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林不想後悔

作者 | 周智宇
彷彿一個輪迴,2012 年王健林首次成為中國首富,十年後,在很多地產大佬墜落的 2022 年,王健林又重回內地地產首富之位,時不時還以 “白衣騎士” 的姿態,對一些老哥們伸以援手。
甚至,他還讓萬達成為了地產美元債的 “破冰者”,並且在快速推進他在香港的第二次 IPO。
在闊別境外融資長達 16 個月後,萬達重回美元債市場。華爾街見聞獲悉,繼今年 1 月發出 4 億美元無抵押債券後,萬達商管又在 2 月 6 日發行了一筆 3 億美元的無抵押美元債,期限 3 年。
萬達也由此成為自去年 1 月以來,首家以高收益債發行主體身份,成功發債的地產公司,讓對資金無比渴求的房企看到了希望。
從結果看,萬達的這兩筆美元債收到了不錯的反饋。1 月的 4 億美元債得到了 3.5 倍超額認購(約 14 億美元),其中有 5 億美元來自長線投資者;2 月的這筆新發美元債也再次獲得了長線投資者和歐洲投資者的訂單。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為了讓這兩筆美元債成功發行,王健林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首先,兩筆美元債發行票息高達 11% 多,考慮到折價發行因素,兩筆債券實際利率會更高。而在往年,房企美元債利率多在 6-7% 之間,只有那些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如恒大、當代置業等,才會在 10% 之上。
其次,萬達為兩筆美元債給出了令投資者感到誠意的擔保,萬達香港、萬達地產投資和萬達商業地產海外有限公司提供了無條件,且不可撤銷的擔保。同時,萬達商管提供了維好協議支持和股權購買承諾函,以確保有足夠的資產和流動性來覆蓋相關票據義務。
以高票息打開一個沉寂已久的市場,萬達這個破冰者,並不輕鬆,萬達的資金鍊,也已經頗為緊張。王健林意圖再拼一次,保住公開市場的信用,再次赴港上市。
公開數據顯示,萬達正迎來一個償債高峰年。今年年內萬達集團及萬達商業有兩筆美元債分別將於 3 月、7 月到期,合計金額約為 7.5 億美元;境內債方面,年內到期債權以及行權到期債權合計 9 筆,債券餘額約為 154.45 億元。
萬達商管在 2021 年提出的上市計劃已多次延期,根據萬達商管招股書中的對賭協議,除了一份頗為苛刻的盈利對賭外,萬達商管還需要在 2023 年 10 月 31 日前上市,否則就需要回購投資者手裏的股份。
包括標普、惠譽在內的機構也認為,如果珠海萬達商管未能於 2023 年底前上市,會讓萬達系面臨重大流動性風險。
有機構人士認為,萬達商管上市已進入關鍵時期,公司近期頻頻釋放利好,甚至願意用高息票據維繫自己的信用,都是為了掃清可能存在的阻礙,穩住投資者的信心。
事實上,在高息發債之前,今年 1 月,王健林及其一致行動人還曾將手裏持有的萬達酒店 65.04% 的股份,悉數質押給了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及其旗下公司,以換取淡馬錫旗下公司提供的貸款融資。
還有市場消息稱,萬達近期在與境內金融機構洽淡 “內保外貸”,以獲取一筆境外貸款。在萬達之前,相關部門已在利用 “內保外貸” 的方式,幫助碧桂園、越秀地產等房企實現海外融資的 “借新還舊”。
今年以來的一系列動作表明,王健林在竭力守住萬達的信用。況且,在如今監管部門支持房企發債的背景下,公開市場不違約,也會讓機構、投資者投出自己的信任票,利於萬達系此後融資。
在 2 月 6 日的美元債發行路演會上,萬達集團管理層透露,有提前贖回將於今年 3 月到期的美元債的計劃,萬達商管預計會在本月底前獲得證監會赴港上市批准,並在今年 2 季度完成 IPO。
從萬達商管的業績來看,其營收表現頗為不錯,2022 年全年總收入 553.1 億元,同比增長 7.4%,完成年收入計劃的 99.6%;在今年春節假期期間,萬達廣場客流量和銷售額同比 2019 年均實現了同比增長,分別為 15%、29%。
今年餘下的幾個月裏,王健林既要繼續讓萬達商管業績持續增長,還要守住自己的信用,順利推進 IPO,這是他徹底翻身的關鍵一仗。
這位愛在公司年會上一展歌喉的地產大佬,在經歷變故後已蟄伏多時;地產遭遇週期衝擊之際,2017 年的壯士斷腕又總是會被人提起,稱他當機立斷,才能安然存活。
如今,離萬達商管上市的承諾只剩不到 8 個月,留給王健林的時間已然不多。也許正如那首讓他出圈的《假行僧》中唱的,“我要所有的所有,但不要恨和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