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橫掃全球的打法失效了?“TINA” 時代已經結束

美股的吸引力逐步消失,現在或許到了 “逃離股市” 的時代。
華爾街終於承認,“TINA” 策略或許已經走到了盡頭。
根據美銀最新的調查顯示,今年 2 月,基金經理投資組合中股票的佔比較平均水平低約 2.2 個標準差,而債券、新興市場、大宗商品及現金在投資組合中的佔比則高於平均水平,分析指出,隨着股市的吸引力逐步減弱,投資組合以股票為重的時代或許已經結束。
華爾街見聞此前指出,因各國多年以來的低利率政策,投資股市成了十分具有吸引力的選擇,投資者紛紛轉向“除股票外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o equities,簡稱 TINA)”的投資理念。隨着機構投資者和家庭投資者增加股票敞口,長期成長性股票受益最大,估值加速上升。
但2022 年以來,各國利率不斷攀升,對經濟衰退擔憂日益加劇,不斷下跌的股市已經向投資者發出另一種信號——逃離股市。
高盛把此種投資策略稱為:市場上仍有大量其他的股票替代品(There Are Reasonable Alternatives,簡稱 TARA),德銀則稱其為 “TAPAS”(There Are Plenty of Alternatives, “有很多替代方案”),而 Insight Investment 提出了 “TIARA ”(There Is A Realistic Alternative ,“有一個現實的選擇”)的口號,逃離股市成了眾多投資者們的選擇。
根據 FactSet 的數據,分析師普遍預計標普 500 成份股公司在 2022 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將下降 4.6%,標誌着其自 2020 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下滑,並預測 2023 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營收或將進一步下降。
截至 3 月 3 日,標普 500 今年已反彈超過 5%;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 3.962%,上週隨加息預期升温,美國國債收益率曾一度突破 4%。

美股逐步失去吸引力
“不着陸”的美國經濟或讓美股前景堪憂。
媒體分析指出,各國國債收益率已經攀升至多年高位,但這絲毫未能影響投資者進入債券市場的熱情,許多被投資者視為股票替代品的投資方案在 2 月大多轉跌,銅價創下自去年 7 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MSCI 新興市場指數創下自 9 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個月。
儘管如此,多數投資者仍然認為股票看起來不如其他資產有吸引力。根據 FactSet 的數據,標普 500 指數未來 12 個月預期收益的市盈率約為 17.5 倍,高於其 10 年平均水平 17.2。Insight Investment 美國多部門固定收益聯席主管 Gautam Khanna 表示:
市盈率的倍數尚未適應 “新的現實”, 看好美國投資級債券。
德銀分析師 Henry Allen 在其 2 月評估報告中表示,美國及歐洲各國 1 月經濟數據的超預期上行,使市場對美聯儲及歐洲央行加息預期發生了轉變,現在市場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或將 “不着陸”,使各國債券則創 1990 年以來最差表現:
“不着陸” 意味着,儘管美聯儲大幅加息,但經濟保持增長、勞動力市場強勁和通脹難以消退,在此預期下,2 月的債券表現無疑是糟糕的,這也意味着強勢美元的迴歸,但歐洲股市在全球股市普遍下跌的情況下表現出韌性。
2 月伊始,市場情緒延續了 1 月的瘋狂,但自 2 月 3 日,美國公佈了大超預期的 1 月非農就業人數及創 53 年新低失業率,一切就發生了逆轉,這些數據引發了人們對持續高通脹的擔憂。而現在市場將目光轉向週五美國勞工統計局即將公佈 2 月非農就業人口,來評估就業市場的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