語音助手 Siri 上。事實上,包括蘋果、小米此前早已通過 Siri、小愛同學佈局對話式智能產品,但在這波 AI 浪潮中明顯滯後。
方正證券等表示,語音處理環節有望受益於類 ChatGPT 的應用,目前手機語音助手是尚未被重視的語音交互入口。ChatGPT 等 AI 技術或還可助推智能音箱更新換代 + 新增需求。
手機語音助手或迎質變
據方正證券最新研報稱,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經極大提升,但智能語音助手的使用率仍然不高,如在美國只有 56% 的使用率。美國、英國、德國的用户中每天使用的不超過 35%,還有 40%-50% 的用户根本未成為用户。
其分析指出,功能仍較為初級,或許是產品使用不足的重要原因。比如蘋果的 Siri 僅可實現包括回答問題、控制 APP、與聯繫人共享信息、個性化設置等功能,並且使用仍限定在設定範圍內,超出其理解能力的範疇,Siri 會拒絕響應。
但現在,方正證券指出,類ChatGPT若可引入,語音助手或將質變。
語音處理中涉及的智能語音技術至關重要,目前主要依賴各類 NLP 技術。設備從麥克風端接收到用户輸入語音之後,通過語音識別 (ASR)、自然語言理解技術(NLP)以及語音合成(TTS)三個步驟後,設備生成並播放回復語音或輸出機器行動指令。
而以 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 AI 技術有望為這一環節賦能,提升用户體驗、擴大應用場景。
具體來看,相比傳統 NLP 程序的處理,ChatGPT 基於超大模型,形成了湧現能力,能夠更好的理解輸入的文本信號,也就能更加順暢的與用户進行交流,這對於智能語音的能力提升有所幫助,也就進而提升了整體智能語音交互的用户體驗,擴大了可應用場景。
方正證券表示,目前手機語音助手是尚未被重視的語音交互入口。事實上據澎湃新聞 3 月 16 日報道,蘋果公司正在測試生成式人工智能(AI),這些技術或許可以用於蘋果的語音助手 Siri 上。
智能音箱有望迎來第二春
資料顯示,當前市面上的智能音箱設備,百度、小米、天貓精靈是國內佔據主要市場地位的智能音箱廠商三家,合計市佔率 90% 以上。
方正證券指出,雖然智能音箱的功能較為齊全,但在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限制導致智能音箱的功能處於尷尬地位。
1)交互模式機械化:用户希望與智能音箱實現類似人與人之間的 “對話式” 交流,但多數智能音箱無法理解複雜的語言場景,只能實現播放音樂、天氣查詢、快遞查詢等簡單的功能。
2)產品同質化嚴重:現階段沒能依靠技術或內容或某一特徵打動更多消費者。
3)部分功能被其他設備替代:進入以場景為中心的全屋智能時代後,“去中心化” 現象更加明顯,智能音箱不再是唯一、必須的交互設備。智能手機、智能手錶等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得以替代其大部分功能。
4)用户羣體開拓不暢:兒童模式、老人模式也是許多智能音箱內嵌的功能之一,但在實際使用中,智能音箱卻因為不夠智能,不能被兒童和老人真正接受。
5)連接傢俱種類不完備:語音連接並控制家居是智能音箱作為家中物聯網 “大腦” 般存在的必要技能,但並不是所有的傢俱都可以連接,不具有紅外功能的傳統傢俱基本沒有可能連接;
方正證券認為,智能音箱需要更加 “智能”,才能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得到長足發展,而 ChatGPT 這類生成式 AI 具有智能對話、多模態表達的支持,對於智能音箱都是可以彌補缺陷的方案。
比如類 ChatGPT 可帶來:個性化定製成為可能;和圖像生成聯繫在一起,激發更多潛能,如每台音箱裝備虛擬數字人管家;通過用户的訓練掌握用户的日常習慣,成為家居互聯和溝通的窗口等。
市場方面,近年來智能音箱的銷售增長有所放緩。以電商渠道口徑(天貓 + 京東)計算,2022 年第四季度三家產品銷售額同比下降 36.2%,2022 年整年銷售額同比下降 30.3%。
方正證券表示,ChatGPT 等 AI 技術或可助推智能音箱更新換代 + 新增需求。據其測算,若接入 ChatGPT,將對智能音箱出貨量有積極影響。
具體來看,ChatGPT 為代表的語音 AI 技術開始在智能音箱領域落地後,其對出貨量的影響將在 2 年內逐步釋放,主要從兩個層面帶來智能音箱出貨量增量:
1)存量更換加速,中樞預計 60% 的存量機器會有換代需求(相比假設的 50% 提升 10%),敏感性分析取 50% 到 70% 區間;
2)淨新增用户增加,中樞預計滲透率提升至 23%,敏感性分析取 18%-28%。
方正證券表示,中樞預計下,落地的兩年內出貨量 8360 萬台,年均在 4000 萬台以上,在敏感性分析範圍內,出貨量約為 5074-11645 萬台。
涉及的產業鏈方面,智能音箱上中下游依次是(硬件/內容)供應商、服務商與代工商、終端品牌。
具體來看,上游供應商中的硬件供應商提供主控芯片,內存芯片等芯片設備和揚聲器、麥克風等零件設備;中游各類供應商包括方案商,代工廠商;產業鏈下游是智能音箱的終端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