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氣也傳給了比亞迪

淘汰賽開啓。
作者 | 周智宇
2023 年伊始,特斯拉猝然發起了新能源汽車價格戰,蔚來、問界、埃安、極氪等紛紛跟進降價,行業內外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這場風暴,將去年剛剛登頂全球新能源汽車之王的比亞迪,也捲入其中,不得不做出調整了。
華爾街見聞從北京、深圳等地的銷售人士處獲悉,比亞迪王朝系列多款車型近期開展了優惠促銷活動,優惠幅度 5000 元至 2 萬元不等,優惠活動截至時間是本月底。
截至目前,比亞迪官方未回應調價。其投資者關係處人士表示,目前沒有降價的考慮。
有熟悉比亞迪的人士在 2 月 26 日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此次降價是部分經銷商的促銷活動,而非官方統一降價。目前,僅北京、深圳和杭州等城市經銷商開展了促銷活動。
王朝系列是比亞迪銷量的一大支柱,去年累計銷售 113.21 萬輛,佔其總銷量的 60%。元、宋、漢、唐等車型價格區間涵蓋 10 萬至 30 萬,主打的是大眾市場。這也是對價格最為敏感,講究性價比的市場。
有銷售人士表示,這波促銷主要是賣掉老款車型,此前也有説漢、唐今年要換代升級,經銷商需要清庫存回款。
一位北京比亞迪銷售人士表示,像 2021 款漢 EV,1 月份就能給小一萬的優惠,這次優惠力度更大了。
有業內人士認為,年初特斯拉降價之後,華為問界、小鵬等跟着降價,直接衝擊的都是漢、唐等網紅車型,比亞迪也一直有壓力。
1 月比亞迪銷量顯示,其交付量從 2022 年 12 月的 23.52 萬輛,環比下跌 35.67%,至 15.13 萬輛。同期,則是特斯拉 1 月在華銷量環比增長 18.4%,約 6.6 萬輛。
從 2022 年底官宣漲價,到降價促銷,短短兩個月,比亞迪的銷售策略變化表明,眼下市場競爭何等激烈,在特斯拉降價風暴下,守住規模成為車企生存的第一要義。就連比亞迪也坐不住了。
比亞迪不得不做出一系列調整,以保證自己的市場地位和增長目標。
此前有消息稱,比亞迪定下了今年要實現銷售 400 萬輛車的目標。隨後比亞迪方面表示,2023 年銷售目標不好判斷。
這也從側面表明,在經歷了 2022 年超預期高速發展之後,比亞迪這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王者既有增長的野心,但面對市場現狀,也有些猶豫。
過去兩年,比亞迪向資本市場講述的是品牌向上,規模和利潤齊升的故事。體現在財報上,是比亞迪單車利潤已經從去年初的 2400 元,一路上升至萬元左右。其股價也在有着巴菲特減持的利空下,去年全年僅下跌 4.12%,相比行業表現好上不少。
然而隨着補貼退坡,場內玩家打起價格戰,在利潤和規模之間,已然需要做出取捨。比亞迪今年 2 月 1 日晚間公佈銷量預告之後,其股價累計跌幅已達 14.63%,也是資本市場對其 1 月份銷量表現用腳投票。
特斯拉 CEO 馬斯克此前也曾表示,隨着需求量走低,想要公司增長,就要提升銷量。
降價,是刺激規模增長最有力的法門。而在比亞迪自己最擅長的大眾市場裏,最靠譜的手段,除了性價比,還是性價比。
像比亞迪今年新推出的老款車型的改款升級,售價也比去年要低。2 月上旬剛上市的秦 PLUS DM-i 2023 冠軍版,其在 2021 款基礎上進行了細微升級,官方指導價卻從此前的 11.38 萬元-15.38 萬元的價格區間,降至 9.98—14.98 萬元。
去年,秦累計銷量 34.9 萬輛,是比亞迪銷量最多的車型。比亞迪的這款王牌車型也已經為比亞迪今年規模衝刺,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面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終局,在行業走向智能化下半場的半途,規模依舊具有優先性。畢竟相比傳統燃油汽車頭部集團一年千萬的銷量,想要成為下半場王者的比亞迪、特斯拉或是其他玩家,眼下離這個目標依舊有不小的距離。
隨着比亞迪也加入價格戰,行業也勢必掀起一場血雨腥風。這場仍將持續數年的淘汰賽會更加激烈,那個誰都能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