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週期性規律

華爾街見聞
2022.11.27 02:1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海通證券認為當前穩增長政策仍在加碼,10 月以來的年內第二波行情仍在途中。看的更長一些,週期視角下 A 股當前的性價比很高。

核心結論:①A 股估值水平週期波動,當前 PE/PB、股債收益比、風險溢價率等指標均處於週期底部。②A 股每 3-4 年出現一個低點,背後是經濟週期輪迴,當前經濟正走向復甦早期,A 股趨勢向好。③穩增長政策正在持續加碼,年內第二波上漲徐徐展開,優先關注高景氣成長,如數字經濟 + 新能源。

股市的週期性規律

近期市場受疫情擾動有一些波折,但我們認為當前穩增長政策仍在加碼,10 月以來的年內第二波行情仍在途中。看的更長一些,週期視角下 A 股當前的性價比很高。

1.A 股估值的週期輪迴

A 股估值水平週期波動,當前處於歷史低位。從歷史來看,A 股估值水平存在明顯的週期性特徵。2005 年以來全部 A 股 PE(TTM,下同)和 PB(LF,下同)估值波動幅度較大,並且中長期視角看,A 股估值整體趨勢下降,但就中短期而言,A 股估值依然是均值迴歸的,2005 年以來 PE 和 PB 中樞分別為 21.4 倍和 2.4 倍。就目前而言,截至 2022/11/25 全部 A 股估值已經回落到歷史較低位置,PE/自 05 年來自下而上分位數僅為 16.8 倍/28.8%,PB/自 05 年來自下而上分位數僅為 1.6 倍/8.0%。行業層面,A 股多數行業估值較低。從 PE 估值看,31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24 個行業 PE 自 05 年來分位數低於 50%,其中 17 個行業更是低於 30%;從 PB 估值看,31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27 個行業 PB 自 05 年來分位數低於 50%,其中 21 個行業更是低於 30%。因此,當前 A 股估值已經較低,週期規律下,未來 A 股和多數行業的估值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A 股相對估值同樣會均值迴歸,當前均處於歷史底部。除了 PE/PB 絕對估值之外,A 股風險溢價和股債收益比兩個重要的相對估值指標也是均值迴歸的。首先,從股債收益比看,截止 2022/11/25,滬深 300 股息率為 2.8%,10 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 2.83%,兩者比值為 0.99,已經遠遠超過歷史均值水平 0.63,處於 2006 年以來比值從高到低的 1% 分位,説明目前 A 股股息率吸引力較大,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看股權資產的性價比更高。其次,從風險溢價看,我們以 1/全部 A 股 PE-10 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作為股市風險溢價的衡量指標,2005 年以來歷史數據顯示這一指標存在明顯的均值迴歸特徵,當前 A 股風險溢價率為 3.13%,遠高於 2005 年以來均值 1.81%,處在 2005 年以來從高到低 24% 分位數,離歷史均值 +1 倍標準差即 3.45% 很近了。

A 股估值分化也存在週期性,當前國企估值偏低。除了絕對和相對估值,近期市場對 A 股估值結構、尤其是國企民企估值分化的關注度較高,11 月 21 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 2022 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出 “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引發了市場對國有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較低的討論。我們分別以中證國企指數和中證民企指數來代表兩個羣體,當前中證國企指數 PE/成立以來分位數僅為 11.0 倍/16.4%,而中證民企指數為 38.3 倍/44.8%。從相對變化來看,就中長期而言,A 股國企估值相對民企趨勢下滑,但並不代表沒有周期波動。當前中證國企指數估值/中證民企指數估值處於週期底部,A 股國企的估值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當然,估值與基本面密切相關,若要提振估值,則需要提升國企上市公司質量,這也是易主席提到國有上市公司要 “練好內功” 的主要原因之一。

