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價連跌 10 日之際,比亞迪全包盛新鋰能 20 億定增是賺是虧?| 見智研究

強強聯合的比亞迪和盛新鋰能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2 月 6 日晚上,鋰鹽新寵盛新鋰能公佈了其最終定增結果,在募資規模由此前的 30 億元調減 2 0 億元之後,全部由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龍頭公司比亞迪完全包攬,比亞迪也因此以 5.11% 的持股比例成為盛新鋰能第三大股東。募集資金淨額將全部用於盛新鋰能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為這場長達 8 個月的定增方案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但值得關注的是,這場新能源汽車上下游強強聯合的定增結果的出台正處於鋰鹽尤其是碳酸鋰價格連續回撤的微妙階段,比亞迪全包盛新鋰能 20 億定增是賺是虧呢?
1、比亞迪和盛新鋰能強強聯合,各取所需
不看時機,單單具體到這場定增方案中的兩位主角比亞迪和盛新鋰能,毫不客氣的説的確還是強強聯合,而且是各取所需。此前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在上游鋰資源的佈局上其實一直不太順利。簡而言之,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雖然比亞迪今年也與融捷股份和宜春地方政府簽訂了碳酸鋰供貨合作協議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但是更多此前的佈局卻不太順利。
早在 2010 年比亞迪就與西藏礦業進行了投資合作,對於扎布耶鹽湖進行佈局,但是真正能夠大規模出現資源供給還是得到明年四季度左右(包括電池級碳酸鋰 9600 噸/年和工業級碳酸鋰 2400 噸/年)。
同樣在 2017 年,比亞迪就和鹽湖股份攜手開發青海的鹽湖資源,擬建設 3 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但是建設進度實在緩慢,歷經 5 年目前仍處中試階段。此外在今年年初,比亞迪佈局的海外智利鋰礦項目又被當地法院遺憾叫停。總體來看,相較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多家動力電池廠商都是多角度多方面的進行上游鋰資源佈局,比亞迪顯然略有不足。所以,比亞迪此次能夠成功包攬盛新鋰能的 20 億元定增方案的確是一件好事。
而另一位主角盛新鋰能無論是在鋰鹽銷售方面,鋰精礦來源保障方面,乃至自身鋰鹽擴產方面都表現良好。
目前,盛新鋰能的碳酸鋰產能達到 2.5 萬噸/年,氫氧化鋰產能達到 4.5 萬噸/年,明年更是將進行翻倍式鋰鹽產能擴產(印尼 6 萬噸鋰鹽項目)。而產能翻倍的底氣在於今年盛新鋰能在國內有太陽河口鋰多金屬礦(目前處於探礦權階段)和業隆溝鋰輝石礦做保底(已建成產能規模約為 7.5 萬噸/年,摺合碳酸鋰產能在 1 萬噸左右)。
而在海外,盛新鋰能控股的津巴布韋薩比星礦山也在建設規劃中(年產鋰精礦 20 萬噸左右),而且盛新鋰能和銀河有了 6 萬噸鋰精礦的每年確保的包銷渠道(Mt Cattlin 年產 18 萬噸鋰精礦分別包銷給雅化集團 12 萬噸和盛新鋰能 6 萬噸),而這些擴產後的大規模鋰鹽產品顯然後期也有了穩定的銷售去向。
2、鋰無錫電子盤,現貨價連續下跌
但是在細看如今的時機,其實近期來看,與處於拍價已至 14 億元的斯諾威礦業拍賣的高景氣度不同,國內的高價鋰鹽行情在突破 60 萬元/噸後似乎轉至到了回調階段。其中,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 11 月 24 日開始就進入了連續的日跌行情,從 59 萬元/噸的均價一路 10 日(去掉工作日)跌至如今的 56.5 萬元/噸,日跌幅高達 2500 元。
更不用提碳酸鋰的現貨遠期價格無錫電子盤更是下跌趨勢和幅度明顯,自 11 月 9 日高位以來,碳酸鋰的多個遠期價格合約呈現逐月遞減狀態,其中今年 12 月的合約下跌了 11.5%,明年 1 月的合約下跌了 17.5%,明年 2 月的合約下跌了 22.6%,明年 3 月的合約則降低了 26.9%。這一點其實早在華爾街見聞 - 見智研究此前的文章《碳酸鋰合約一日跌超 6%,價格拐點來了?| 見智研究》中已經提前做了深入討論,對於碳酸鋰的多個現貨遠期價格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情況作了分析。
當然以目前比亞迪的銷量來看,對於鋰資源的需求只會是有增無減,以比亞迪最新的銷量情況來看,今年 11 月銷量達到 23 萬輛,同比增長 153%,環比增長 6%,前十一個月累計銷量已經達到 162.6 萬輛,提前完成年初定下的 150 萬輛目標,最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的月銷量增長趨勢一直保持穩定,維持在 1-2 萬的月增量。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還是有必要正常看待碳酸鋰價格的下降,今年以來碳酸鋰的價格雖然總體來看是處於一個穩步上升的趨勢,尤其是以鋰精礦風向標皮爾巴拉目前最新的拍賣會價格來看,鋰精礦價格已經提升至 7804 美元/噸,最近的三次拍賣價格均在 7000 美元/噸以上,以這個穩定價格水平來看,摺合碳酸鋰的價格在 52 萬元/噸左右。
從此前多輪的皮爾巴拉拍賣會價格和後續鋰精礦長協價格走勢,以及之後隨着鋰精礦拍價的提高而穩步上升的碳酸鋰的價格來看,這個成本價格將會給碳酸鋰的價格給予強力的支撐,所以無需過度擔心鋰價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