2.A 股走勢的週期輪迴

A 股整體的週期輪迴:每 3-4 年出現一個低點,背後是經濟週期輪迴。回顧 A 股 2005 年以來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 A 股每隔 3-4 年會出現一次大的底部。以投資者最為熟悉的上證綜指刻畫,05 年以來分別有 05 年 6 月、08 年 10 月、12 年 12 月、16 年 1 月和 19 年 1 月五次歷史大底。如果改用滬深 300 或者萬得全 A 指數刻畫,五個底部的時間與上證綜指刻畫的結果也基本一致。這 3-4 年一次的市場週期輪迴和實體經濟 3-4 年一輪的庫存週期吻合,股價往往同步或者略領先於庫存週期見底。我們用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這一指標刻畫庫存週期, 2000 年至今中國經濟共經歷了 5 輪完整的庫存週期,這五次庫存見底的時間分別為 06 年 6 月、09 年 7 月、12 年 12 月、16 年 7 月和 09 年 11 月。歷史上看,庫存週期平均一個輪迴歷時 39 個月,其中上升和下降週期平均持續 21 個月、18 個月。本輪庫存週期始於 2019 年 11 月,高點出現在 2022 年 4 月,根據歷史上庫存週期平均持續時間推斷,本輪庫存週期或將於 23Q1 見底。

投資時鐘視角下經濟正走向復甦早期,A 股趨勢向好。將經濟週期判斷落地到資產配置時我們運用投資時鐘理論(《荀玉根講策略:少即是多》一書中有詳細解釋)。按照改進版的投資時鐘分析,投資時鐘走完一圈需要三年半左右,大類資產輪動順序為債牛 - 股牛 - 商品牛 - 現金牛,其中股市往往在經濟進入滯脹期和衰退前期時下跌,並在衰退後期開始企穩。衰退後期的標誌是宏觀政策轉向寬鬆,這時雖然基本面仍在下行,但政策逐漸加碼,投資者對經濟復甦開始恢復信心,股市進入牛市。而到了復甦前期,債券牛趨於終結,股票牛市延續。

對於本輪牛熊週期,我們早在《曲則全,枉則直——2022 年中國資本市場展望-20211211》、《展望 22 年:我們的三個特別判斷-20211219》做過定性判斷:“2022 年是長牛中的休整”、“如果明年股票型基金指數迴歸歷史均值,那從目前開始至明年底該基金指數的漲幅約為-6%”。這些偏謹慎的推斷,正是基於對經濟週期、股市牛熊規律的推演。

回顧 2020 年以來投資時鐘的變化:20 年 3 月實際 GDP 增速觸底回升,通脹還處在低位,20/03-20/12 屬於投資時鐘的復甦期;21 年通脹開始抬頭,但二季度實際 GDP 兩年年化增速較一季度回升,21 年上半年整體上處在過熱期;隨後經濟增速回落,通脹上行到高點,21 年下半年投資時鐘進入滯脹期;21 年底至今經濟下行進入後期,通脹開始下行,屬於投資時鐘當中的衰退前期。21 年下半年以來股市的持續調整,背後原因正是投資時鐘進入了滯脹期和衰退前期。

目前,投資時鐘正步入衰退後期,去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標誌着政策轉向積極,4 月 29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政策正在加碼之中,政策轉向積極標誌着經濟週期開始進入到衰退後期。22Q3 GDP 同比增速回升至 3.9%,但仍低於 19 年來中樞水平。隨着防疫政策持續優化和地產政策轉向積極,中國經濟正從衰退後期走向復甦早期,股市趨勢向好。

與股市週期對應,A 股投資回報率也存在均值迴歸。股市的週期波動反映到權益資產回報便是投資收益率的均值迴歸。我們從股票指數和股票基金兩個角度,通過計算年化收益率來刻畫 A 股權益資產的回報率。如圖 12 和 13 所示,滬深 300 指數和股票型基金指數 3 年滾動年化收益率同樣圍繞着一箇中樞上行週期波動。若我們選取 2005 年為起點,截至 2022/11/25,滬深 300 指數 3 年滾動年化收益率均值為 9.1%,而滬深 300 最新的 3 年滾動收益率僅為-1.1%;股票型基金指數的數據歷史從 2004 年開始,因此計算的 3 年滾動年化收益數據從 2007 年開始,有數據以來股票型基金指數 3 年滾動年化收益率均值為 15.2%,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最新的 3 年滾動收益率僅為 8.6%。往後看,從權益資產回報率均值迴歸的角度看,A 股未來也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3.第二波行情仍在途中

當前 A 股估值處於底部,政策正在持續加碼,年內第二波上漲徐徐展開。我們在《迎接第二波機會——22 年四季度股市展望-20221008》中從牛熊週期、估值、基本面等維度對市場進行了分析,並提出 A 股有望迎來年內第二次機會。估值方面,對比過去 5 輪牛熊週期的大底,4 月末和 10 月末時 A 股的估值、風險溢價、股債收益比、破淨率等指標均已處於大的底部區域,詳見表 1。從基本面指標看,我們根據 05、08、12、16、19 年 5 次市場見底的經驗總結,底部反轉均伴隨着五大類領先指標中三項及以上企穩,當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製造業景氣度、汽車銷售這四類指標已經回升,最近幾月地產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也走平,基本面指標回暖確認 A 股在 4 月末和 10 月末形成的底部較紮實。

目前,貨幣、地產、疫情政策已在改善。一是穩增長政策持續落地,11 月 25 日央行宣佈全面降準 0.25 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 5000 億元。11 月 8 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第二支箭” 延期並擴容 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再加力》,有助於民營房企恢復融資功能,預計可支持約 2500 億元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後續可視情況進一步擴容;11 月 23 日央行和銀保監會公佈《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圍繞房地產融資、“保交樓”、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等六個方面,提出 16 條措施。11 月 11 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公佈,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我們認為,隨着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有望推動國內宏微觀基本面回暖,年內第二波行情正在徐徐展開。

優先關注高景氣成長,如數字經濟 + 新能源。在行業結構上,二十大報告已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指明瞭長期方向,我們認為低碳化、數字化和安全是未來我國產業發展的焦點,就目前而言高景氣成長中數字經濟和低碳經濟更值得關注。

數字經濟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有望成為重要催化劑。從宏觀政策層面看,數字經濟已成為重塑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為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構建厚實基礎,推動數字經濟應用場景逐漸落地,如智慧城市。10 月 28 日發改委主任何立峯在《國務院關於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中提出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建,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首要落地方向。近期互聯網巨頭與運行商正加深合作,大力推動智慧城市應用,如騰訊與聯通新設合營企業,加強智慧社會建設;京東與移動達成戰略合作聚焦平台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發展。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和車輛智能化程度正不斷提高,應用試點多地鋪開,智慧交通體系逐步構建,根據 36 氪研究院,預計到 2030 年我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或超 10 萬億。從盈利來看,結合海通行業分析師觀點和 Wind 一致預期,預計電子行業 22/23 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為 0%/20%,計算機為 10%/30%,通信為 15/20%。從估值和配置來看,當前數字經濟相關行業估值處在較低水平:當前電子 PE 為 30 倍、處 13 年以來 12% 分位;計算機 PE 為 50 倍、處 30% 分位;通信 PE 為 25 倍、處 0.4% 分位。從基金配置的視角看,公募基金對電子行業相對於自由流通市值的超配比例為 1.4 個百分點、處 13 年以來 29% 分位;對計算機的超配比例為-1.3 個百分點、處 3% 分位;對電子的超配比例為-0.4 個百分點、處 47% 分位。

低碳經濟方面,關注風電光伏、儲能和新能源車智能化。除了數字經濟之外,“3060” 雙碳目標下我國低碳經濟相關產業依然是發展重點。當前新能源產業鏈景氣度仍在,乘聯會數據顯示 10 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 55.6 萬輛,同比增長 75.2%。根據國家能源局,當前第二批風光大基地項目已陸續開工,第三批項目正在抓緊審查,我們認為這將推動光伏風電裝機持續放量,10 月光伏裝機量當月同比增速達 50%。隨着光伏風電裝機量的增長,儲能也將配套發展,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預計 21-25 年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量 CAGR 將達 64%。從盈利來看,結合海通行業分析師觀點和 Wind 一致預期,預計新能源車板塊 22/23 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為 75%/40%,光伏板塊為 40%/40%,儲能板塊為 100%/100%。從估值來看,當前新能源板塊經歷前期調整,估值已經不高,當前光伏風電的 PE(TTM)為 25.6 倍,低於 19 年以來均值 35 倍,新能源車 PE 為 21.5 倍,低於 19 年以來均值 35 倍。

本文作者:海通證券荀玉根、鄭子勳、王正鶴,來源:股市荀策,原文標題:《【海通策略】股市的週期性規律(鄭子勳、王正鶴、荀玉根)》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